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Chapter7_婚姻的问题.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47489173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七章 婚姻的问题* 载《精神分析运动》第4期(1932),第213-223页,经卡伦·霍尔奈基金会的许可翻译再版为什么生活中好的婚姻如此缺少?这里好的婚姻意指:双方均不压制伴侣的发展潜能、家庭中不存在潜在的对立与紧张、或双方关系非常融洽以致于会导致善意的“冷漠”好婚姻的缺少难道是因为婚姻制度与人类生活中的某些事实不相符吗?难道好的婚姻仅仅是一种即将消失的错觉吗?或者是因为现代人特别擅长经营好的婚姻关系?当我们谴责婚姻时,是在承认婚姻的失败还是在承认我们自己的失败呢?为什么婚姻常常是爱情的坟墓?我们是必须就像服从不可回避的法律一样屈服于这种情况?还是服从于我们自身内部的力量呢?这种力量不仅在内容和影响上可以变化,而且它也有可能被人们识别甚至避免,但是却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破坏从表面来看婚姻这个问题好像非常简单但又极为无望像与同一个人长年累月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例行琐事,一般说来都会导致令人厌倦与索然无味的夫妻关系,尤其是性关系因此,双方关系的逐渐淡出与冷漠就不可避免了凡·德威尔德为人们特地撰写一整本书,他在书中就如何矫正这种不良性关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然而凡·德威尔德却忽略了一件事,即他把这个问题作为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来处理,而且那种认为婚姻是因为单调乏味的岁月而失去激情和光芒的观点只是婚姻问题的一种表象。

      事实上,知觉到上述起作用的潜在的力量并不困难,但每当对其进行深入探索时却会使人觉得不太舒服人们无须接受弗洛伊德思想的教育就可认识到:婚姻的空虚不是由于日常琐事的单纯疲劳,而是潜藏的破坏性力量作用的结果,这种力量在秘密地发挥作用并逐渐破坏婚姻的根基;形象点说,这种力量也只不过是在失望、不信任、敌意与憎恨的肥沃土壤上发芽的种子而已我们并不愿意识别这种力量,尤其是当这种力量不在我们自身内部时,因为对我们而言,它们是神秘的我们对这些力量轻微的认识就预示着人们给自己提出了令人不快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真的希望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这种婚姻问题,那么我们就必须探寻和深化这种认识针对上述婚姻问题,心理学必定要认识这个基本问题——对伴侣的厌恶是如何产生的?首先,存在几个有共性的原因,它们极为常见以至于不屑一提这些原因源于我们人类自身已知的许多缺点无论我们是赞同圣经里所说我们都是有罪之人,还是赞同马克·吐温所讲的我们都是半疯狂之人,或用一种更开明的方式称我们这些缺点为神经症所有这些假设仅允许一个例外:我们自己有谁听说过某人在权衡做出是否结婚的决策时会说:在未来我将会发展出这些或那些让人不愉快的特质?夫妻双方的缺点在长期共同亲密的生活中肯定会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来。

      这些缺点起初表现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越发突显出来如果一位丈夫持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幻想,那么他也许会对自己所需但受妻子束缚的感情做出隐蔽的痛苦反应;反过来,如果他的妻子感觉到丈夫这种压抑的情感,那么她也可能会做出潜藏的焦虑反应,基于失去丈夫的担忧以及这种焦虑,就会本能地提高对丈夫的要求丈夫进而对这种情形也会表现出高敏感性与强防御性的反应,直到婚姻关系的大坝决堤,但双方都不明白其中潜藏的原因,而且这种决堤也可能是因为一件不重要的小事而引起与婚姻关系相比,建立在诸如卖淫、调情、友谊或恋爱基础上的任何短暂的关系,其性质很简单,原因在于这种关系相对更容易避免与对方的摩擦不和而且,人类普遍的缺点还包括,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我们只愿意在绝对必须的情况下才会尽力一个有终生工作的公务员通常不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工作,因为不管怎样,其工作都是安全稳定的,他不必像技术人员或甚至像工人那样为自己的事业而不断奋斗与竞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婚约的特权吧:这些特权或者被法律所保护,或者根本没得益于法律,而得益于普遍认可的标准但从心理学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相互支持的权利、终生的相伴、忠诚甚至性生活上的合作都会使婚姻关系背上了巨大的包袱,从而引发潜在的危险,而这与终生不会被解雇、安全稳定的公务员的例子截然相反。

