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湾区一中心小学三年办学规划.doc
7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卢湾区一中心小学三年办学规划(2000~2002)一、学校基本情况:卢湾区一中心小学建立于1932年,至今已有68年历史,目前有学生1863人,45个教学班,全校教职员工156人,教师138人,其中青年教师102人,占教师总数的74%1、 有一个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老、中、青三结合,作风严谨、勇于创新2、 有一支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师资队伍: 1)从职称分布看:中学高级教师3人, 小学高级教师58人, 全区小学系统3名区学科带头人均在我校;2)从教师学历层次看:中青年教师全部达到大专学历; 3)从各项教学比赛结果看:中、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市、区教学评比、基本功比赛、说课比赛等频频得奖3、有一个思路开拓、工作创新的少先队大队部:连年被评为全国雏鹰大队; 4、有一个出类拔萃、多才多艺的学生群体:许多学生在书画、OM头脑奥林匹克、计算机、器乐、数学、作文等国际、国内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为学校争得荣誉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 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师的教育实践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学习,学校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办学理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先进的教育理念尚未完全内化为教师的教学实践2、 学校办学水平与社会、家长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之间存在差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需要优秀的人才,以及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的提高,致使整个社会呼唤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优质教育,尽管目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但是仍不能满足这种需求3、 学校的办学规模与学校硬件设施存在较大的差异我校是一所拥有近两千名学生的大型学校,由于是一所有近七十年历史的老校,生均面积小、校舍陈旧、设备落后……近年来,虽然在教育设施上进行了一些改造,但与一流学校的硬件标准存在较大差距二、指导思想1、 遵循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三个面向”和培养“四有”新人的指示,培养具有较宽厚的基础素质的未来劳动者2、 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基础、培养兴趣、发展潜力,注重创造,为学生进入中学后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3、 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传统和特色,逐步形成适合一中心小学特点的科学办学模式三、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设施达标、管理科学,师资精良,质量上乘的现代化、标志性的中心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感、爱国家、爱人民、爱学校、兼备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具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初步的研究能力、健康的身心品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小学生归纳:会学习、善交往、明道理、学创造;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开朗活泼、自信坚强)达成标志: 1、学校1)成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成为上海市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3)成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4)成为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5)成为上海市创造教育实验基地; 6)市级科研课题《构建一中心小学学校课程体系的研究》获市科研等第奖; 7)成为全国中小学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8)成为上海市教育学会实验基地;2、教师1) 成立以学科带头人命名的“王霞洁语文教学研究室”、“虞天敏数学教学研究室”,带教青年教师,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2) 培养数十名校级青年骨干教师,十余名区级青年骨干教师,2-3名市青年骨干教师;3) 培养2-3名中学高级教师;4) 建设师训的自办基地;3、学生一中心的学生在三年内除了完成规定的国家课程外,还必须做到:1)学会古诗300余首;2)通读中外名著100余册;3)结合科常学科,学好新编《十万个为什么》; 4)具有初步动手能力,会设计,制作小制作;5)参加2—3个跨学科的研究性专题学习,并能撰写出小研究论文;6)100%学生获得电脑初级证书;7)100%学生获得外语一级证书,其中15%—20%获得二级证书;8)人人学会一种乐器,人人会画一手好画,人人学会写一手好字,人人会下一种棋类。
四、实施方案(一)师资队伍的建设1、转变观念1)职业----事业----专业对教师工作从单纯是谋生的职业转变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进而把教育作为科学、专业对待,事事处处遵循教育规律鼓励教师敬业——勤业 ——精业2)知识的储存器----人----有充分潜能的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从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把学生当作有独立人格的人,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进而以学生为本,充分挖掘学生创造潜能3)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艺术教师注重自身师德修养的不断提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不仅要有爱学生、爱事业的情感,更要把爱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并以爱的艺术影响感染学生从要求学生做教师喜欢的学生,逐步转变为要求自己努力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2、培训师资1) 排摸情况--分层培训--整体提高分析教师现状,根据各人不同情况进行培训,充分体现个性,达到整体提高2) 教育学院--自培基地--个人学习 教师培训应是教师自觉行为,我校拟建立区、校、个人三结合培训网络,使培训进入良性循环3)青年学校----科研小组----电化小组在青年教师中建立青年学校、科研小组、电化小组等组织,从思想上、业务上帮助青年教师成才。
