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曽根崎心中.ppt
21页曽根崎心中小组成员:张俊楠 蒋 琴1.作者简介2.净瑠璃和歌舞伎介绍3.创作背景4.故事简介5.影响作者简介 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4)日本江户时代净瑠璃(木偶戏)和歌舞伎剧作家原名杉森信盛,别号巢林子,近松门左卫门是他的笔名出身于没落的武士家庭,青年时代作过公卿的待臣当时町人势力壮大,手工业日益繁荣士农工商阶层所欣赏的戏剧,主要是净瑠璃和歌舞伎近松有感于仕途多艰,毅然投身于被人所鄙视的演戏艺人的行列,从事演剧和剧本创作活动,表现了他为平民艺术献身的决心他从25岁前后开始写作生涯,直到72岁去世为止,共创作净瑠璃剧本110余部、歌舞伎剧本28部其中,年代最早的是1683年他写成的净瑠璃剧本世继曾我近松门左卫门的作品表1653年(诞生) 1683年(31岁) 世继曾我 1685年(33岁)景清出家 1703年(41岁)曾根崎心中 1715年(53岁)国性爷合战 1721年(69岁)女杀油地狱 1724年(72岁) 死去日本的木偶净瑠璃和歌舞伎 净瑠璃是在日本近代中最被关注的一种音乐,它本是说唱艺术发展起来的木偶戏,净瑠璃原指曲调,后来又指它的脚本,也可做剧种的名称一、净瑠璃发展的历史轨迹 初期净瑠璃以“平曲”等古代艺能为母胎,并吸取谣曲等要素,说唱词章,由琵琶伴奏,是一种只具朴素音乐性的说唱故事形式。
其后,净瑠璃的发展,与傀儡戏、三味线(三弦琴)三位一体,于江户时代元禄年间通过竹本义太夫、近松门左卫门的努力,形成“义太夫曲调” 净瑠璃一派近松词章用义太夫曲调说唱,并在舞台上操纵木偶表演,融通了“净瑠璃本”(剧本)的文学性、“净琉璃曲调”的音乐性和“操净瑠璃”(木偶戏)的戏剧性,创造了一种日本民族独特的崭新的木偶净瑠璃净瑠璃作为一种独立的古典说唱艺能诞生了 二、净瑠璃剧本的题材 前期古净瑠璃剧本的题材其一多是取自源义经的故事、曽我的故事,通过上层武家的勇武忠义和神佛保佑,反映了悲剧性的社会世相其二是改编平安时代,室町时代的小说片断,描写的是武家没落的命运,或是家臣的忠节事迹,浸透着幕府推行的儒教主义,大多是反映贵族或武家的传说故事其三是以宗教说话、佛教说经为素材,描写了神佛的灵验奇谈、神佛对人间苦难的救济、日本高僧的故事、印度的佛教说话等后进入元禄时期,净瑠璃本表现了新的内容,使“时代物”有别于古净瑠璃的“时代物”,被赋予武道的新时代精神,从而迎来了新净瑠璃时代它主要立足于时代和社会的现实性,反映封建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对立,悲伤色彩十分浓重净瑠璃悲剧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净瑠璃剧本的文学性。
歌舞伎的相关介绍 歌舞伎是十七世纪初江户时代始于出云地方的舞踏而演变的一种舞蹈艺术一、歌舞伎的发展:第一时期:“阿国歌舞伎”,“游女歌舞伎”,“若众歌舞伎”第二时期:科白剧确立的阶段(“野郎歌舞伎”)第三时期:学习与自身发展阶段第四时期:昌盛时期第五时期:明治维新至今阿国歌舞伎 歌舞伎舞最初起源於出云大社的女巫阿国,为劝募修复神殿的经费,来到京都所表演的一种叫做的艺能当时在寺庙和神社中常举行酬神祭,阿国也以此名目开始表演歌舞伎舞,后来还借用能的舞台,而大受欢迎此时正值 17 世纪初,德川家康在 1603 年成为将军,之后德川300 年的发展也奠定了歌舞伎的历史游女歌舞伎 当时都市中设立了许多游里,并出现了大批的游女,她们以华丽的团体舞蹈在门口招揽顾客,后来这些游女便被称做游女歌舞伎此时不但伴奏中加入了三味线,她们也组成艺团不停地巡回表演此外,各地也都成立了游女歌舞伎座而风行全国但是宽永6年,幕府以伤风败俗为由,下令禁止了游女歌舞伎及所有的女性艺能若众歌舞伎 若众歌舞伎指的是年轻男子,在江户时代指的是尚未举行成年礼的少年这时男子的发式是若众发,额发不剃,剔除顶发后扎上结发带;有些未婚少女也会结成这种发式,但是在承应6年,以和游女歌舞伎相同的理由遭禁止第二时期:科白剧确立的阶段 时间大约是以元禄时代为中心,至享保中期。
