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资阳市通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11页四川省资阳市通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多选)如图所示,一个表面光滑的斜面体M置于在水平地面上,它的两个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且 <,M的顶端装有一定滑轮,一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连接A、B两个小滑块,细绳与各自的斜面平行,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A、B恰好在同一高度处于静止状态.剪断细绳后,A、B滑至斜面底端,M始终保持静止则( )A. 滑块A的质量大于滑块B的质量 B. 两滑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C. 两滑块到达斜面底端时,A滑块重力的瞬时功率较大D. 在滑块A、B下滑的过程中,斜面体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参考答案:AD2. .如图所示,半径为的圆筒,绕竖直中心轴旋转,小物块靠在圆筒的内壁上,它 与 圆筒内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要使不下落,则圆筒转动的角速度至少为( )A. B. C. D.参考答案:D3.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由轻质弹簧相连当用大小为F的恒力沿水平方向拉着a,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1 , 加速度大小为a1;当用大小仍为F的恒力沿水平方向拉着b,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2,加速大小为a2;则( )A.若m1>m2 则a1>a2 B. 无论m1、m2关系如何,都有a1=a2 C.若m1>m2,则 x1<x2D.无论m1、m2关系如何,都有x1=x2参考答案:BC4. 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撤去其中某一个力而其余力的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不变,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静止 B.匀加速直线运动 C.匀速直线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参考答案:B5. (多选)船要渡过一条流速稳定的小河,关于船渡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船头向着垂直于河岸的方向开行时,航行时间最短 B.船头向着垂直于河岸的方向开行时,实际航程最短 C.实际航线垂直于河岸方向时,航程最短 D.实际航线垂直于河岸方向时,航行时间最短参考答案: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版权所有专题: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分析:船实际参与了两个分运动,沿船头指向的匀速运动和沿水流方向的匀速运动,两分运动同时发生,互不影响,因而渡河时间等于沿船头方向分运动的时间;当合速度与河岸垂直时,渡河位移最小.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若船速v1大于水速v2,A、当船头垂直河岸正对彼岸航行,渡河时间最短,而航行的距离最短时所用的时间却不是最短的,只有以当合速度与河岸垂直时航行的距离最短,由图所示,航行距离的最短值为河宽,因而A正确,B错误;C、船头朝上游转过一定角度,使实际航线垂直河岸,航程最短,因而C正确、D错误;故选:AC.点评:小船渡河问题关键要记住最小位移渡河与最短时间渡河两种情况,时间最短与位移最短不会同时发生.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根据给出的物理科学成就请填写相应的科学家:(1)1609年和1619年提出行星运动定律: ;(2)1687年发表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万有引力定律: ;最早测定引力常量的科学家: 。
填:“伽利略”、“托勒密”、“哥白尼”、“开普勒”、 “伽利略”、“第谷”、“笛卡儿”、“牛顿”、“卡文迪许”、“爱因斯坦”、“哈雷”、“胡克”参考答案:7. 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kg的物体,而在一个加速下降的电梯里最多能举起80kg的物体.则此电梯的加速度是 m/s2若电梯以此加速度上升,则此人在电梯里最多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 kg (g=10m/s2)参考答案: 2.5 m/s2 48 kg8. 物体以初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则其上升的时间为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参考答案: 9. 把质量为3.0kg的石块,从高30m的某处,以的速度向斜上方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石块落地时的速率是 m/s;若石块在运动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了73.5J的功,石块落地时的速率又为 m/s参考答案:25______, __24____10. 一个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只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部分曲线,于是他在曲线上取水平距离相等的三点A、B、C,量得 =0.2m又量出它们之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h1 = 0.1m, h2 = 0.2m,利用这些数据,可求得:(1)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为 m/s; (2)物体经过B时竖直分速度为 m/s;(3)抛出点在A点上方高度为 m处(g=10m/s2)。
