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处置桌面.pptx
46页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 处置桌面推演 演练内容及参考依据演练内容及参考依据 1. 模拟一起某校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诊疗、报告、现场 调查、采样及处置工作流程所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 和规范要求、应急处置能力、应急物资准备、个人防 护穿戴等; 2. 演练过程参照《江苏省法定传染病诊断与报告指南 》、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相关法律法规 演练目的演练目的 1.检验对相关诊疗方案、防控方案等文件规定的工作程序 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 2.进一步强化疫情信息处理流程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能 力特别是在个人防护、晨检报告、医学观察、宣传教育 、消毒指导等方面 3. 普及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的应急管理知识,通过 参加或观摩演练,强化应急管理意识和应急能力 演练形式演练形式- -桌面演练桌面演练 形式为: 依次口述(为主)实际操作观摩 桌面逐步推演分析 场景一 • 病例基本情况,疫情发生与经过 • 2017年3月9日24时至11日12时,某中学陆续有 19位学生出现呕吐、少数伴有腹泻、低热 • 从3月9日晚上至3月13日下午,共有病人数27 人,其中在某二级医院就诊19人,在学校医务 室就医8人, • 当时考虑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很小,该校学生于 3月8日报到上课,其间无大型聚餐活动,学生 早中晚餐都在学校食堂食用,学校为学生提供 桶装纯净水为饮用水,生活用水为城市用水。
• 之后几天,周围其它学校不断有学生出现类似 症状 • 问题一、晨检实施过程中, 保健老师的职责是什么? 答案提要 • 培训 • 负责对各班主任进行晨检要求的培训 • 要点:诺如病毒的发病特点、隔离时间要 求、及时上报要求 • 因病缺课网络直报 • 统一收集报告 • 明确是否为聚集性疫情,一小时内上报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校领导、区教育局 • 问题二:晨检实施过程中, 班主任的职责是什么? 答案提要 • 了解学生的出勤和健康状况(缺勤学生的 追踪) • 对发现的疑似病例(呕吐、腹泻),劝就 医,手段要狠 • 要求患病学生及时在家隔离治疗 • 晨检情况及时报告保健老师,并做好记录 • 问题三、学校要提供的相关传染病防控材 料有哪些? 答案要点 • 提供相关防控资料:包括晨检记录、因病 缺课登记、病因追踪记录,复课证明,消 毒记录,(根据传染病登记抽查复课证明 ) • 问题四:晨检测的内容是什 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答案提要 • 晨检的主要内容有: • 因病缺课学生的症状发生情况和就诊信息 • 出勤学生的健康状况 • 主要了解有无恶心、哎吐、发热、腹泻、 腹痛、咳嗽、咽痛、皮疹、结膜充血、黄 疸、腮腺肿大等症状发生情况 答案提要 • 晨检的主要方式 • 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实施,校医指导 和汇总全校结果 • 周一至周五 • 每日早自习或第一节课前为晨检测时间( 大约5-10分钟) • 下午第一节课前为午检时间(在传染病流 行季节和出现疫情时宜增加午检) • 问题五:晨检的实施方法是 什么? 答案提要 • 晨检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两种 • 询问法 • 对缺课学生,能过等直接向家长或学和了解原因 ,症状,就诊情况等 • 对出勤学生,可先询问有无身体不适,对于反映身体 不适的学生,可进一步询问检查 • 观察法 • 即观察出勤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状态,观察有无面 色苍白,异常发黄或精神不振等情况,发现情况,及 时送医。
• 一看二听三问四查五测 •场景二 领导决策和疫情报告 • 3月10日9:30左右,保健老师通过晨检发现 多名学生出现不时原因的呕吐、腹泻等相 关疫情后,经汇总 、核实,上报结 校领导 校领导 要求卫生老师立刻报告羊尖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当日的因病缺课网络 直报,学校传染病报告人及时上报区教育 局 • 快速反应! • 问题六:学校疫情报告制度 的主要内容? • 问题七: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内容和 时限? 答案要点 • 诺如病毒疫情应于24小时内报告,出现聚集性疫情和暴 发疫情就立即上报 • 判定标准 • (一)聚集性疫情:3 天内,同一学校、托幼机构、医 疗机构、养老院、工厂、建筑工地、游 • 轮、社区/村庄等集体单位或场所,发生5 例及以上有 流行病学关联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其中至少2 例是实 验室诊断病例 • (二)暴发:7 天内,同一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 构、养老院、工厂、建筑工地、游轮、社 • 区/村庄等集体单位或场所,发生20 例及以上有流行病 学关联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其中至少2 例 • 是实验室诊断病例 • 问题八:人感染诺如病毒后 ,有哪些临床表现? • 问题九:教职工在协助处置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时,个 人防护应注意什么? • 问题十:确诊为诺如病毒感染的学生如何 隔离? 答案要点 •鉴于诺如病毒的高度传染性,对诺如病毒感染人员进行规范管理 是阻断传播和减少环境污染的 •有效控制手段。