中期,在全面取缔“少年歌舞伎”之后,剧场和演艺界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在禁止“少年歌舞伎”的第二年,允许公演“野郎歌舞伎”,即改让年纪大的男演员来扮演角色,而且让他们把前额至头顶中部的头发剃成半月形,称之为“月代头”或“野郎头”,以减少肉体的魅力,不以容色为诱惑,而是以技艺来赢得观众其结果是给歌舞伎带来了向戏剧方向的飞跃性的发展野郎歌舞伎第三时期:学习与自身发展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摄取,消化木偶净瑠璃之要素与自身的扩大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因为木偶净瑠璃的全盛,歌舞伎受到了冲击,但同时开始大量吸收消化木偶净瑠璃的名作和演艺,确立了义太夫狂言(全本净瑠璃)一大体裁,也终于完成了歌舞伎独自而复杂的舞台结构这个时期歌舞伎借鉴了净瑠璃的高度文学性和义太夫创造的三弦,并确立了以此为基调的音乐化、格式化的演出,这在歌舞伎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第四时期:昌盛时期 时间大致从宽政末年到明治维新之前这期间许多歌舞伎都转移到了江户,写实性描写工商业者居住区庶民生活的社会剧狂言和变化舞蹈在这个时期非常繁荣以下层社会贫穷生活为题材,形成歌舞伎剧场面的多样化:“情杀场面” 、“杀人场面” 、“戏谑场面” 、“勒索场面”等,带有一定的刺激性、猎奇性和官能性,别开生面,迎合了庶民大众的口味。
加上在发展期对歌舞伎的改革,使之更趋成熟,进一步扩大了舞蹈的领域,开拓了舞蹈剧的新天地在旋转舞台和花道等舞台设施方面,也有了划时期的新发展第五时期:明治维新至今 这个时期在文明开化、欧化改良的浪潮中,歌舞伎也尝试着努力适应新时代,而且实现了社会地位的提高,逐渐脱离庶民,而且与新派新剧发展方向相反,走向了古典乃至传统演剧的道路设置了外国人用的座椅席位等,迈出了剧场及演出现代化的第一步六年之后进行了新式的洋化改建,尝试新的方式,点煤气灯,使用奏洋乐、穿洋服的完全洋式化的开幕式政府的干预使歌舞伎适合于对市民的教化和上层人士的社交观光,排除了幕府时代世态剧赤裸裸的描写和时代剧的荒诞无稽,促进了史实第一主义剧目即活历史剧的创造在如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日本戏剧界也正在摸索舞台艺术走向多元化的道路创造背景 曾根崎心中改编自元禄16年(1703年)旧历四月七日早上,大阪堂岛新地天满屋的游女初()(21岁)与内本町酱油商平野屋的店员德兵卫(徳兵衛)(25岁)在梅田曾根崎的露天神森林中殉情一事 人偶净琉璃曾根崎心中于同年五月七日(旧历)的道顿堀竹本座中初次演出,但在当时的口传中,之前已有以歌舞伎的形式演出,这些表演也成为当时的话题。
而在翌年发行的心中大鉴中卷三大坂之部亦以“曾根崎的曙光(曾根崎曙)”之名的小说记载事件以这些表演而成的话题为开端,在当时出现了“殉情故事”的热潮,近松的代表作之一的心中天网岛亦于1720年发表然而,对这些以殉情为题的作品引起共呜,而实际去殉情的人逐渐增加,江户幕府最后于1723年禁止上演,并禁止对殉情者举行葬礼故事简介 戏剧的开头,“平野屋”的学徒德兵卫与“天满屋”的妓女阿初在观音堂邂逅,两人在谈论中暗生情愫,但不料“平野屋”的掌柜看中了德兵卫的忠厚老实,暗中塞给德兵卫的继母两贯银子,定下了德兵卫与自己侄女的婚约但德兵卫拒绝了店东的要求于是,店东以诈骗的理由将德兵卫赶出酱油铺,不许他再踏进大阪德兵卫好不容易从继母处要回了二贯银准备还给店东,却又被恶友九平次骗走,去索回时,反被九平次当众反咬一口德兵卫蒙了不白之冤,不想活在世上遭凌辱,愿以死表明自己的清白于是,德兵卫来到了有关自己的谣言纷飞的天满屋,准备与阿初私奔岂料此时九平次也出现在天满屋,阿初严辞拒绝了九平次与之相好的要求,并说出了“德郎与我死同时,我与德郎死同地最终,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两个恋人作出了自杀的决定趁着深夜无人之时,两人手拉着手逃离青楼,来到了曾根崎的露天神森林。
他俩将身体紧紧地绑在连理枝上,亲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故事简介影响 这部戏公演后,轰动剧坛,一时间净瑠璃、歌舞伎都群起效仿,创作或改编了30多部曾根崎心中故事的剧本,赞美当代的恋爱,对其时的古典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间甚至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视作新时代“恋爱的典范”至此,近松门左卫门作为悲剧作家的地位不可动摇,日本戏剧史也进入了“悲剧的时代”谢谢观赏谢谢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