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集小学随班就读儿童辅导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doc
22页四 年级随班就读儿童教案学科:数学学年:2012-2013学期:第一学期执教:盛超济阳县曲堤镇姜集小学第 1 次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熟记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出下面各数 3612 2361 1236 6123 问:上面每个数中的3各表示多少?6在每个数中各表示多少?1呢?2呢? 2.(演示课件“计数单位”)回答下面各题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2)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如: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板书亿以内教的读法) 2.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出示算盘,让学生在千位上拨上一个珠,问:这表示多少?(一千)然后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一边数一边拨珠.问:“你发现了什么?”(10个一千是一万,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再一万一万地数,边数边拨珠并把发现的问题讲给大家听.(依次十万十万地数) (2)师问:照这样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又是多少呢? (3)通过刚才的数数你们知道了什么? (4)(继续演示课件“计数单位”)练习填空: 10个一千是( )10个一万是( )10个百万是( )10个千万是( ) 3.师: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个、十、百、千一样它们都是计数单位.(边说边板书)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中,你们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继续演示课件“计数单位”)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 (1)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教师对着计数单位,在上边板书数位,(师边讲解边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2)同一个数放在不同数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不同的.如数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写在万位上呢?写在千万位上呢?写在亿位上呢?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 ;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师进一步整理数位顺序表)(说明:还有比亿更大的数,今后我们再写) 5.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1)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①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问:这个数在个级,表示多少?(二十八) ②将二十八移到万级,问:这个数在万级,表示多少?(二十八万) ③在算盘上拨出三千零七十万,让学生试读. ④读出下面各数(出示投影) 470000 3080000 40500000 470000 读作:四十七万 40500000 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 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⑤小组讨论:说一说万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⑥练习:读出下面各题:34和340000 348和3480000 3004和30040000(强调:每级中间连续有2个0只读1个.)第2 次 亿以内数的写法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正确的写出整万的数和含有两级的数. 2.引导学生总结出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有“0”和末尾有“0”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40000 659200 30060400 2.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七、七十、七百零八3.根据学生回答,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 ; (2) 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二、学习新知 1.指导探索,学习写整万的数. (1)出示例3 写出下面各数(整万数的写法) XXX会写七、七十、七百零八,那么怎样写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呢?这些都是整万的数,请XXX在数位表上试一试,写一写. 提问:你是怎么写的?(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只要在万级上写七、七十、七百零八,然后在后面加四个0就可以了.) 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中写出上面三个数. 引导学生小结:整万的数怎样写? (2)出示例4写出下面各数(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 ①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先让学生写出十万,并追问:在什么级上写?然后再写二千三百四十五 教师说明:写数的顺序和读书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② 三十二万零六百 提问:这个数一共有几级?万级怎样写?个级怎样写?千位上为什么要写一个0? 小结:这是写数和读数不同之处.写数是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或者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③ 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让学生自己试着写数,再说一说怎样写的? (3)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小结. ① 含有两级的数怎样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② 如果遇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做一做,写在书上 五百零六万 写作:_________________ 五万零三百 写作:_________________ 八千零六十万零二十 写作:_________________ 第 3 次 计算机的用法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57+26= 82-49= 12×27= 351÷13= 36+47= 41-18= 26×28= 544÷16= 二、讲授新课 (一)计算器的认识 1.介绍计算器 2.出示思考题 (1)计算器包括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学生通过实验自己验证) 3 练习12÷4 (说出过程) (3)A.如果发现输入错误,怎么办?(清除键)(板书) 例如:9-3, 按键 教师强调:清除键只清除错误输入的4,前边输入的数据仍然保留. B.如果一道题计算完毕,需要计算另一道题,这时应该怎么办? C.如果需要清除前边的所有数据,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二)计算器的应用 1.出示例1:用计算器计算389+260(板书) 学生自己试做,然后汇报过程.(教师可继续演示动画“电子计算器”,利用其中的计算器进行演示) 教师关键要强调输入数据和使用运算键的方法. 练习: 750+1473= 2983-627= 32×68= 3.出示例3:用计算器计算3024÷(167-83) 三、巩固反馈 1.用计算器计算. 48+97 146-89 301+274 1952-764 102×63 4608÷36 27×39 1596÷38第 4次 平行线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线,初步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2.培养学生操作的初步技能. 3.渗透分类的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 1.理解“同一平面”. 2.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生摆小棒.利用手里的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每两根为一组,请你用这些小棒摆一摆,看看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你能摆出几种情况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平行线的概念. 1.出示下列图形. 2.你能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给它们分分类吗?说出分类的理由.3.教师讲解: 这两组直线表面不相交,延长后也不相交,这才是真正的不相交,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平行线.(板书课题:平行线) 6.学生尝试概括:什么是平行线? 7.教师出示长方体: 教师提问:这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吗?它们是平行线吗? 8.出示练习:下面各图中哪些是平行线;哪些不是? 三、画平行线. 1.学生自学:平行线的画法(见第133页),并尝试画出一组平行线. 2.演示视频“平行线画法”. 3.教师小结平行线画法:靠紧、画线、平移、画线. 4.探索与尝试:你还有其他画平行线的方法吗? 四、布置作业. 完成第134页第1题第 5 次 垂直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及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垂线,积极探索画垂线的方法并会用三角板画垂线. 2.提高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垂线、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三角板正确、规范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下列图形. 教师提问:每组都有两条直线,每组的两条直线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 (延长后都相交一点,成四个角) 二、指导探索. (一)认识垂线. 1.播放视频“认识垂线”. 教师提问:大家都看到了∠1变成了直角?那么∠2、∠3、∠4变成了什么角呢?(∠1变成直角,∠2、∠3、∠4也变成了直角) 学生讨论:∠1变成直角,为什么另外三个角也变成了直角? (相邻两个角组成一个平角,180°— 90°还是90°) 2.教师讲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教师提问:你怎样理解互相垂直?怎样理解“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判断哪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是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