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52011514
  • 上传时间:2023-09-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科学)目标小 班中 班大 班年龄特点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是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感知、操作活动来进行,它与幼儿的“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幼儿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相对较差3~4岁幼儿行为的目的性较差,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4~5岁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此时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虽然是直接、简单和表面化的,但他们对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动是其积累认知经验的重要方式,这些经验的获得将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4~5岁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5~6岁幼儿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逐渐能够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一些浅显的规律这时,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明显增强5~6岁幼儿对数的感知能力提高,开始能够理解量的相对性,部分地开始理解数和量的守恒和包含关系,能掌握“左右”等较为抽象的概念5~6岁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仍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1、抓住各种适宜的机会鼓励和满足幼儿喜欢探索的需要。

      2、为幼儿简单的、自发的探究活动(如:敲打物体、将玩具、树叶等往器皿里放看如何盛满;用棋子反复滚着玩等)创造与提供宽松的环境3、关注幼儿所关注的事物和现象,保护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如:幼儿关注流水、地上掉落的花籽、花瓣、地上的小洞等)4、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使幼儿对常见事物、现象及其变化产生兴趣与探究的欲望5、在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中引发幼儿对事物简单的数、量、形、空等特征感兴趣和有好奇心1、鼓励幼儿主动观察、探索周围常见事物(动植物、人物、石、水、沙、泥等自然物和木块、布、塑料、纸)、现象(天气、颜色变化、沉浮、磁铁吸铁等)以及变化的简单规律,并从中体会到愉快2、支持幼儿对身边的常见事物、现象大胆猜想和主动探究3、引导幼儿主动感知生命、亲近大自然,有好奇心和求知欲4、支持和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观察、探索的乐趣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自信心1、通过观察和欣赏等各种活动,引导幼儿体会大自然的美与奇妙(色彩缤纷、自然形态、数量化特征等),热爱大自然2、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幼儿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并从中获得自信3、培养幼儿爱思考、爱提问、积极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4、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养成细心、专心、耐心、坚持、不怕困难等品质5、鼓励日主动感知生命、亲近自然,有好奇心和求知欲6、支持和鼓励幼儿与他人交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经验,分享探索和发现的快乐7、鼓励、支持幼儿主动参加科学小实验,喜欢猜想与动手操作尝试8、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9、通过照料动植物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1、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环境,使幼儿通过感知、摆弄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体验事物最明显的特征(外形、颜色、功能)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和探究物体的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软硬、粗糙、光滑、滚、转、停等)及人们对物体的作用方式(如:推、拉等)3、引导幼儿初步知道常见生活用品的用途及与人的关系4、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沙、水的特性,体验事物特征,如多少等简单的量的特征1、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事物,能对某些事物进行比较、连续地观察,能发现事物或现象的差异和变化2、支持鼓励幼儿用各种常见材料(纸、木、布、塑料、颜料、废旧材料等)和工具(剪刀、尺子、漏斗、筛子、各种容器等)进行简单的尝试和探索3、引导幼儿能认识较多的和常见的科技生活用品(微波炉、榨汁机、录音机、洗衣机、空调等),并能初步知道这些用品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4、引导幼儿感知磁铁、石头、泥土、空气等的特性及颜色的变化、物体的溶解和沉浮等现象,并能根据某些现象进行初步的猜想5、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活动,感受比较的过程和结果,获得初步的比较能力1、为幼儿提供参加科学小实验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会初步地选择和使用与实验探究有关的材料(如:铁、塑料、布、干电池等)与工具(如:温度计、量杯、天平、放大镜、尺子等),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与尝试2、设置情境和提供机会,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积极猜想、收集信息、尝试实验和解决问题3、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通过连续观察、探究事物变化的简单原因和规律,尝试学习简单的推理,发展思维能力4、利用生活中各种机会引导幼儿了解风、电、水、太阳等对人的益处和危害,初步体会事物的两面性5、在各种活动中,支持、鼓励幼儿感知和主动探索可接触的简单的物理现象,喜欢玩声、光、电、磁、颜色变化、物体沉浮等的游戏,体会周围事物、现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6、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物体的相同点、不同点、结构及发生的变化,进行记录7、在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常用工具(如:订书器、打孔机、曲别针、涂胶器、小锤子等),体会人的聪明与智慧,并能积极地进行大胆想象。

