
汪延俊二次备课:4几何图形初步课题学习教学设计.doc
8页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编号:SGH13888)子课题《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活动课有效策略》教学设计“三部五环”教学模式设计《第4章 几何图形初步课题学习》教学设计原创:仁河中心学校 汪延俊 初审:城关一中 薛玉梅教 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课题学习设计理念以活动参与式教学为主,以问题为中心,活动为载体,运用“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归纳概括——总结拓展”的模式,引领学生直观感知、合作探究,尝试从平面图形的设计到立体图形的制造的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领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教学问题、展示活动成果,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在进行本活动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平面几何的一些基本概念,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做了相应的探讨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及其转化,进行动手实践由于学生刚接触几何知识,在教学中要做好课前准备和引导,要让学生明白在动手实践前,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教师引导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大多数学生都学有所获。
知识分析对于《几何图形初步》,教材的安排是在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最后一章,但却是平面几何的入门章节在本章中除了学习相应的概念和基础性的几何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对平面几何建立一个整体感知和认识为以后的更深入探讨做一个铺垫本节课是课题学习,隶属于《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主要通过制作长方体模型展开探讨有平面图形的设计,引领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索规律,教材利用生活实例,通过学生思考分析、动手操作,进一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领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本课题实践、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乐于学习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的探索,进一步了解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相交、异面的关系,以及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垂直的关系2.会设计制作长方体纸盒,并对纸盒进行美术设计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和相应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经历平面图形的设计和立体图形的制作,领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判断、归纳和概括的能力,空间想象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渗透空间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和特长.教学重点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和相应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教学难点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和相应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教学方法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本节教学以“活动---参与”教学法为主,辅之以“问题诱导、自主探究”法以及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学法指导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本课的教学,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倡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学习,侧重于独立工作法、教师指导下的活动法教学资源1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2学习资源:教材、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等3学具准备:硬纸板、直尺、裁纸刀、剪刀、双面胶、彩笔、长方体包装盒教学评价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本节教学中,将即兴评价与概要性评价相结合,力求在评价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评价方式为:随堂提问、经验交流、作品展示评价策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兴趣、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拥有自信 探究实践活动评价表第 组 姓名项目自评或他评成 绩ABCD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教学流程活动流程活动内容及目的活动1提出要求,明确任务(3-5分钟)(1)问题探路,引入课题(2)组建小组,明确分工通过出示活动内容及目标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便于学生间互相帮扶、活动有效开展。
活动2 分项落实,分组承担(15-20分钟)1.平面方案的设计2.立体图形的制作根据活动内容及目标具体落实各小组所承担的任务活动3 分头行动,分组汇总(10—15分钟)各小组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探索,按照自己实际的方案进行比对汇总活动4 课堂交流,评价反馈(3-5分钟)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分享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归纳总结反馈,研究得失,讨论并比较各种制作方案的异同及规律,形成优化意识及发现总结规律、运用规律的习惯活动5反思矫正,总结提升(2-3分钟)分类推荐、分层要求,将探究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教 学 程 序问题与情境师生互动媒体使用与设计意图 活动1 提出要求、明确任务(3-5分)1.问题探路,引入课题问题:孩子们,整理整理自己的书包,看看自己都有哪些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你是怎么保管的呀?我们能自己设计一个文具盒吗?(揭示课题)2.组建小组,明确分工小组建立:(1)将不同能力的学生搭配分组,分成6组,每组4—6人,选举组长2)小组协商分工主持人: 操作员:观察员 : 统计员:中心发言人:通过小组分工,各小组成员按各自职责参与后面活动。
3.教师安排学生依据学习指南进行活动,明确活动要求教师活动】1. 出示问题,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走进课题2.诱导: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平面图形是可以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要制作一个立体图形,关键是要看这个立体图形需要那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应该满足哪些条件,进行哪些组合,相信通过今天的数学活动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揭示并板书课题)3.组建学习小组,确定小组长,明确组内分工,提出活动要求学生活动】1.学生依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回答2.推举学习小组长,协调组内分工3.明确活动要求,做好相应的探究活动的知识准备,等等设计意图】通过整理学习用品,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数学是源于生活需要,是为实际生活服务的,真正感受到学有用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数学主旨为了让学生有序、高效的进行理论设计和动手操作,同时为了让学生养成分工协作的习惯,因此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展开 【媒体使用】 展示小组分工要求活动2 分项落实、分组承担(15—20分钟)1.平面方案的设计8——10分钟)(1)观察、讨论按照分工,各组确定索要制作的包装盒的类别,明确分工。
①观察作为参考物的包装盒,分析其各面、各棱的大小与位置关系②拆开纸盒,把它铺平,得到展开图;观察它的形状,找出对应长方体各面的相应部分;度量各部分的尺寸,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③把展开图复原为包装盒,观察它是如何折叠并粘到一起的④多拆、装几个包装盒,注意他们的共同特征⑤经过讨论,确定本组的设计方案2)设计①在软纸上设计草图②在硬纸板上设计正式图2.立体图形的制作8——10分钟)裁下展开图,折叠并粘好黏合处,得到长方体包装盒教师活动】1.教师提前分发学习指南2.出示问题,学生分小组完成,教师参与小组交流重点关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规律3.诱导:制作长方体包装盒的关键是要看它的平面展开图我们只要设计出正确的平面展开图,就能制作出自己满意的包装盒问题1(1)可以先思考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通过展开包装盒来寻找规律问题1(2)要求学生根据问题1中探讨出的规律来进行图纸设计,设计的图纸要在小组内进行论证和展示问题2是立体图形的制作问题,要注意制作的精细与美观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探索2.明确活动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3.各组学生,在学习指南的指引下解决相关问题;4.参与组内交流媒体使用】展示各个问题所形成规律的过程,动画演示验证规律。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探究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做中学”.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联系实际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由浅入深,由实践到理论,培养学生树立数学意识,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思考研究让学生亲自观察,进行分析、探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先自主探索,再小组合作、交流、交换意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活动3 分头行动、分组汇总(10—15分钟)1.比较一下自己小组的解决方法和别的小组相同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2.各小组将自己的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3.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规律4.让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探讨,并进行集体展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分享活动成果1.制成的包装盒是否是长方体?如果不是,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如何改进?2.从实用性上看,包装盒形状、尺寸是否合理?用料是否节省?是否需要改进?3.包装盒的外观是否美观?4.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哪些新认识?【学生活动】1.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2.谈谈感受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观察学生是否独立思考、是否积极参与小组研讨,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否敢于猜想并验证猜想、学生是否耐心、细心.从而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能力。
在探获知识的同时渗透分类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数学思想,逐步养成用思想指导思维的习惯媒体使用】根据学生的展示交流情况进行展示台展示活动4 课堂交流、评价反思(3-5分)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明白那些数学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1.出示下列问题,让同组或不同组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①在今天的活动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是: 因为:②在今天的同学合作中,感觉最愉快的是:③活动过程中最得意的是:④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 我的解决方法是:2.在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填补探究实践活动评价表探究实践活动评价表第 组 姓名项目自评或他评成 绩ABCD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2.组织学生交流3.补充归纳学生的总结【学生活动】学生参与小组交流,归纳总结让学生归纳,总结发言,体会、反思教师和同学聆听部分同学的收获,解决部分同学的疑惑设计意图】加强教学反思,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将所获得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概括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