参考答案:11. 竖直悬挂的弹簧下端,挂一重为4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2cm;挂重为6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3cm,则弹簧原长为 cm,劲度系数为 N/m.参考答案:10;200.【考点】胡克定律;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分析】物体静止时,弹簧的弹力等于所悬挂物体的重力,弹簧伸长的长度等于弹簧的长度减去原长.根据胡克定律对两种情况分别列方程求解劲度系数k.【解答】解:设弹簧的劲度系数k,原长为l0.根据胡克定律得 当挂重为4N的物体时,G1=k(l1﹣l0) ① 当挂重为6N的物体时,G2=k(l2﹣l0) ②联立得 l0=10cm代入①得 k==200N/m故答案为:10;200.12. 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来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0= 用(L、g表示)其值是 m/s(g=10m/s2)参考答案:13. 下表列出了一些材料制成的长1m、横截面积为1mm2的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导线银铜铝钨铁锰铜合金镍铬合金电阻R/Ω0.0160.0170.0270.0520.0960.441.1根据表中数据回答:假如让你架设一条输电线路,在铝线和铁线之间,你应选用 ______;假如要选用一根金属丝来做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在铁丝和锰铜丝之间,你应选用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铜线 锰铜线三、 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1)物体在哪段时间内做加速运动?(2)物体在哪段时间内做减速运动?(3)物体的速度方向是否改变?(4)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是何时改变的?t=4s 时的加速度是多少?参考答案:(1)物体在 0﹣2s 内做加速运动;(2)物体在 6s﹣8s 时间内做减速运动;(3)物体的速度方向未发生改变;(4)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在 6s 末发生改变,t=4s 时的加速度是0【详解】(1)在 0﹣2s 内速度均匀增大,做加速运动;(2)在 6s﹣8s 速度不断减小,做减速运动;(3)三段时间内速度均沿正方向,故方向不变;(4)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0﹣2s 的加速度方向和 6s﹣8s 加速度方向不同,所以加速度方向在 6s 末发生变化了,t=4s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15. (6分)如图所示为做直线运动的某物体的v—t图像,试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 参考答案:0~4s内物体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4~6s内物体沿正方向做减速运动,6s末速度为零,6~7s内物体反向加速,7~8s内沿反方向匀速运动,8~10s内做反向匀减速运动,10s末速度减至零。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如图所示,轨道ABCD的AB段为一半径R=0.2的光滑1/4圆形轨道,BC段为高为h=5的竖直轨道,CD段为水平轨道一质量为0.1的小球由A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为2/s,离开B点做平抛运动(g取10/s2),求:(1)小球到达B点时对圆形轨道的压力大小?(2)小球离开B点后,在CD轨道上的落地点到B的距离; (3)如果在BCD轨道上放置一个倾角=45的斜面(如图中虚线所示),那么小球离开B点后能否落到斜面上?如果能,求它第一次落在斜面上的位置距地面的高度参考答案:(1)小球达B受重力G和向上的弹力F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解得F=3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球对B的压力,即小球到达B点时对圆形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N,方向竖直向下2)设小球离开B点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1,落地点到C点距离为s由h =gt12 得: t1==s = 1 ss = vBt1 = 21 m = 2 m小球离开B点后,在CD轨道上的落地点到B的距离X=√S2+h2=√29m⑶如图,斜面BEC的倾角θ=45,CE长d = h = 5m因为d > s,所以小球离开B点后能落在斜面上 (说明:其它解释合理的同样给分。
假设小球第一次落在斜面上F点,BF长为L,小球从B点到F点的时间为t2 Lcosθ= vBt2 ① Lsinθ=gt22 ②联立①、②两式得t2 = 0.4s 它第一次落在斜面上的位置距地面的高度 H=h--gt22=4.2m17. 探月宇航员在距月球表面高h处绕月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v0,月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1)月球的质量M;(2)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月;(3)在月球表面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1.参考答案:解:(1)对飞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M=;(2)对月面物体,有:mg月=,其中:M=,故:;(3)对近月卫星,有:mg月=其中:,故;答:(1)月球的质量为;(2)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3)在月球表面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1)飞船绕月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月球的质量M;(2)在月球表面,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据此列式求解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月;(3)在月球表面,卫星的重力提供向心力,据此列式求解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1.18. 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升空,先后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三个阶段(如图所示).于11月5日与月球“相会”,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10月31日17时28分,“嫦娥一号”卫星发动机关闭,轨道控制结束。
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已知地球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到月球直线距离约为38万公里,则卫星在地月连线上受到地球和月球引力相等时大约距月球多远?(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 (2)11月7日8点34分“嫦娥一号”第三次近月制动成功,卫星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