      由于几乎没有受过关于婚姻的教育,因此使得我们大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当我们被赋予爱河这个礼物时,我们还必须一步一步去经营良好的婚姻关系目前暂时仅有一种已证明的方法来填补法律与幸福之间的鸿沟,这种方法认为,我们个人的态度需朝着放弃对伴侣内在要求这个方向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所指的要求是需要而不是愿望的意思对形成良好婚姻关系而言,除了会碰到这些普遍性的困难外,还有一些更特殊性的困难,因为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所以它们出现的频率、性质与强度都会有所变化同时还会有永无终止的许多障碍去干涉爱情,而促使怨恨的发生把这些障碍做逐一的列举与描述没什么太大的意义,而有重点地关注一些并进行描述也许更简单、更清楚如果我们没有选择“正确”的配偶,婚姻可能从一开始就预示着不良的结果然而,当我们选择自己的终生伴侣时,我们常常选择了不合适的伴侣,应该如何理解这一现象呢?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我们缺乏对自己需要的意识吗?或是缺乏对对方的了解?或只是由于被爱所带来的冲动?这些因素可能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对我个人而言,记住如下这些是必要的:即一般说来一个自愿婚姻的决策并不总是错误的伴侣身上的一些品质的确符合我们最初的一些期望,而且这些品质也真正帮助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实际上哪怕这仅体现在婚姻关系中。

      但是,如果自我的其余成分无动于衷且与伴侣自我中的成分无相似之处的话,那么这种无相似必然会妨碍持久婚姻关系的维持所以,这种决策的根本错误就在于,个体做出这样的决策仅仅是为了满足一个唯一的条件或者是一种单独的冲动,或者是一种强制性出现在显要位置、遮蔽一切的唯一的渴望例如,一个男子可能拥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渴望,即把一个正在被其他男子追求的女子作为自己的女友对于爱情,这是一种特别不幸的情形,因为这个女子的吸引力将会随着这位男子对情敌的征服而逐渐淡化,而且它只会在男子无意识寻求新情敌出现的条件下才会被重新点燃或者伴侣看起来有魅力,这是因为他或她可能承诺兑现实现我们在经济、社会或精神上对认可的秘密渴求;或者在另一种不同的情形下,仍然具有影响力的、幼稚的愿望也许决定了这个选择在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才华横溢且很成功的年轻人,四岁丧母,因此怀有一种想得到一位母亲的渴望他最终选择了和一个年长的、丰满的、慈母般的寡妇结了婚,而且这个寡妇之前已有两个孩子,她的智商和性格都逊于这个年轻人不妨再来看关于另一个女人的案例该女人十七岁就嫁给一个年长她三十岁的男人,这个男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特别像她深爱的父亲尽管他们之间完全没有性关系,但这个男人使她幸福了很多年,直到她年久丧失这种孩子般的愿望。

      随后,她意识到和一个对自己而言不重要的男人结婚生活在一起是非常孤独的,即使这个男人具备很多惹人爱的品质在这所有的案例(事实上是无数的)中,留给我们太多的空虚感和未满足感最初的满足之后便是失望,失望并不等于厌恶,但它是厌恶的来源,除非我们拥有极其少见的能够接受这种存在局限的婚姻关系的天赋,从而并不觉得这种关系会阻挡我们去寻找其他可能带来幸福的通道实际上,无论我们有多么文明、多么能够控制住自己本能的生命,在内心深处我们都将会感到不断增加的愤怒,而这种愤怒是指那些会对我们为重要目标而奋斗产生威胁的任何人或任何力量,这是人的本性使然的结果而且,这种愤怒在我们没意识到的情况下,能够也必将溜进来,并且它还非常的活跃,即使我们不去过多地关注它因此有时我们的伴侣会觉察到我们对他/她的态度变得更加挑剔、更加急躁、更加冷漠了我想再谈另外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中婚姻的危险不是由于我们对爱的要求的逐步苛刻而引起,而是由自相矛盾的期望引发的冲突而导致一般说来,我们会觉得的奋斗中的自我要比实际生活中的自我更统一,这是因为我们本能地感觉到——不是没有原因——我们自身内部的矛盾对我们的人格和生命构成了威胁这些矛盾在情感平衡被打破的个体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但如果为这个问题从中划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就似乎有点离题了。

