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渔家异俗九问.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3359223
  • 上传时间:2018-02-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渔家异俗九问一问: 为什么会有两个女人拜堂的怪事? 旧时,海岛迎亲,一般同内陆那样用花轿但在隔海过渡的岛屿之间,则用彩船代轿如果有的新郎因出海生产突遇风暴,不能如期赶上婚期而择定的吉时良辰又不可轻易改变,那么根据习惯由小姑代兄拜堂小姑在华堂代兄拜堂行礼毕,即手捧一只大红公鸡送入洞房公鸡颈上系一条红绸布,进洞房后,罩入笼内,每天喂它饭食,一直到新郎回家,才将公鸡放出这只公鸡一直养着,不可宰杀,要待它老死为止 二问: 棺材里为什么装稻草人?什么叫“潮魂” ? 旧时渔民出海捕捞靠的是一张风帆一支橹,全凭老大观天识潮辨风向因而,渔民极忌天气突变,遇到风暴为了祈祷平安,每当渔船开洋,渔民都要先行“海祭” 但大海并不领情,往往事与愿违,渔船出海之后,遇上风暴,触礁翻船,渔民葬身大海的事,常有发生 在那茫茫大海之中,翻船落水而死的人,往往无法寻回尸体因此,他的家属常用稻草人代尸,穿上死者生前衣服,在家中摆放起“灵堂” 同时,在村外海边,请道士为死者招魂招魂要在夜间潮水初涨时进行,死者的亲人到海边去叫喊,把失落在海里的“阴魂” 喊回来,招进稻草人中,再进行安葬这种招魂仪式,就叫“潮魂” 招魂的仪式是很凄凉的。

      先在海边搭起一个小小的“醮台” 台旁的帐篷里点起香烛,中间放着稻草人,身上贴着死者的生辰八字等到涨潮时,道士敲响钟声打起铙钹,口中念着咒语这时,醮台前有人手扶一杆带根的毛竹,顶梢上挂着一只箩筐,内装雄鸡一只,面对大海,随着道士的咒语,此人不停地摇晃着毛竹死者家属,披麻带孝,围着毛竹随着摇晃的方向,一圈圈地打转,有的家属还高呼死者名字:“某某来呀!某某来呀!” 随后,由一个孩童或亲属答应道:“来��!来��!”一呼一应,直至潮水涨平,才由道士引魂回家次日,将稻草人放进空棺材,送到山上安葬这就是“十口棺材九口草 ”的由来 随着捕鱼设施有了很大改善,海滩事故大大减少,这种招魂葬礼习俗,也逐渐消失了 三问:每年农历六月六,许多妇女在寺院里太阳下翻经书,这是为什么? 普陀山藏经丰富,唐、宋、元、明、清历代都有收藏据民国十三年出版的《普陀洛迦新志》记载,三大寺当时的藏经就多达 7168 卷经书一般用宣纸印刷,过分曝晒易发脆故而晒经书时间不宜过长,但又不能只晒表面,必须让每张书页都透透气正确的做法是,趁早上或午后阳光不太强烈时,将经书放在阳光下,一页一页的从头到尾翻一遍每当六月六,普陀山僧人要把三大寺七千多卷经书全部搬出来,置于阳光下,且要每本书从头到尾翻一遍,这番工程十分浩大,即使把全山僧众全都动员出来参与翻晒还忙不过来。

