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以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为例.docx
8页浅谈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以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迅速开展,特色小镇也随之快速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带来的文化和旅游效应逐渐增强,强劲的刺激了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本文以回龙镇为例,从旅游和文化等方面探索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为肇庆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提供有价值参考,也为广东经济转型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关键词: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回龙镇、八卦文化1前言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的热点如何科学合理的规划特色小镇,成为了国家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很多学者把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实现途径,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各种促进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1],从规划编审、用地供给、产业政策、资金融通、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惠2特色小镇打造要点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2]国内外许多成熟特色小镇的运作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与文化产业规划统筹安排,小镇的繁荣,必须有文化产业去支撑。
2.1主题化开发突出旅游小镇的特色,需要主题化打造手法用一个核心主题,体现整个小镇的文化灵魂,同时通过梳理文化,以打造主题文化为重点,把多元文化景观化、建筑化、娱乐化2.2保持特色文化的鲜明性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因此,打造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是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其次,保持其鲜明的生态要素如在环境设计、建筑设计、资源文化的利用和保护、循环经济等注入“生态”理念再次,保持风格的独特性不同的板块、建筑风格各异、功能和魅力各异,与其文化特色相匹配,不重复、不趋同,确保特色的唯一性和鲜明性2.3彰显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原生性和鲜活性”是指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在历史文化背景下,挖掘特色文化,让原有独特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打造成文化景观与商业元素巧妙融合的特色小镇,让小镇散发诱人芳香2.4打造生态旅游小镇特色小镇的显著特点之一,在于它不是以简单地聚居形式和生活模式而存在,是贸易、休闲、度假的场所,是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因此,从人文环境、建筑风貌,到功能布局、设施建设,再到休闲、娱乐,到餐饮、商贸,一切要从打造生态旅游小镇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详细谋化,创造生态旅游的绿色环境,打造生态旅游的绿色服务业,使文化小镇成为民众流连忘返的度假基地,使文化资源充分转化为文化产业,增加民众的经济收入,以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回龙镇特色旅游文化小镇规划建设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高要区回龙镇榜上有名,成为肇庆市首个“中国特色小镇”3.1规划定位回龙镇作为肇庆面向大西南枢纽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拥有丰富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旅游圣地,对广东省粤西部以及大西南“旅游城市”的开发具有结构性意义回龙镇结合其资源禀赋,提出把回龙镇打造成珠三角腹地著名的旅游文化区,南中国彰显特色文化的最美的旅游文化特色小镇3.2规划建设3.2.1文化保护首先,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既要保护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文化,又要发扬兼容并包的特点,融入现代文化的因素,不断创新和发展肇庆以及回龙镇的文化在产业调整和转移过程中,有效利用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与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多个文化产业集群,维护和提升肇庆历史文化名城和回龙镇的重点形象突出城镇个性,活化集体回忆,促进城镇营销其次,完善历史文化保护的配套设施,加强村落环境整治及传统风貌街巷整治,完善商业服务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结合村庄特色,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及生态旅游,提升传统村落旅游的体验性再次,完善历史文化保护档案、制度及政策设置,建立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考核评估机制、奖励机制、退出机制,对不同级别的历史文化遗存给予适当的专项资金扶持,加强市区镇保护联动机制[3]。