      而且这些内部矛盾存在于事情的本质内部,而在性领域它们能够更容易、更强烈地表现出来,以致于那些墨守成规的人也最容易将性作为其自相矛盾的梦的基础毋庸置疑这些不断变化的期望也会被带进婚姻关系中我想起了一个特别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一个具有温和、依赖性且有女人气的男子和一个比他有活力、有才能、母亲般类型的女子结了婚,这是一个真正、真实的婚姻匹配但是,这个男子的愿望和大多数男子一样,是矛盾的原因在于这个男子同时也会被一个随和的、轻佻的、苛刻的女子所吸引,这个女子具备第一个女子所不具备的所有特征,因此也正是他自己愿望里的这种双重性毁掉了他们的婚姻关系在这里,我们应提及具有这些男性个体,即他们尽管与其家人能够保持紧密的关系,选择那些在种族、外貌、兴趣和社会地位上和自己的背景相反的女性作为妻子然而,与此同时这些人对这些差异感到厌恶,但他们自己却没有意识到,他们很快就会开始寻找一种与自己类型更相似的伴侣我还能想起一些女性,她们自己特别有野心,总想要成为最优秀的人,但却没胆量去实现这些野心勃勃的梦想,取而代之,期望她们的丈夫替其实现这些愿望而且认为自己的丈夫应当是成就斐然、出类拔萃、非常著名且令人羡慕之人事实上,当然有些女子对其丈夫能够实现她们的所有梦想表示满意。

      然而,在这样的婚姻过程中也同样会经常会发生妻子不能容忍自己的愿望被丈夫实现的情形,因为她自己对权利的渴望不能忍受自己生活在丈夫的阴影之下最终,有些女性选择了那些具有女子气、体贴的、瘦弱的男性,而且这些女子往往被自身的男子气的态度所激发,尽管她们自己常常没意识到这个事实然而,她们也渴望能用自己的力量控制这样强壮的、冷酷的男性所以,这些女子就会责怪其丈夫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许多期望,并私下鄙视他的软弱这种冲突导致的对婚姻伴侣可能产生厌恶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可能责怪他没有能力提供自己所需的最基本的东西,并且理所当然地把他真正的天赋贬得一文不值从而所有这些不能获得的东西都变成了一个迷人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因我们从一开始就“真正”渴求而变得更加迷人另一方面,我们可能甚至责怪他确实满足了自己的愿望,因为这种满足被证明与我们内在的追求是不相互矛盾的在迄今的所有这些反思中,背后还隐藏着这样一个事实,即婚姻也是两个异性个体之间的一种性方面的关系如果一方对另一方的性关系被干扰,那么从上述事实中就可能得到憎恨的最深层次的根源婚姻关系中的许多不幸,从表面上看似乎仅仅体现在特定伴侣身上的冲突,因此这就容易使人们相信,倘若我们选择一个不同的伴侣,那么这种不幸就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了。

      我们倾向于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婚姻关系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很可能是我们内心对异性的态度,而且这种态度在我们与其他伴侣的关系中都会以相似的方式表现出来换句话说,婚姻中出现的所有困难常常——或者更恰当地说,总是——由于我们自身的发展的原因而导致两性之间的斗争不仅为成千上万年的历史事件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而且也为特定婚姻范围内的斗争提供了背景我们频繁地发现,两性之间存在的隐藏性的不信任表现出各种形式,它们通常不是起源于我们后来的不好出经验尽管我们更偏向于相信,这些不信任起源于这些经验,但事实上这种不信任却起源于早期的儿童时代后来的经验,在青春期和青年后期出现时,往往被之前所习得的态度所限制,即便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些联系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观点,请允许我做一些补充爱和渴望不是在青春期才首次出现,学前期的幼儿就已经具备感觉、渴望和要求的能力这种根本的、也许不可磨灭的观点应归功于弗洛伊德因为幼儿的精神还没有被破坏和被禁止,所以他可能会以一种与我们成人所可能采用的十分不同的强度来体验这些感觉假若我们接受这些基本的事实,正像每个动物服从异性相吸的伟大法则一样,来不言而喻地接受它,那么,弗洛伊德的具有较大争议性的俄狄浦斯情结的假设——作为每个儿童都必经的发展阶段——对我们来说似乎就没那么特殊和奇怪了。

      在这些早期爱的经历中,幼儿通常将会经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