      故而民间又有了“妇女帮寺院晒经书,来世可以转男胎”之说在男尊女卑的过去,这一说法对女人们来说无疑是有诱惑力的于是,到了六月六这一天,普陀山妇女争先恐后的跑来帮忙,外岛女人也有特地赶来帮晒经书的所以每逢六月六,普陀山三大寺人头济济,遍地都是经书,像过节一般热闹女人们称晒经书为念经佛,他们甘心情愿地为寺院干活 四问:什么叫“吊饭” ?为什么让 “开笔先生”坐上位吃吊饭? 岛上贫苦居民,常年以番薯干汤度日一旦来了稀客,即设法弄点大米,装在纱袋里,放入番薯干汤同锅煮熟,到开饭时,将袋中米饭捞出,专供客人食用,自己仍食番薯干汤,这叫“吃吊饭” 也有的地区行 “两夹饭”,即在同一锅番薯干饭内,一角放大米,待饭熟,将部分纯饭盛给客人吃 旧社会海岛交通不便,人民生活艰辛,文盲占着人口的绝大多数,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所以,在渔农村,尤其在边远小岛上,见了教师,格外敬重 旧时孩子上学,称启蒙教师为“开笔先生” ,尊为父辈,逢年过节,总要送点糕点、茶果或禽蛋、鱼虾之类;学生辍学以后,遇结婚或外出营生,要举办酒宴,请“开笔先生”坐上位;学生赴考得中或经商得发,回乡时也必先拜访“开笔先生” 渔农村小学教师膳食,旧时多由学生家轮流供食,每当轮着供食日子,学生家长总要准备几样好菜,以客礼待,哪怕是最困难的家庭,也会另备“吊饭” 、 “炖蛋”。

      在舟山渔农村,倘若有人歧视、侮辱老师,会遭到众人的谴责五问:为啥会在八月十六过中秋节? 传说,有一年农历八月初,岳飞大败金兵,百姓送月饼犒劳岳家军,岳飞在月饼里夹上报喜的条子,送至各地让百姓中秋赏月共乐舟山因隔海过洋,比大陆迟了一天,故有八月十六过中秋的习俗还有一说是元朝末年,浙东农民起义,约定于八月十五夜里全面行动杀鞑子,约期告示就裹在月饼里,舟山因隔海过洋,月饼迟送到一天,是八月十六日月饼才发现饼中有“告示” ,百姓见“告示”,当夜就行动,已经比大陆迟了一天,故而“八月十六过中秋” 也就相沿成俗了 六问:你见过“笼裤吗?渔民为什么喜欢它? 笼裤是用土布制成的单裤,质地厚实耐穿,经济实惠特别是它与一般裤子不同,直筒大裤脚,裤腰宽松并左右开衩,前后叠皱成纹,在腰开衩处,缝有四条带子,更于穿时束缚,十分方便笼裤也讲究美观,衩口两旁,有的还绣有各种花纹图案,如“龙凤吉祥” 、 “八仙过海”和鸟鱼花草等笼裤一般为深蓝色和玄青色,少数也有用栲皮栲成酱黄色渔民在海上捕捞操作时,特别是在冬天,把棉背单往裤腰里一塞,四条裤带一束,两只裤脚缚紧,既舒服又暖和;而且裤裆宽大,双腿下蹲上抬都没有阻碍,非常灵活。

      手冷了,往裤腰衩里一塞,又可挡风御寒,真是一举多得 据民间传说,舟山渔民穿笼裤最盛之时,是在清代后期相传当时有个老渔民,要三个儿媳每人给他做一件御寒的冬衣,最后只有三媳妇做的这条笼裤,别出心裁老渔民十分满意,就让小儿媳当了家从此,穿笼裤就在渔民中流传开了后来,舟山渔村形成了一个规范,新媳妇嫁到夫家后的头一件事,就得为自己的丈夫和公爹做一条合身的笼裤,这等于是考一考新媳妇的手艺 现在,年轻一代渔民,不再有人穿笼裤了,在舟山各个渔岛上,笼裤已成为稀有古董 七问:在渔乡是怎样在唱“贺郎调” 中闹新房的? 新郎新娘拜过天地,送入洞房以后,在新房里设案摆盏,邀请亲朋友入房围坐,从中推举善歌能唱者作领唱,以一唱众和方法唱贺郎调,以示庆贺贺郎调分“始曲” 、 “敬酒” 、 “贺郎 ”等部分前两部分有较固定的词,到了“贺郎” 分部,有固定的调,没有固定的词了,多由领唱人根据房内摆设、桌上喜果、盆中菜肴、新人穿戴,看景编词,随编随唱唱词长短,全凭领唱人的机灵和口才,有的一直唱到深更半夜,并伴有鼓乐箫笛唱时还有一套礼仪规矩,领唱人唱到什么景物,新郎新娘就要有个表示,比如:唱到“ 春汛黄鱼咕咕叫,阿哥捕鱼赶早潮,捕来黄鱼红烧烧,阿妹吃了眯眯笑”,这时,贺郎人就用筷挟红烧黄鱼,硬要新郎新娘对嘴尝鲜。

