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旧唐书 王义方传》原文及翻译.doc
2页《旧唐书·王义方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原文: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也少孤贫,事母甚谨,博通《五经》,而謇傲独行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义方解所乘马与之,不告姓名而去俄授晋王府参军,直弘文馆特进魏征甚礼之,将以侄女妻之辞不取,俄而征薨,义方竟娶征之侄女人问其然,告人曰:“昔不附宰相之势,今感知己之言故也无何,坐与刑部尚书张亮交通,贬为儋州吉安丞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蛮俗荒梗,义方召诸首领,集生徒,亲为讲经,行释奠之礼;清歌吹籥,登降有序,蛮酋大喜贞观二十三年,改授洹水丞时张亮兄子皎,配流在崖州,来依义方而卒临终托以妻子及致尸还乡义方与皎妻自誓于海神,使奴负柩,令皎妻抱其赤子,乘义方之马,身独步从而还先之原武葬皎,告祭张亮,送皎妻子归其家而往洹水显庆元年,迁侍御史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权用事,妇人淳于氏有美色,坐事系大理①,义府悦之,托大理丞毕正义枉法出之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按其事正义自缢高宗特原义府之罪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
母日:“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义方乃上奏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秩满家于昌乐聚徒教授母卒遂不复仕进总章二年卒,年五十五门人何彦光、员半千为义方制师服,三年丧毕而去[注]:①大理:官名,掌管刑法,此处指掌管刑法的地方译文: 王义方,是泗州涟水人,幼年孤苦贫寒,侍奉母亲非常恭谨,精通《五经》,并且正直高傲,特立独行当初考明经科,于是到京城去,途中遇到一个步行的人,自称父亲是颖上县令,听说病得很重,想兼程前往探视,但徒步行走不能前进,想不出好主意来王义方解下自己的马送给他,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姓名就离开了不久,王义方被授予晋王府参军一职,在弘文馆当值,特进魏征十分器重他,准备把夫人的侄女嫁给他,他婉言谢绝了不久魏征去世,王义方却主动迎娶了魏征夫人的侄女别人问王义方这样做的原因,王义方说:“我先前不这样做是不依附权贵,现在这样做是报答宰相的知遇之恩不久,王义方因和刑部尚书张亮友好而获罪,张亮犯罪,王义方受牵连被贬到吉安县做县丞王义方行至海南之时,看到当地渔民准备用酒和肉祭奠海神,便说:“黍稷不是用来祝福祈祷的最佳祭品,更重要的是要彰明德行。
于是酌水祭奠当时正值盛夏,海面上风大浪急,随后天气慢慢转为晴和,王义方的船才得以向南渡海安全抵达吉安吉安处在蛮夷之间,荒凉闭塞,王义方招集地方首领,逐渐地挑选了一些学生门徒,为他们开设讲授经书,举行祭祀先圣先师的礼仪,传授清歌短笛合奏的技艺,他们都十分高兴贞观二十三年,王义方调任洹水县县丞,当时张亮的侄子张皎,从流配地崖州回来,投靠王义方张皎快死的时候,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希望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王义方答应了他王义方让家奴背着灵柩,让张皎的妻子抱着孩子骑马走,自己步行跟着王义方先到原武安葬了张皎,告祭完张亮,又把张皎的妻子儿女送回家才离去前往洹水县显庆元年,王义方升任侍御史当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掌朝政,有个妇女淳于氏姿色过人,因事获罪被囚禁在大理寺,李义府很高兴,委托大理寺寺丞毕正义违法把她弄出监狱高宗皇帝下令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新审理淳于氏这个案子,毕正义自缢身亡高宗特意要赦免李义府的罪过王义方认为李义府奸邪害政,将要弹劾上奏,拿这件事问自己的母亲母亲说:“从前王陵的母亲用剑自杀成就儿子的大义,你能尽忠心成就美名,这是我的心愿,我即使死了也不遗憾!”义方于是上奏皇上高宗认为王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谦逊,把王义方贬谪到莱州任司户参军。
任期届满也没有调回来王义方就客居昌乐,招募学生教学母亲去世,就不再入世为官总章二年王义方去世,享年五十五学生何彦光、员半千为老师服丧,三年以后才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