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疼痛资源护士为主体的疼痛护理学组的运行实践.docx
4页以疼痛资源护士为主体的疼痛护理学组的运行实践 摘要:目的:探究以疼痛资源护士为主体的疼痛护理学组的运行方法:病例选取时间:2018年2月-2019年11月,共选取护理部的50名护理人员进行此次研究,由疼痛科护士长为组长,在院内各科室护理人员中筛选护理骨干人员组成疼痛护理学组,组内需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加强疼痛资源护士的疼痛教育与培训,并制定相应的质控体系,对疼痛护理学组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对比实施前(2018年2月-2018年12月300例)与实施后(2019年1月-2019年11月300例)疼痛评估规范率和疼痛评分状况结果:数据结果显示:实施后疼痛宣教的有效率、疼痛评估规范率大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疼痛资源护士为主体的疼痛护理学组在临床中的实践,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提升临床中的疼痛评估规范率,在临床中应该鼓励与引导这一护理学组的发展关键词:疼痛资源护士;疼痛护理学小组;疼痛评估规范率;疼痛评分疼痛资源护士是一种专科护士,相关的研究中表明,疼痛资源护士在临床中能够有效的促进临床护理的发展,可良好的实现医院专科护理的发展,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1992年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提出疼痛资源护士,随着世界各国医疗技术的发展,这一专科护士在临床中的运用也更加广泛[1]。
我院成立疼痛专科小组已有几年,自2019年1月开始将这一专科护理小组在临床中进行实践,此前均以培训理论知识为主,本次研究中由50人组成的护理学小组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果,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筛选2018年2月-2019年11月我院护理部的5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纳入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纳入对疼痛管理感兴趣且责任心良好的护理人员;纳入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由疼痛科护士长任组长,片区护士长以及护理部主任为技术指导,肿瘤科护士长为副组长,小组管理秘书3名,组员共43名,年龄在25-49岁,平均年龄(33.63.2)岁,职称:护师32名,主管护师7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任护师1名,学历:大专9名,本科33名,硕士研究生1名,组内成员在各个科室均有分布1. 方法疼痛护理学组运行与实践:(1)成立疼痛护理学组,由片区护士长与护理部主任直接进行管理,沟通各个科室,促使护理学组顺利组成,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临床实践,制定相应的疼痛知识学习与培训计划,并与片区护士长和护理部主任进行协调,确保可良好实施培训计划;疼痛学副组长负责督促组内成员认真学习,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进行实践质量检测,另外需要做好“桥梁”作用,及时的了解组内成员的疼痛护理疑问,并反映至小组管理秘书处,汇总后与疼痛护理学组长以及护理部主任积极探讨,进行临床疼痛质量改进,解答临床疼痛护理疑惑;(2)疼痛护理质量衡量标准制定:查阅国内外文献,由组长、片区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和副组长共同讨论此次研究中涉及的疼痛护理理论知识、实践以及患者的疼痛评估等相关的内容完善考核制度,在进行临床考核的过程中总结其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完善护理培训与临床护理流程,提升临床疼痛护理质量;(3)疼痛组内的成员定期总结其学习内容与临床实践状况,由组长与副组长完成科研论文的撰写,将研讨的相关资料与数据进行整合,对临床中的具体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发表研讨会带动临床中对疼痛护理的进一步研究,更好的进行临床护理服务[2]。
1.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实施前后疼痛宣教的有效率以及疼痛评估规范率,两项数值均以研究记录数值为准1.4 统计学方法此次研究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20.0进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参考P<0.05 2 结果实施后疼痛宣教的有效率,疼痛评估规范率大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实施前后疼痛宣教的有效率,和疼痛评估规范率的对比组别例数疼痛宣教有效率(%)疼痛评估规范率(%)实施前300284(94.67%)249(83.00%)实施后300246(82.00%)287(95.67%)X2-23.35325.256P-0.0000.0003 讨论疼痛护理学小组成立后,疼痛资源护士在临床中积极进行疼痛相关的护理培训,有效的提升了临床护士对疼痛的管理质量传统临床护理人员对疼痛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掌握比较有限,不能有效的应对临床中的疼痛护理,疼痛资源护士对临床中的疼痛护理理论知识与具体操作有较为系统的掌握,在护理学组学习过程中能够使组内成员良好的掌握疼痛护理理论与实践知识,在临床具体操作中有效的进行疼痛护理[3]。
此次研究结果:以疼痛资源护士为主体的护理学组成立,能够有效的提高疼痛宣教的有效率,提升临床疼痛评估规范率,临床中的实践效果较好,在董景文等人的研究中采用了疼痛规范化护理模式,实践结果为可以有效的提高疼痛宣教的有效率,提升疼痛缓解程度,也有较好的护理实践效果,可见在临床护理中进行疼痛规范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疼痛护理[4]综合来看:以疼痛资源护士为主体护理学组在临床中的实践效果较好,能够更加规范的进行临床护理,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践参考文献:[1]施欢欢,冯静,郑红葵,等.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模式在肺癌胸腔镜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4):1871-1875.[2]魏建梅,王志剑,夏梅,etal.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疼痛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24(7):531-536.[3]彭琳,刘伟伟,崔静,etal.基于术后疼痛管理指南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护理管理方案构建与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9,40(4):318-322.[4]董景文,莫永珍,王峻.癌痛规范化护理模式在老年肿瘤疼痛病人中的应用[J]. 实用老年医学,2017,28(12):1184-1186.通讯作者:吴芸,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