      8、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科技生活用品(VCD机、CD机、烤箱、电脑等),初步知道其功能及用途,能对简单的用品进行操作,并能初步理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9、引导幼儿连续观察生物的生长变化特点和规律,发现引发生物变化的基本条件10、在收集、设计和连接活动中,引导幼儿会选择所需要的工具和适当的方法11、引导幼儿观察生物、物体、事件的特征,建立各特征之间的联系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1、当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动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物理现象等)、特征以各种表情、身体、动作及声音表现出好奇和兴趣时,给予保护和支持2、有充分的机会使每个幼儿可以用多种形式(语言、动作、艺术形式等)表达自己的感知以及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1、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2、引导幼儿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和分享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与方法3、为幼儿参加小组讨论及探索创造条件,初步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4、鼓励幼儿使用表示比较的语言,如:更长、更短、更轻、更重等1、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式发表自己真实的发现、感受、探索的过程和经验等2、支持、鼓励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与看法。

      3、为幼儿学习用多种方法(实物记录、录音、绘画、模型、照片等)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记录和交流提供各种条件4、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和探索,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语言、图画、动作等)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1、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环境,使幼儿感知、操作所能接触到的事物2、支持鼓励幼儿发现环境中图形的相似之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活动3、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环境,使幼儿通过感知、操作比较2~3个物体间常见量(如大小、长短、厚薄等)的差别4、提供成双成对的物体,帮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体验物体的对应关系5、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利用环境和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用对应的方法体会物体数量的多与少(4个物体以内)6、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环境,使幼儿通过感知、操作进行比较、排序等数学认知活动7、利用各种机会,支持鼓励幼儿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初步感知理解5个以内物体的量8、在各种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体验“1”和“许多”及它们的关系9、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引导幼儿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10、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让幼儿感知、认识白天、黑夜、早晨、晚上。

      11、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正确辨别上、下等方位,运用表示空间的语言(在……上面)12、引导幼儿使用简单的数学词汇和语言:如有关多少的词“一样多”、“少”、“许多”、“1个”等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鼓励幼儿尝试学习按一个维度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并进行计数2、引导幼儿在较多的机会中,接触物体粗细、高矮、厚薄、轻重等常见量,感知其特征、进行分类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尝试学习对5-10个物体按量的差异进行排序,初步理解序列的规律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并能在实际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简单使用或运用的机会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按简单的模式(如:大熊,小熊,大熊,小熊……)进行循环排序6、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探究和感知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并进行分类用合适的图形拼成代表模型或更复杂的图画7、提供各种机会,为幼儿初步体会常见几何图形之间简单的转换关系创造条件8、提供各种途径引导幼儿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物体,说出总数9、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读10以内阿拉伯数字,初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10、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戏,引导幼儿初步感知10以内物体数量的守恒(不受大小、排列形式等因素的影响)。

      11、利用各种机会,为幼儿了解10以内数中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创造较多的条件1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体验和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正确辨认前、后等方位13、引导幼儿对测量的兴趣,进行非标准化的自然测量活动与尝试14、鼓励幼儿运用正在发展的数学观念和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问题15、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与活动中,使用相关的数学语言:如:“一份”、“一些”、“5条”、“你见过这样的形状吗?”等1、支持、鼓励幼儿选取合适形状的物品组成特定的模型2、利用和创设各种条件鼓励幼儿通过测量发现和比较物体的异同和发展变化引导幼儿学习用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记录、统计和自然测量3、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理解事物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和理解加减的含义,并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减方法尝试解决简单问题4、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比较3个以上物体量的差别,体会量的相对性,学习按量的差异进行10个以内物体的排序或按某一规律排序5、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初步体会各种量的守恒6、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对一定事物的数量(20以内)学会成组地数数及倒数,并会根据生活情景进行简单的口头加减运算活动。

      7、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培养其认真、整洁的书写习惯8、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会看整点、半点,体会钟表的作用和时间的不可逆性,知道应该珍惜时间9、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体会空间方位(含上下、前后)的相对性10、利用和创设各种时机,鼓励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11、鼓励幼儿使用相关的数学语言和词汇,如:“因为……一样”、“因为……不同”、“倒数”、“*比*多”等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喜欢、爱护动植物,愿意参加饲养小动物、给植物浇水等活动2、利用各种机会,让幼儿感知四季最明显的特征以及下雨、下雪等自然现象,体会天冷了多穿衣服、热了少穿衣服等人与自然的关系3、引导幼儿关注自己身边环境,从把废弃物放进指定地点、便后冲水等生活小事入手,对幼儿进行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培养1、为幼儿提供照顾小动物的机会,感知动物的生活习性,初步了解小动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2、为幼儿提供参加种植活动的机会,体验一些照料植物方法,感知植物的生长变化,初步懂得爱护植物。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探究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