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北京丰台区高二(上)期中历史(A卷)试题及答案.pdf
13页2023 北京丰台高二(上)期中 历 史(A 卷)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4545 分)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15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45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最符合题意的一项1.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A.分封制度的终结 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 C.宗法制度的湮灭 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 2.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宦官权力 3.汉代户籍编造的第一个程序是“自占”,即百姓向官府申报住址、丁口年龄、田地四至、产权,租税等情况。
自占”之后,官府还要“案比”,就是核实百姓户口及财产状况,如果发现问题,相关人员要受到严厉处罚下列对这种做法目的的解释,最为恰当的是()A.强化思想控制 B.促进商品交换 C.保障国家收入 D.维护地方治安 4.中国古代某时期政策开明,经济繁荣,各民族交往频繁都城中出现“五陵年少金市(西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景象下列都城位置示意图与该景象对应正确的是()A.B.C.D.5.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关键程序,由此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察举制 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经试用考核再任官职 九品中正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各地人才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官职 制 科举制 采用分科考试,通过者取得为官资格,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 官员选拔更为公开和公平 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重文轻武的风气日益浓厚 中央逐渐加强对选官的控制 A.B.C.D.6.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 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 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 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7.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 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 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 A.B.C.D.8.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
人民日报对此发表社论:“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发展各民族人民大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该团旨在 清除国民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 落实共同纲领制定的相关民族政策 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 检查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 A.B.C.D.9.下表为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成果(部分)据此推断,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时间 外交成果 1954.4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6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4 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展现出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打开外交新局面,迎来建交新高潮 A.B.C.D.10.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学者认为,罗马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采取了一种“混合政体”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三者相互牵制,处于平衡的状态关于古罗马的政体,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古罗马先后经历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 B.此政体与近代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性质相同 C.它适应并且推动了古代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 D.其机构设置和制衡理念被美国联邦政府沿用 11.公元 4 世纪,日尔曼人开始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建立起成百上千个封建实体,如公国、伯国、子爵封地、男爵封地,后来还出现基督教的主教国、教会领地,一些自治的城市等等,它们彼此独立,没有统一的政府。
这主要反映出()A.西欧社会结构的多元特征 B.欧洲诸国均未形成中央集权 C.基督教阻碍了欧洲的统一 D.城市市民自治具有深厚土壤 12.1714 年英国安妮女王去世,根据此前议会通过的王位继承法,来自德意志的乔治一世继承了英国王位,他不会说英语,也不了解英国情况,他和他的继任者对英国事务都缺乏兴趣,于是大臣们有事不再找国王,而是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这一情况()A.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创造了条件 B.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提供了良机 C.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偶然确立的 D.说明议会操纵着英国的王位继承 13.17 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纷纷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并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信息这一现象反映()A.近代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 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C.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 D.地图是解决争端的主要依据 14.1931 年 9月 18 日,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全球震惊引发英国此举的原因是()A.一战后殖民帝国崩溃 B.凡尔赛体系运行失败 C.经济危机的连锁反应 D.远东战争策源地形成 15.矗立在联合国总部的雕塑铸剑为犁(见如图)是前苏联于 1957 年送给联合国的礼物。
雕塑中的男子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他要改铸为犁的剑它代表了联合国的宗旨之一,即 A.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B.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 C.实现各国的共享与共荣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第第卷(非选择题共卷(非选择题共 5555 分)分)16.明长城 材料一 明长城与九边重镇示意图 材料二 明朝修筑长城,“控制山谷,扼守高地”“立烽堠,实兵马,辟灌莽,广屯田”北方各族“求输马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明统治者认为:“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绝之,彼必有怨心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后明政府在大同、宁夏、延绥等地设立马市1570 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摘编自中国历史等 依据材料概括明长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影响17.军费与财政 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 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
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 19 世纪 6070 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18.文官制度 材料一 1883 年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确立了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英国的竞争考试比较注重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测试,而美国竞争考试增加了“实用性”的概念,不仅仅注重以学术知识为基础的学究式的或作文格式的训练,而且把考试与即将从事的工作要求联系在一起英国文官的录用与晋升必须严格按照一步一阶的模式进行彭德尔顿法则取消了进入文官行列必须仅仅以“最低等级”为起点的前提条件,美国文官任何官阶将是一个没有任何禁律的向任何人开放的文官结构英国录用文官,倾向于出身贵族和名门等上流社会,或来自伦敦等大都市的人士彭德尔顿法则特别强调文官均匀分布与职位轮换的思想,即联邦政府的文官将以人口为基础在各个州中进行分布石庆环论美国文官制度的三项基本原则从 1883 年彭德尔顿法谈起(1)阅读材料一,说明美国是如何借鉴与发展英国文官制度的。
材料二 18761879 年晚清首任驻外公使郭蒿焘曾出使英法等国他将西方政治制度等同于中国三代之制(儒家学者将夏商周时期视为中国历史上制度最完美的时期),认为“其君民上下相与考求如此,是以所用必当其才,而无敢以私意援引,此西洋各国之所以日趋强盛也摘编自方莉论郭嵩焘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考察和思考(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郭嵩焘观点的看法19.近现代战争所引起的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不仅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标志国际体系 主要内容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648 年)明确规定国家关系中国家主权的独立性、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强调国际条约的神圣性并规定对违约国可以实施集体制裁;通过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恢复和平维也纳体系(1815 年)把欧洲所有的主权国家(除了土耳其)都包括在内;恢复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荷兰等封建王朝原来的地位;用小国和弱国的领土对战胜国进行补偿,再次重新划定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1921 年)对战败国进行严惩;有限承认民族自决权;协调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关系并限制海军军备;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等。
雅尔塔体系(1945 年)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欧洲被一分为二,分别处于美苏的控制之下;建立联合国;对殖民地和国联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提倡和平、民主、独立原则摘编自徐蓝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阅读材料,结合时代背景,从以上四个体系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认识20.民法典 材料一 1804 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全文共 3 编:人法、物法和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1900 年施行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至今有效它分为 5 编,包括总则、债的关系法、物权法、亲属法和继承法肯定了公民私有财产权不受限制、契约自由、以及过失责任等这些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但对绝对所有权有所限制;契约自由原则的含义与法国民法典的“一经有效成立就不能随意变动必须履行”不同摘编自谢伟与之比较等 材料二 197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次启动编纂民法的工作,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工作思路下先后制定的。
中共十五大以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2002 年,第四次民法典起草工作开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2015 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2020 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摘编自关于的说明(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德国民法典对法国民法典的继承与发展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速民法典编撰的历程参考答案 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4545 分)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15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45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最符合题意的一项1.【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至秦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动荡,秦统一六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B 项正确;分封制度在之后的朝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