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生感悟的古诗.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差****
  • 文档编号:316578088
  • 上传时间:2022-06-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5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生感悟的古诗 人生感悟的古诗汇总   导语:不要羡慕别人的精彩,不要嫉妒别人的成功,任何精彩和成功的背后,都沉淀着酸楚,融解了心血精彩和成功,只是事物结束的方式,行动和过程,才是连缀我们生命的线条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人生感悟的古诗汇总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1、【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2、【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3、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4、【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5、【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人生感悟古诗人生感悟古诗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6、【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

      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7、【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8、【题目】拟古 (明 钱宰)   【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9、【题目】论诗 (清 赵翼)   【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10、【题目】草 (唐 白居易)   【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人生感悟古诗好词好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哲理】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首诗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的强大啊生命力尽管有严寒相逼,有野火摧残,旧事物的威力可谓横肆暴虐,却无法改变客观规律   新事物在春风吹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机   11、【题目】寄兴 (宋 戴复古)   【诗词原文】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我们对人、对事、对己,都要一分为二,如果责备求全,就是一点论,就会犯片面性、绝对化的错误 5 / 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人教版2025-2026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试题11.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计算题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5-2026学年第11周周末作业(周测).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课时练习.docx 1-5单元重难点练习卷(试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2025-2026学年【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训练【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题训练 (2)【含答案】.doc 百分数易错题(试题)人教版2025-2026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doc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训练【含答案】.docx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5-2026学年第16周周末作业.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试题5.分数除法的计算【含答案】.docx 2.1正数与负数练习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解题能力竞赛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四单元分数除法及比(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应用题专题训练二【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图形周长、面积计算题训练【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专题训练(25道).doc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入学测试卷(试题).docx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