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春古诗带拼音古诗早春韩愈.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早春古诗带拼音古诗早春韩愈 《早春》,全称《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解释 ①呈:恭敬地送给 ②天街:京城街道 ③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④最是:正是 ⑤绝胜:绝,十足;胜,好过 ⑥皇都:帝都 ⑦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译文 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润湿得松软, 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风景, 它远远好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新颖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那么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其次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即刻弥漫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留心,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添加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还能不新吗?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 临了,诗人还来个比较:"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四处烟柳的风景不知要好过多少倍由于,"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节令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
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调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爱好了象这样运用比较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节令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巧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那么"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由于已缺乏那一种崭新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指点说:"最是一年春好处'是呀,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调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调假设没有犀利深细的查看力和高明的诗笔,便不成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拓展阅读:《晚春》韩愈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解释】 晚春:春季的结果一段时间。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文艺创作的思路;文思 解(jiě):知道 【白话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观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落莫,随风起舞,犹如漫天飞雪 【赏析】 《晚春》是韩诗颇具奇趣的小品历来选本少有漏选它的然而,对诗意的理解却是众说纷纭 诗题,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诗中所描写的乃郊游即目所见乍看来,只是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群芳谱':春将归去,貌似全体草本与木本植物("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刹那间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笑那本来缺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落莫,来凑喧嚷,因风起舞,化作雪飞(言"杨花榆荚',偏义于"杨花')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的印象 再进一步不难察觉,此诗生动效果与拟人化的手法大有关系"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上下之分,着想之奇是前此诗中罕见的。
最奇的还在于"无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费人思量,若可解若不成解,引起见仁见智之说有人认为那是劝人珍惜光阴、抓紧勤学,以免如"杨花榆荚'白首无成;有的从中看到谐趣,以为是有意嘲弄"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一如人之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的篇章;还有人干脆存疑:"玩三四两句,诗人似有所讽,但不知究何所指'(刘永济《唐代绝句精华》)姑且不管诸说各得诗意几分,仅就其解谈之歧异,便可看出此诗确乎奇之又奇 清人朱彝尊说:"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此言虽未破的,却不乏见地诗人写诗的灵感是由晚春风光直接触发的,因而"情景只是如此' 不过,他不仅看到这"情景'之美,而且若有所悟,这样才写出"无才思'的奇语,可见应有所寄寓 "杨花榆荚',固少色泽香味,比"百般红紫' 大为逊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飞',确带几分揶揄的意味然而,若就此从这幅晚春图中抹去这星星点点的白色,你不觉得小有缺憾么?即使作为"红紫'的陪衬,那"雪'点也似是不成少的再说,谢道蕴咏雪以"柳絮因风',自古称美;亦有句云: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 雪如杨花很美;杨花如雪又何尝不美?更何况这如雪的杨花,仍是晚春具有特征性景物之一,没有它,也就失却晚春之所以为晚春了。
可见诗人拈出"杨花榆荚'未必只是揶揄,其中亦有怜惜之意的尤当看到,"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正是"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红楼梦)》黛玉葬花词),这士气岂不成爱? 假设说诗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说,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派人物,颇具胆力他能赏识"杨花榆荚'的士气不为无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全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 杨花榆荚'之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 杨花榆荚'形象,未必不带可怜,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说,诗人是以此激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前文所引述的两种对此诗寄意的解释,虽各有见地,于此点却均有疏忽殊不知诗人对"杨花榆荚'是爱而知其丑,所以嘲戏半假半真,亦庄亦谐 他并非居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飘动而忽有感想,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此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