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性分析.doc
6页文献综述浙江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性分析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特别是改革开放 政策的持续有效的推动下,我国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投资,大量的FDI不 断涌入我国,在我国的生产创新,产业升级,技术改进以及劳动力就业等方面 发挥了巨大作用与此同时,一些污染密集型行业也由西方发达国家转移到我 国,加剧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统计数据表明,流入中国的FDI超过七成进 入了制造业领域,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 料及化学制品业的FDI增长较快,然而这些都是污染大户自1979年,我国 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仅为0.86亿美元;到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 接投资额达527.43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当年全球吸收FDI最多的国家 截至2004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8941家,合同外资金额 10966.0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2.01亿美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 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居全球第二位2009年M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 设立企业23435家,合同外资金额1935.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900.3亿美元, 同比分别下降14.8%、8.4%和2.6%。
但是从2009年8月份开始,实际使用外资 已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作为发展中国家第一引资大国,FDI带给中国的环 境压力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全方位保护环境,实现环境要素的可持续利 用,是我国目前和今后利用FDI的政策取向和要求1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有正效应现有理论海外学者Eskelang和Harrison (2003)通过研究4个发展中国家,外资企 业比国内企业排放污染物明显少得多,提出了 “污染光环”假说,即外商直接 投资为东道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提高了东道国治理污染的技术和提高环境标 准,有利于东到过环境污染的减少黄菁(2001)使用中国217个城市2003-2006年的工业污染数据进行实证 检验,并通过FDI流入与中国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联立方程来刻画各 变量之间的不同影响,包括考虑FDI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和FDI对环境监管 的影响等,得出结论为FDI通过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 最终有利于我国的工业污染治理和环境状况改善因此,引进外资要注重引进 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环境标准,积极吸收利用外资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绿色的生产 流程,要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促进环境保护措施的有力实施,实现中国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郭红燕,葬立岩(2008)运用中国1992-2006年的数据对其进行计量检骑, 结果表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技术是影响中国环境污染的三个决定因素经 济规模的扩大增加了污染排放,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减少了污染 排放外商直接投资分别通过影响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技术进步进而对环境 产生作用,在中国,FDI存量的增加导致经济总量的扩张,使污染排放增加, FDI存量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环境技术的提高,进而减少了 污染排放,FDI存量对环境产生的总效应是正面的宽松的环境管制是吸引外 商直接投资进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一定的“污染避难所”效应特征,但中 国并未成为一个世界的“污染避难所”张彦博,郭亚军(2009)在对FDI的环境效应及其发生正效应的条件进行了 归纳总结后,对FDI在我国所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我国FDI 的存量增加所诱致的经济规模扩张和经济结构的重污染化加剧了污染排放,而 其诱致的技术转移带来了正面的环境效应,由于中国各个区域环境管制程度不 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工业污染的区际转移我国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技术溢出的正效应,调整外商投资领域的产业导向,改变“污染在内”的 畸形产业结构,进行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发挥环境管制正效应,制定可持续 的发展规划,实现正的规模效应。
2浙江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有负面效应现有理论JieHe (2005)的污染天堂假说,鉴于国际直接投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 三种经济效应之间的复杂关系,得出结论:由于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非常严格 而导致跨国公司成本上升处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跨国公司可能会把污染产 品的生产活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因而资本也随之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同时利用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FDI与工业SO2排放量之间的 关系,结果表明FDI资本每增加1%,工业SO2排放增加0.098%, FDI对经济 增长和结构转换引起的污染排放增加完全抵消了 FDI对环境管制影响引起的污 染减少陈凌佳(2008)利用中国112座重点城市、2001〜2(X)6年度的面板数据, 研究了 FDI对我国整体以及不同区域的环境影响结果证实了 FDI的增加对我 国环境确实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并进一步证实,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工 业SO2污染强度增加0.0587%这种负面影响在地域上呈现东低西高的梯度特 征同时还提出了 3点:1提高引资质量,尽可能多地引入“清洁”FDL逐步 减少污染密集型制造业外资项目的引进2加大环保力度,建立保护环境的激 励机制。
