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宋朝史料梳理.ppt

163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49139617
  • 上传时间:2018-07-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08.50KB
  • / 16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宋朝有关知识宋朝穿越记剧本素材宋 相关知识n宋朝概况n宋朝地方官制n宋朝疆域经济政区等n宋朝皇帝n宋统治时期江南地区疫 病n北宋n南宋n南宋战事与丞相n宋理宗生平n南宋相关图片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 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开国时为了避免唐代 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虽在 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先于1127年使徽、钦二宗受金人掳去,迫使宋 室南迁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战中亡于蒙古但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 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 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 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著名史学家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 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 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开国时为了避免唐代 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虽在 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先于1127年使徽、钦二宗受金人掳去,迫使宋 室南迁。

      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战中亡于蒙古但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 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 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 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著名史学家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 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宋朝概况北宋历史 立国之初 宋太祖赵匡胤像宋朝开国皇帝是赵匡胤,庙号太祖他本来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 ,由于战功卓著,成为了后周世宗的左膀右臂世宗死后,继位的恭帝年幼,赵 匡胤于是有了称帝的野心显德七年春节,赵匡胤的党羽制造辽国进攻的假情报 ,当时的宰相范质急令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正月初三,赵匡胤抵达陈桥驿,当 日夜里他酣睡之时,被手下军队黄袍加身,三呼万岁,拥戴为天子后周官僚得 知后已知无力回天,只得面对现实周恭帝被迫逊位 春秋中文社区春秋中文社区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与开宝二年(969年)十月,宋太祖前后两次“杯酒释兵 权”,将手握重兵的将军与地方官吏的武将军权予以剥夺,委以虚职,并改以文 官带军,将军权与财政大权全部集中到中央。

      宋朝因此得以免于出现唐朝藩镇割 据的局面但是这也导致地方资源狭少,最终让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败 宋太宗赵光义像宋太祖所面临的另外一项事业就是统一全国赵匡胤在与赵普雪 夜商讨后,决定以先南后北为统一全国之步骤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 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太祖一心希望统一全国,还 设立封桩库来储蓄钱财布匹,希望日后能够从辽朝手中赎买燕云十六州开宝九 年(976年)八月,太祖再次进行北伐但十月十九日太祖忽然去世,其弟赵光 义忙于即位,全国统一事业暂告停止宋太祖弟赵光义即位,庙号太宗太宗稳 固统治地位后,继续国家统一事业,先是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及吴越钱 氏归降,其后再灭亡北汉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太宗不顾大臣反对,趁灭亡北汉的余威,从太原出发进行北伐起初一度收复易州和涿州太宗志得意 满,下令进攻燕京结果在高粱河遭遇惨败此役之后,宋朝的战略便转为被动 雍熙三年(986年),太宗再次北伐,结果又败,著名的大将杨业也在此役中阵亡 之后宋朝在对党项的战争中也多失败,四川又爆发民变太宗的施政不得不转为重 内虚外太宗本人附庸风雅,喜好诗赋,政府也因此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重教 之风因此而开。

      太宗还喜好书法,善草、隶、行、篆、八分、飞白六种字体,尤其 是飞白体连宋朝的货币淳化元宝上的字也是太宗亲题 太宗即位之事颇有疑云,是为“烛影斧声”事件,民间也一直传说赵匡胤是被赵光义 害死的为确保政权的合法性,赵光义抛出其母杜太后遗命之说,即“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起源于杜太后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命,杜太后称要赵匡胤死后先传光 义,再传光美(后改名为廷美),再传德昭(赵匡胤长子)这份遗书藏于金匮之 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虽然有金匮之盟的说法,但是太宗却先后逼死太祖之子德 昭和德芳,又贬黜廷美到房州,两年后廷美就死于谪所太宗长子元佐也因为同情 廷美而被废,另一子元僖暴死,最后襄王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 年),太宗驾崩,李皇后和宦官王继恩等企图立元佐为帝幸亏宰相吕端处置得当 ,赵恒才顺利即位,庙号真宗宋朝也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南宋历史 建炎南渡 岳飞雕像金朝在靖康之难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赵构算是其中的一位漏网 之鱼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今天的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 丘)即位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之后,赵构一路从淮河、长江,到杭州恢复宋朝,升杭州为临安府。

      绍兴元年( 1131年)正式定都临安,名为“行在”(陪都),实为首都金朝也一路南扑,直逼临 安,高宗无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温州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由于南方天候 潮湿河道纵横,加上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主帅完颜兀术决定撤兵北上在北撤 到镇江时,被宋将韩世忠断掉后路,结果被逼入黄天荡宋军以八千人之兵力围困 金兵十万,双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后金军用火攻才打开缺口,得以撤退,金军又在 建康被岳飞打败,从此再不敢渡江 在南宋“中兴四将”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飞他通过北伐夺取了金朝扶植的伪齐政权控 制的土地但岳飞功高盖主,又与高宗意见相左[来源请求],为他之后被杀埋下伏笔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再度撕毁和议南侵,由于宋朝军民抗战英勇,金 军在川陕、两淮的进攻皆告失败七月,金将兀术转攻郾城,被岳飞打败,转攻颖 昌,又败岳家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距开封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北方义军也纷 纷响应岳飞以至于金人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并一度打算放弃开封,渡河北逃 但此时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班师,北伐之功毁于一旦最后,岳飞以莫 须有之罪名被害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两国 以淮水—大散关为界。

