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必修3 第十三单元 第30讲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386147098
  • 上传时间:2023-1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7M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30讲 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考点清单] 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一、西学东渐1.开眼看世界史论共识“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体用之争3.早期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4.维新思想背景代表人物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深层点拨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不利因素(1)悠久历史,辉煌文化→华夷观念→排斥西方文明2)闭关政策,文化专制→民众保守愚昧→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3)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壮大→封建自然经济主导→新思想缺乏经济基础4)顽固势力坚守纲常名教,士大夫阶层保守→很大一部分官僚仇视一切外洋事务→直接阻碍新思想传播二、新文化运动1.背景2.兴起3.内容整体把握数字法掌握新文化运动易混易错 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4.意义线索归纳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器物改革”→“制度改革”→“思想文化改革”三个阶段,学习的道路也经过了由英国→日本→美国→俄国的演变,这个过程中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每次发展都伴随着思想领域的交锋论战,并体现出内在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基准考点一 19世纪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主题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积极翻译介绍西方的地理、法律等等学说,开始了学习西方的第一步第二阶段是洋务派大规模地运用和采纳西学,他们所开展的洋务运动以及与顽固派的争论,将西学的传播推进到新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在吸取、借鉴和批判前人的基础上,主张从制度上学习和借鉴西方,要求变法革新,通过著述、翻译、办报等等活动,极大地解放了时人的思想 主题二  “中体西用”及体用之争(1)“中体西用”的含义及其实质①含义:“中学为体”——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的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②实质: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2)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体用之争洋务派顽固派师夷长技以自强坚守“夷夏”精神,原封不动地保持文化格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力师西法”、求强求富“异端邪说”“败坏人心”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主题三 19世纪60~90年代与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的不同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加剧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领导地主阶级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重点先进科技政治制度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倡西学,兴民权,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实践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影响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史料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信息解读] 史料表明作者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基准考点二 新文化运动主题一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2)政治上: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政府推行专制统治3)思想文化上: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主题二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史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史料二 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信息解读] 上述史料表明了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科学”与“民主”,主要意图是:以民主反对专制,以科学反对迷信与愚昧,启发民智;以科学与民主清理中国旧思想、旧文化,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主题三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孔子和儒学的不同态度及原因(1)态度:①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②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2)原因:①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②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经历有关主题四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史料 现象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现象二:“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现象三:《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毛泽东说看的谈的讨论的都是《新青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现象四:中国存亡,就在这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现象五: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信息解读] 现象一:沉重打击专制主义和守旧势力;现象二:动摇传统礼教的正统地位;现象三: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现象四: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现象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近代前期学习西方概貌民国时期西学东渐展开的第一次正面的理论对峙是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开始的论战的焦点是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评价和认识《新青年》一问世,就大张旗鼓地宣传倡导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而他们提倡的“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公开主张以西方文化来取代传统的封建文化。

      为了强调西洋文明的先进性,陈独秀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中,把东方文明和西洋文明加以比较后,概括了东方文明和西洋文明的特点,他认为,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东方民族以安息为本位;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方民族以家族为本位;西洋民族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东方民族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文中尽是以西方文化之长来映照中国文化之短,这样的态度和明显的取向,很快引起了文化保守者的强烈反对探究思考:如果你是当时的反对者之一,也采用陈独秀的比较方法,而其结论却完全相悖,谈谈你是如何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的?提示 将西洋文明概括为动的文明,将中国文明概括为静的文明这两种文明可以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却又“不可不以静为基础”甚至西洋文明也必须由吾国文明,去救之弊,济之穷告诫国人不要受西方物质文明的“眩惑”,坚持要以儒家思想为是非之标准指责新思想新文化自西方输入,破坏了这一传统标准,于是造成了“人心之迷乱,少国之丧失,少精神之破产”例1 (2012·天津高考)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审题突破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准确阐释材料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提供的《醒世歌》的歌谣内容看,只是强调中国并非世界的中心,借此批判长期以来阻碍中国进步的“天朝上国”观念,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A、B、C三项的结论答案 D例2 (2012·山东高考)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威”“扬武”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审题突破 本题以严复的经历和思想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状况。

      本题的突破点在于充满浓厚的价值观教育理念——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第(1)问,要能够透过材料信息分析出隐含的时代背景,如政治上的民族危机、思想文化上的西学东渐及经济上的洋务运动等第(2)问,要先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知识归纳两者的具体不同,然后总结出严复主张的进步之处第(3)问,关键是能够结合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不要在某一个方面过多阐述,要做到“面全点精”答案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命题感悟康梁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是本讲命题的重点,命题方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具备考复习重点把握近代前期学习西方历程由“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层次”的原因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1.(立意——文化强国)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传统专制观念的斗争。

      它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答案 D解析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