3.2.2生态开发生态不仅仅指回归自然活动,还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回龙文化旅游以生态植物园、生态农场、文化旅游等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主题,并在开发中把生态保护与绿色建筑落实到实处,将绿色建筑与动植物、水、空气统一考虑绿色建筑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全部潜力做到能源最小化、废弃物最小化、避免资源浪费的环保建筑绿色建筑从自然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全方位突显绿色生态主题建筑环境营造强调本土化、生态化围绕日照、通风等关键性气候因子的分析,在朝向选择、人文空间设计营造、功能组织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强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以及环保策略的兼顾考虑,可以发挥系统集成的优势3.2.3八卦旅游文化特色打造回龙八卦村,又名黎槎村,距今已经700多年的历史,黎槎村西村呈八卦形态,布局精致,暗藏洛书河图的玄机,以中国古代儒家文化论述万物的重要景点《周易》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即“—”(阳)和“——”(阴)的符号形状把房屋建在一座凤凰形的名叫凤岗的小山上[4]回龙特色小镇规划建设重点打造八卦旅游文化产业园,突出以八卦村为代表的传统村落文化,展现村庄肌理、历史文化遗存、村落环境、村庄的尺度肌理同时,规范村庄住宅的布局,积极发掘历史建筑,保护传统建筑的文化符号,保护和展现建筑群的传统风貌。
规划在八卦旅游文化产业园重点打造门楼古文化区、古村落肌理展现区、特色八卦“迷宫”区1)门楼古文化区以回龙八卦古村10座门楼为重点,打造门楼古文化区,宣传儒家文化思想重点是古文化区的“九里一坊”(仁和里、遂愿里、兴仁里、淳和里、尚仁里、居和里、柔顺里、毓秀里、仁华里、遂德里),突出其专门体现儒家文化思想深刻内涵和书法艺术价值的红木楹联2)古村落肌理展现区规划古村落肌理展现区以黎槎村为重点,突出其典型岭南水乡建设特色布局,以水为脉以屋为墙,以石为基古村落肌理展现区的岭南水乡建设特色布局主要体现在:水在村外围,绕村一圈,屋作围墙,第一排房屋门口向内建设,屋背向外建筑形式也独具风采,祖屋堂檐底建有灰雕,绘有鳌鱼尾,门楼侧、墙基是鹅卵石、黄蜡石、花岗岩,墙基上砌着古色古香的青砖3)特色八卦“迷宫”区以八卦村西村落为主体,建设特色八卦“迷宫”区,突出其巷道的八卦布局理念,一环一环由山脚向山顶梯级建筑,但每一环又不是全通的环,而是各门楼的巷道才上环通下环,不熟悉的人进去就很容易被其布局所迷惑,会有迷路的感觉,窄长的古巷看似相通却已尽头,看似尽头却还相连4开发模式与保障措施4.1开发模式国内、外小镇的开发建设模式与发展经验显示:特色小镇的建设,必须统筹考虑文化产业规划,才能使小镇保持持久的繁荣。
特色小镇的规划,不能完全限定格在休闲、度假旅游方向,应多维考虑,除了以自身优势的特色文化产业为基础外,还要聚焦旅游服务保障、旅游安全保障、医疗救援保障、营销体系保障、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形成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相关泛旅游特色产业集群肇庆市提出了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体开发、点线结合,综合利用、周边配套,准确定位、立体营销,利益均衡、多方共赢”为主要形式的开发模式,回龙特色文化小镇以坚定的政府政策及投融资支持为依托,以文化产业园为引领,实现“产业本身+文化应用+旅游服务”的多重功能以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为手段,以泛旅游为引擎,以产业链开发为盈利核心,土地一级开发,直接获利,享受升值效益的同时凝聚人气,物流、资金流,促进小镇就业、繁荣文化市场4.2保障措施首先加大文化旅游用地政策支持,对列入重点的文化旅游建设项目用地以及开展文化精品民宿、乡村文化创客等文化产业的发展用地给予支持其次,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加强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的投融资引导,探索构建文化旅游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再次,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环境,积极探索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机制,促进产学研合作开发重点培养各文化旅游示范创建试点的文化旅游管理人才和专业人员,实施吸引国际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离退休人才进入旅游行业的弹性用人机制和柔性流动政策。
5结语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不但需要长远的规划和设计,更需要科学的谋划与思考,尤其需要文化的支撑与展现文章以回龙镇为例,以打造南中国最美的旅游文化小镇为目标,围绕彰显特色文化,打造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发展的典范小镇,以期开辟出一条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创新模式[5],为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以及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一条可供借鉴之路参考文献[1]卓勇良.政府公共政策供给的逻辑必然与创新――浙江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理论思考[J].浙江风采,2016.[2]马倩,朱创业,谢川.古镇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2.6.15[3]杨柳勇.特色小镇既面向未来又承载历史[J].今日浙江,2015,(13):28.[4]肇庆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总体规划(2015-2030年)[R].肇庆:肇庆市城市规划设计院,2015.[5]李强.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经贸导刊,2016(4):10-13.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