二)教学改革的设想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为此,三年里准备完成下面三项改革课堂教学改革; 家庭作业改革; 评价方法改革1、课堂教学改革根据学校目前教学现状,提出“努力使每一堂课成为优质课,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口号,并响应提出优质课的六条标准:1) 该课应有较为全面、准确的、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如直接性目标:指知识技能的传授;发展性目标:指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展;可持续性目标: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主动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乐学的情感等2)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所必备的怀疑和求异的精神,把握课堂教学的中心,要教会学生获取新知的方法,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3) 教师要优化教法,讲究策略,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4) 教师要因材施教,不用一个标准来要求全体学生,在教学中分层次要求,分类指导5) 课内让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学双方都乐于接受对方的信息,师生情感相互促进,真正体现互动作用6) 尝试本学科适当地与其它学科相联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类型的课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必须遵循:1)激发兴趣①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兴趣;②展示学科魅力,强化兴趣;③鼓励人人参与,保持兴趣;2)鼓励提问①为求知、为学习而提问;②为求异、为创新而提问;③为求用,为实践的提问;3)自主学习①自学----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②讨论----自主学习的基本措施;③实践----自主学习的基本途径;2、家庭作业改革1)现状调查①调查作业总量;②调查负担程度;③调查睡眠时间;2)对照比较选择不同教师布置作业的不同方法,从中发现问题3)专题研究①研究布置作业的原则精选-适量-合理②研究作业的类型 短作业与长作业相结合实践作业与书面作业相结合选择作业与必做作业相结合3、评价方法改革1)考试方法改革:分散考核----自测互评----重在增值;2)考试内容改革:书本知识----课外知识----实践能力,课内外结合,必考、选考结合;3)评价方法改革:国家课程按等第制评价;学校课程按参与程度(主动参与、参与、被动参与)用“ ”表示;4)考试时间改革:全校各年级各学科考试不限时三)、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分为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两大块1、隐性课程1) 营造文明、整洁、礼仪的校园文化;2) 培养积极、合作、竞争的工作氛围;3)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几方面);2、显性课程1) 学科改革,确保国家规定课程计划的实施,削枝强干,夯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基本学力;2) 分层教学各年级分期分批建立素质教育实验班,一切改革措施首先是实验班实施,取得经验后推到平行班;3) 学校课程 建立双选修、三模块的学校课程体系(具体见科研课题);逐步过渡到上午以国家课程为主,下午以学校课程为主的课堂教学格局。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涉及“国家课程的开发”和“新课程开发”两大领域,共包含6个具体的开发方向,即国定课程的充实型开发和更新型开发、学科综合、专题研究、技能学习、情感体验 “充实型开发”,是指对国家课程教材中的不足之处或某些适合加以扩充的内容点,进行充实而形成的课程内容 “更新型开发”,是指对国家课程教材中滞后或不足的内容进行更新而形成的课程内容学科综合”,开发是以打破现有学科之间的界限,揭示并强化各学科知识在结构上的内在联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中的综合化方法为起点,逐步完善成形,向以专题为形式的校本课程发展专题探究”,是指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一般生活常识性的,却是他们尚未了解的问题,或他们所发现的生活中尚未有定论或尚未探讨过的现实问题积累而成的内容,或指由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积累而成的内容,或是指当前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汇集而成的内容技能学习”,指学生在校内校外开展的文体、科技、家政等各种技能学习活动情感体验”,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开展心理交流、情感体验过程中进行的学习活动四)管理体制改革1、 实行“校长——主任——组长”三级责任制,强调职责、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实行分层管理,提高层级工作的效应。
2、 设立三处二室的行政管理机构3、建立“一个中心,三个系统”的管理体系;一个中心即决策中心 由正副校长,正副书记、工会主席担任,校长是决策责任人,变单纯的经验决策为科学决策、群体决策三个系统即执行系统、监督系统、评价系统;执行系统: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定岗位,定职责,定工作量,定工作规范,定考核,定奖励;监督系统:学校党支部坚持做到支持而不包办,监督而不挑剔,协调而不失原则通过教代会、民管会的民主管理,监督各项工作评价系统:家长委员会、家长接待日、问卷调查、家长评议等形式,评议学校工作4、综合管理改革:1)建立教师工作的科学评价制度内容包括:全面考核:考核所有的人,考核每个人的所有方面;粗细结合:为了增强操作性,考核时详略结合,定性定量相结合;全面参与:建立自评、互评、他评的机制,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全员参与评价2)建立教师校内校外流动制度内容包括:鼓励优秀教师多上课、上好课;考评末位或是末几位的教师调离教学第一线3)建立合理分配制度内容包括:每年两次评奖:年中按岗评奖,年末按质评奖,拉开奖金差距;逐步调整师生比,减少非一线人员,拉开一线、二线人员奖金差距五、建立几个机制(一) 社会监督机制:1、建立校长接待日制度;2、每学期一到两个年级向家长开放课堂教学;3、分年级开办家长学校;4、建立家长委员会;5、定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二)校内评估机制:1、完善教代会对校长职绩的评估体系;2、完善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3、建立职工工作质量的评估体系;(三)奖惩激励机制:1、开展每年评选十佳教师、十佳家庭、十佳学生、十佳好事的四十佳活动;2、每学期评选综合奖,拉开奖金差距;3、每学期评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