我国必须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外商 直接投资对我国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除了运用法律手段建立惩戒机制之外, 还需要运用经济和政策手段建立适当的环保激励机制3建立可评估和考核的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制定可持续发展长期战略和规划,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 保证,在环境标准方面积极参照国际标准,不断提高我国环境标准沙文兵,石涛(2006)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9-2004年度的面板 数据,构建了一个经济计量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进行测度本文 以工业废气排放量为被解释变量,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生态环境具有 明显的负面效应:就全国总体而言,三资工业企业总资产每增加1%,工业废气 排放量增加0.358%;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与外商直接 投资在我国的区域分布特征相一致,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 也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特征这表明,越是较多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 其对环境的负面效应也越大,从而支持了外资向我国转移污染产业的假说苏振东,周玮庆(2010)采用了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2——2007 年的年度数据与已有研究相比,不仅有效地提升了面板数据的空间维度,而且 充分加长了面板的数据时间维度的跨度(16年)。
采用的是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方法得出流入的FDI确实对我国环境具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就全国总体而言, FDI流入增加一个百分点,环境污染的程度就增加0.035%FDI对我国各区域 环境的负面影响程度与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完全一致,都呈现出“东高西低” 的梯度特征这表明,引进FDI较多的地方,其对环境的负面效应也较大,从 而支持了 FDI的“污染避难所”假说王冬梅,彳睛 松(2010)借助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与环境关系的理论,运用面板数据经济计量分析技术,就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 投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得出:(1)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成显著性正相关当外商直接投资提高1%时, 污染水平也将提高0.056%根据“污染天堂假设”推论,国际贸易的开展使得 发达国家更易于将那些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种国际分工劣势 使得贸易开放可能会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问题因此,“污染天堂”现象 在长三角地区也未能幸免,就其实质而言,本文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恶化环境的 原因还是在于引资的质量和结构问题目前,长三角地区大部分地区的外资分 布在加工制造业及矿冶等第二产业领域,而相对清洁的第一、三产业分布较少, 尤其在江苏、浙江地区,随着外资引进数量与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加工与生产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致使整个地区的环境负荷进一步加重。
2)长三角地区GDP与环境污染成正相关长三角地区的国民收入每提高 1%,受污染程度增加了 0.467%,其原因应该是贸易虽然推动了经济规模的迅速 扩张,但技术创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还比较缓慢,整个 地区的环境管制和政策执行能力也还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3结论综上所述, 避难所假说的, 企业的避难所 堂假说(2005)针对FDI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观点:一类是支持污染 认为FDI的涌入对东道国的环境有破坏作用,成为外国重污染 比如沙文兵、石涛(2006),苏瘀 (2010)以及何洁的污染天 等第二类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充足 的资金,一方面提高了东道国人们的收入水平,使的人们对环境健康的要求也 上升,环境改善投资也加大另一方面先进的技术使的东道国治理污染的技术 有所提高,处理污染的标准也上升如Eskelang和Harrison (2003)的污染光 环假说,黄菁(2001)等参考文献[1J Jie He.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e case of industrial emission of sulfur dioxide (SO2) in Chinese Provinces [J ].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6:1-18.[2] Eskeland, G. S.Harrison, A.E. Moving to greener pastures? Multinationals and the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3, 70:1-23.[3] 黄菁.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基于联立方程的实证检验[J].也:界经济研究,2010 (2).[4] 苏振东周玮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的影响和区域差异[J].世界经济研究,2010 (6).[5] 王冬梅何青松.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地区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J].哈尔滨工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6] 马丽 刘卫东等.外商投资与国际贸易对中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 报,2003 (5).[7] 沙文兵石涛.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J].世界经济研究,2006 (6).[8] 谭晶荣张德强.对我国利用FDI项目中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2005(5).[9] 陈凌佳.FDI环境效应的浙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8(9).[10] 郭红燕韩立岩.外商直接投资、环境管制与环境污染[JL国际贸易问题,2008(8).[11] 张彦博 郭亚军.FDI的环境效应与我国引进外资的环境保护政策[J].中国人口.资源 与环境,2009 (4).[12] 潘文彪余妙志.江浙沪三省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的因果关系检验[J].国际贸 易问题,2005 (12).[13] 陈 刚.FDI竞争、环境规制与污染避难所,世界经济研究[J], 2009(6).[14] 李国柱,贾洪波,李从欣.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研究[J].商业研究,2009, (02).[15] 刘建民,陈果.环境规制对FDI区位分布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