原则如下: •1. 病例:在其急性期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 小时应进行隔离轻 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症状重者需送医疗机 构按肠道传染病进行隔离治疗,医疗机构应做好感染控制,防止 院内传播 •2. 隐性感染者:建议自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72 小时内进行 居家隔离 •3. 从事食品操作岗位的病例及隐性感染者:诺如病毒排毒时间较 长,尽管病例症状消失72 小时后,或隐性感染者自核酸检测阳性 算起72 小时后的病毒排出载量明显下降,但仍可能存在传播的风 险为慎重起见,建议对食品从业人员采取更为严格的病例管理 策略,需连续2 天粪便或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上 岗 • 问题十一、对复课学生有哪些要求? 答案要点: • 患传染病学生在症状消失、隔离期满后应 凭当地医院出具的复课医学证明方可入学 ,学校要收好证明备查 • 问题十二、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 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这里,手卫生显 得相当重要,正确的7步洗手法是什么? 七步洗手法展示 •七步洗手法展示第一步(内):洗手掌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 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外):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 交换进行; •第三步(夹):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 搓; •第四步(弓):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 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大):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 换进行; •第六步(立):洗指尖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 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腕):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 行。
• 问题十三、诺如病毒感染发生时,饮水及 饮食卫生要注意哪些? •食品安全管理 •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急性胃肠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须向本 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应暂时调离岗位并隔离;对食堂餐用具、 设施设备、生产加工场所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对高风险食品(如贝类)应深度加工,保证彻底煮熟;备餐各个环节应 避免交叉污染 •饮水安全管理 •暂停使用被污染的水源或二次供水设施,通过适当增加投氯量等方式进 行消毒;暂停使用出现污染的桶装水、直饮水,并立即对桶装水机、直 饮水机进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启用相关饮用水 • 问题十四、疫情发生后,学样应该如何进 行健康教育? • 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密切合作,充分利用 健康教育课、班队活动、网络、短 信、宣传单/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开展诺如 病毒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社区群众 防控意识,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 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习 惯 • 问题十五:发生诺如病毒疫情时的消毒要 注意哪些安全防护? • 实施消毒和清洁前,需先疏散无关人员 在消毒和清洁过程应尽量避免产生气溶胶 或扬尘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应按标准预防 措施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注意手卫生,同 时根据化学消毒剂的性质。
• 问题十六、患者呕吐物含有大量病毒,如 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传播, 当病人在教室、病房或集体宿舍等人群密 集场所发生呕吐,应立即向相对清洁的方 向疏散人员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如何 进行消毒? • 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 ~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 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 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或用含有效氯5000mg/L 消毒 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 后处理厕所马桶或容器内的 污染物,可小心倒入足量的5000mg/L~10000mg/L 的 含氯消毒液,作用30min 以上,排入有消毒装置的污 水处理系统清洁中使用的拖把、抹布等工具,盛放 污染物的容器都必须用含有效氯5000mg/L 消毒剂溶 液浸泡消毒30min 后彻底冲洗,才可再次使用厕 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填写消毒记录 • 问题十七、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 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衣物等如何进行 消毒? • 用于消毒地面、墙壁及物体表面的消毒液,应 含有效氯1000mg/L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 先清除污染物再消毒。
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 家具和生活设施用消毒液进行浸泡、喷洒或擦 拭消毒,作用30 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 衣物、被褥等织物 • 收拾被污染的衣物、被褥等织物时应避免产生 气溶胶先将固体污秽物移除后浸在有效氯为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内30 分钟,然后 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 分钟 若不能即时消毒,应把它们放置在密封的袋内 ,并尽快处理填写消毒记录 • 计算题; • 重点提示 结语 • 由于认真落实了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各项制 度,加强了晨午检、隔离消毒、病因追 踪、环境卫生整治、个人卫生检查、健康 教育宣传等,并得到家长积极配合与支持 ,各项防控措施得力,疫情得到很好控制 ,72小时无新发病人疾情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