      宋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 高宗任用秦桧为相秦桧在靖康年间曾主张抗金,后被金人掠去建炎四年(1130 年)十月,秦桧南返,由于他奉行投降政策,与高宗之意甚合秦桧归朝仅三月就 成为副宰相,八月后又成为右丞相由于秦桧积极培植党羽,却对议和不甚热心, 一年后就被高宗罢免罢相后的秦桧韬光养晦,侍机而动绍兴八年(1138年)五 月,高宗又任命秦桧为右丞相秦桧上台后,迫害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官员,联姻外戚,结交内臣高宗对于秦桧 的行为也只是默许后期由于秦桧权势太大,引来高宗的警觉例如高宗亲下命 令,使秦桧的孙儿失去状元秦桧的权势日渐下降绍兴廿五年(1155年),秦 桧病重,他又策划让其子接替相位,被高宗否决,不久就一命呜呼秦桧死后,高宗一方面打击其余党,一方面重用投降派官员高宗没有生育能力 ,因此他从太祖的两名后裔赵瑗和赵璩中选择继承人最后赵瑗胜出绍兴卅二 年(1162年),赵瑗被立为太子,并改名赵慎绍兴卅一年(1161年),金海陵 王完颜亮南侵,被虞允文在采石击退此事让高宗萌生退意绍兴卅二年六月, 五十六岁的高宗下诏退位,太子赵慎即位,是为孝宗他自己则称太上皇,居德 寿宫,高宗成为太上皇后,纵情享乐,花费巨大。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八 日,高宗逝世宋 相关知识宋代的地方官制,初期基本上沿袭唐五代旧制行政机构分州、县两级宋太宗以 后,又把全国分为若干路,路相当于唐代的道、元代的省这就变成为路、州、县 三级 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最低一级,自秦汉以后,历朝相沿不革宋代的县,设县令、县 尉,作为一县的长官大县还设有主簿一员《长编》卷11载,开宝三年(公元970 年)规定县官的定制:“县千户以上,依旧置令、尉、主簿,凡3员;户不满千,止置 令、尉各1员,县令兼主簿事;不满四百,止置主簿、县尉,以主簿兼知县事;不满 二百,止置主簿,兼县尉事神宗熙宁以后,令二万户以上的县增置县丞一员,县 丞次于县令而位在主簿、县尉之上南宋时则取消县丞宋制县的长官称县令但 往往看到史志记载多称为知县,这是宋代地方官制的特点知县就是知县事的简称 据《长编》卷4载,宋代为了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从乾德元年(公元963年) 开始“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 于继徽知临泛县常参官知县,自屿等始也这是由皇帝直接委派京官带本官去掌 管一县之政,即所谓知县事,也就是一县的主要长官知县有别于县的本官县令, 因为是差遣。

      州等于秦汉时的郡,隋唐以后改称为州州的长官,隋唐皆设刺史赵匡胤立宋初 年,鉴于唐末五代之患,削州镇之权,“令文臣知州事”,其后,派二品以上的官员充 任一州的长官;主要也是为了便于皇帝的直接控制为了更有效地加强控制,又设 通判与知州相互牵制、监督《长编》卷4载,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始命 刑部郎中贾玭等通判湖南诸州”,当时因为湖南刚刚平定,多留用后周时的旧官员, 于是宋太祖才命刑部郎中贾玭等通判湖南诸州,意在控制这批留用官员后来发展 成为牵制、监视州府长官的一种定制宋代的地方官制《宋会要辑稿·职官》卷47说:“通判,州各1人,与长吏均理,州府之政,无不统治 ,藩府或置两员,广南小州有试秩充通判兼知州者又云:“知州,掌郡国之政令 ,通判为之贰通判这种官的权位有些特殊:论官位,通判在知州之下,仁宗以前 规定,朝官充通判者,历两任即可升为知州,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改为三任方 得充知州;论职权,则通判不但可与知州同理一州之政(州府公事须经知州与通判 签议连书方许发下,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与守臣通判签书 施行),而且,作为皇帝的耳目,所部官有功过及职事修废,可直接通达皇帝。

      因 此不能简单地认为通判就是知州的副职,当时人视之为“监州”,则更符合其身分 宋代以府、州、军、监并称大体说,凡政治、经济、军事三者兼重的地方设府, 有驻重兵的军事地区设军,工业区如煮盐、冶铁等重要地区设监府的地位比州略 高一些,因此,稍大的州,则多升为府,升府的州,一部分是沿袭唐五代旧名,一 部分是因为皇帝未即位时所封或曾是任官之地派往知府者一般都是比较重要的官 员 军在唐代是一种军区,只管兵戎,五代以后,逐渐与行政区没有多大差别,至宋代 则成为兵、民、军、政合一的行政区域凡是唐代节镇所在仍保留其军号,也有加 给新改的军号,这种称为节度州但另有一种称军的地方,不是节度州,而是由县 升的,或领数县,或并不领县这种军往往仅比县略高一级设军的地方,一般是 在边境,也有是在关隘要地宋太宗时期,军的建置最多,总共有34个,其中在河 北、陕西与契丹、西夏接壤的边境所建置的就有15个在边境地区设军,是为了适 应制御外敌的需要,而在内地的关隘口设军,则主要是为了易于弹压兵民的叛乱例如彭州灌口镇(今四川彭县),乾德四年(公元966年)置永安军,后一度废为 县,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称永康军,据《长编》卷274载,其批文称“永康军 正控两山六州军隘口,昨据张商英奏请废为导江县。

      若非军官,实不足弹压,可令 复旧五代的军,治所与县治同处一所,而隶属于州;宋代因削藩镇兵权,取消 支郡制度,于是军便得与州府并列至于监,实际上与县差不多,但因其直属京师 ,不为州县所辖,因而也同列于州监亦有领县者府、军、监的设官,大体与州 相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