      当唱到“夏汛乌贼爬上礁,阿婆剖鲞笑弯腰,新来媳妇真孝道,端茶送饭敬俩老”这时,新媳妇要起来向公婆、长辈行鞠躬礼唱到“花生花生花绷绷,新炒花生喷喷香,今晚吃了长生果,恩爱夫妻百年长”,贺郎人就要新郎新娘互剥花生送进对方嘴里直唱到“贺郎朋友真高兴,黄昏贺郎到三更,桌上喜果都尝遍,口中小调未唱尽” ,这时,领唱人捧起桌上长生果、大红枣、桂圆、荔枝、糖果、甘蔗,抛撒给在场的贺郎客人新郎新娘也起来向族里长辈和众位亲朋再敬糖茶,表示感谢贺郎结束,新郎新娘在房门口一一送别客人,方可就宿 八、 “木龙赴水 ”抛馒头,是什么仪式? 舟山渔民称渔船为木龙新打的渔船第一次下海,称为“木龙赴水 ”,舟山有 “木龙赴水抛馒头”的习俗 据志书记载,此俗始于清朝光绪年间新船下海这一天,船主要沐浴更衣,要请船神入主,要启“龙眼” ,船上还要挂红披彩,敲锣打鼓,鞭炮连天,热闹非凡 新船由十八个年轻后生用抬杠抬船入海,此时,船主站在船头上,向四面八方抛馒头,抛得越远、越高、越吉利远,意味着新打的渔船驶得远高,象征着渔船捕鱼产量高拾得馒头者,为吉利之人 据悉,馒头取其谐音,馒即为满,满满意意,汛汛满足渔民的企盼这馒头也有讲究,大都是船主的亲戚所送的礼品,是定做的,做得特大,特厚,又称“新船馒头” 。

      开始是蓝印馒头,中间盖着一个福字,即为幸福满意的含义解放后,也有盖红印的 此俗,至今还在舟山各小岛流行     九问:你看过别开生面的渔民体育运动会吗?你知道“ 船拳 ”吗?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以来,不少渔业乡镇或每一年或两年举办一次渔民运动会,这些运动会特有“海腥味” 摇橹比赛、滩涂织网比赛、武装泅渡、海上骑兵战、水上采珠、水球、海滩接力等等吸引了岛上的男女老少有的干脆将棋盘也搬到了海上一块块泡沫塑料板上摆上一张棋盘,渔民们站在海水里兴高采烈地对弈起来有些地方沙质细腻,滩面平坦结实,成为渔民们进行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滩门球、沙滩自行车、沙滩拔河比赛的好去处还有船头套缆、船头打靶、手拉起锚、拖网比赛、绕岛赛船等项目,别开生面趣味盎然 在 1993 年“中国国际武术比赛 ”开幕式上,组织者安排了一套拳术表演,简洁、刚劲、虎虎生风的架式,令人叫绝,引起轰动其实,这是舟山已失传多年的一种船拳船拳根据在河渠纵横交错的水道表演的特点,兼收各派之长自成一脉,形成了似南拳,又非南拳的独特风格进攻时出招敏捷,收招迅速;防御时以手为主,似开似闭,以身为轴,原地转动船拳十分注重腿部、臀部和腰部的运动,步法极重马步,以求操拳时稳健,经得起风浪颠簸。

      腿部是发力的重点,故十分重视转腰、甩腰、下腰的动作为进退自如,船拳十分重视马步转弓步,弓步转马步的动作,以体现进则带攻,攻则带躲闪的特点 船拳深受渔民青睐最盛时期,几乎个个渔民都练上一套传说明、清时舟山渔民在抗倭、抗盗斗争中大出风头,一些吃过苦头的倭寇、海盗还战战兢兢地称之为“神拳”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