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开县中和镇白果村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

25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396662159
  • 上传时间:2023-12-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87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开县中和镇白果村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目 录一  产业发展现状 - 1 -(一) 概况 - 1 -(二) 产业现状 - 1 -(三) 生产现状 - 1 -(四) 市场现状 - 2 -(五) 有利条件 - 2 -1、区位条件优势 - 2 -2、自然地理条件优势 - 3 -3、产业基础及生产资料优势 - 3 -4、政府规划导向优势 - 4 -5、潜在预期优势 - 4 -(六) 制约因素 - 4 -1、经济总量偏小 - 4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 4 -3、产业链延伸不充分 - 5 -4、缺乏产业引导和科技支撑 - 5 -5、生产条件限制 - 5 -6、对自身发展潜力认识不足 - 5 -7、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落后 - 5 -二  产业发展潜力 - 6 -(一) 特色优势资源和发展潜力 - 6 -(二) 市场开发前景 - 6 -三  产业发展目标 - 8 -(一) 发展思路 - 8 -(二) 发展原则 - 8 -(三) 发展目标 - 9 -1、产业发展目标构成的主体指标 - 9 -2、确定产业发展目标 - 14 -四  重点发展产业布局 - 14 -(一) 重点发展产业 - 14 -1、选择依据 - 14 -2、支撑条件 - 15 -3、总体发展规模 - 15 -(二) 重点发展产业布局 - 16 -五 重点建设项目 - 17 -(一)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17 -1、白果村农业生产、生活基础建设项目 - 17 -2、项目规划设计内容 - 17 -(二) 高效有机农业产业建设工程 - 18 -1、有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 19 -2、有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内容 - 19 -(三) 特色旅游产业建设工程 - 20 -1、特色旅游产业建设项目 - 20 -2、项目规划设计内容 - 20 -(四) 其他产业建设项目 - 21 -六  保障措施 - 21 -(一) 加强领导和统筹协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21 -(二) 发挥党员干部的先导作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 21 -(三) 引进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 22 -(四) 支持产业联盟和农民合作组织,增强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 - 22 -(五) 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和科技开发实力 - 22 -(六) 建立和完善技术传播体系,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 22 - - 22 -开县中和镇白果村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农业推广硕士班 杨泉指导教师 方少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着眼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一项长远的历史任务。

      开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0%以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小康社会的建设而言,在开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开县县委十二届七次全委会做出了“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的重大决定,提出了农村面貌大改观,产业结构大调整,特色风貌大彰显,人居环境大改善的建设要求开县中和镇白果村是开县县委、县府确定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其目的是要通过人居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等方式,把示范片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模范,带动周边影响区域范围内的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只有科学、合理、有特色的产业布局,才能带来高效益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因此,中和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府提出的“政府规划,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群众自治”这一指导性原则,对白果村的农村产业规划布局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做出了专题的《开县中和镇白果村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一  产业发展现状(一) 概况中和镇白果村地处映阳河畔,与镇政府一河相隔,东临中和镇场镇,南与中和、护国村相邻,西邻黄鹰村,北与三汇口乡交界。

      全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海拔220-1100米,三汇水库拦腰横穿全村共有村级公路3条共12公里,社级公路4条共6公里,村卫生室一个,人饮工程12 处,已全面解决我村人饮用水难题全村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040.8亩(旱地2893.8亩,田1147亩),退耕还林600亩,荒山2572亩,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为支撑全村现有9个组,人口3280人(其中非农、农转城520人),978户(其中低保89户,五保31户),村内总劳动力1562人,其中外出务工经商人员872人二) 产业现状2010年,全村劳务经济收入:837万元,人均收入9600元农副产品及粮食收入432万元1、村内有中型养猪场一户(金山麓养殖场),年存栏800头,年出栏600头,解决我村劳动力就业7人2、野鸡专业户一户( 吴小兵),规模年出栏3000只,解决我村劳动力就业2人3、养兔专业户一户,现有兔600只4、富发制衣厂一户,解决我村劳动力就业30人5、银杏基地共有银杏15000株据2010年统计数据分析,白果村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生产、外出务工经商两种方式为主要经济来源辅以少数养殖产业和一家小型加工企业三) 生产现状由于白果村地理位置和生产条件、劳动力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其区域内产业现状仍然以传统种、养殖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为主,其他产业模式的发展欠缺或迟缓。

      种植业:主要以家庭式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种植品种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蚕桑、柑桔、薯类、花生、油菜、蔬菜等种植模式为自给自足的分散种植生产,种植面积零散,品种涣散,产品品质一般,没有规模效应养殖业:主要以家庭圈养生猪为主,另有少数专业养殖户,少有特色畜禽产品,效益不明显加工业:区域内没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有一家小型服装加工企业该企业规模小,局限于劳动密集型作坊式企业,不足以形成产业发展势头其他产业:劳务输出是白果村现阶段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受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和城市化进程的引导,该项产业将在5至10年内萎缩,所输出劳务人员也将逐渐向城镇或城市移居,不能作为其后期产业规划的重点另外,该村有少数人员从事短途运输、小型商贸等第三产业类型,但由于其服务的基本要素还是直接依附于传统农业生产,规模微小,所以也不足以作为产业来进行规划四) 市场现状  白果村的主要生产成果是农畜产品,其进入市场的方式为自产自销,自负盈亏其产品品种纷杂、数量小、品质不高、营销方式落后,在区域市场内不足以形成主导,没有市场评估价值五) 有利条件1、区位条件优势白果村毗邻的开县中和镇场镇,其位置于开县"临江镇"中和镇"三汇口乡"四川宣汉县、开县"临江镇"中和镇"义和镇"四川开江县两条省际道路的交汇处,距开县城40公里,是开县西南部中心位置,具有农村商贸中心和农产品集散地的传统地位。

      其市场潜力可沿两条二级公路直接衍射至周边开县临江镇、三汇口乡、义和镇,四川宣汉县上峡乡、南坝镇,四川开江县梅家乡、灵岩乡影响面积250平方公里,人口50万人以上周边社会、经济活动相对频繁,信息流通较快,有利于产业发展区位优势分析图2、自然地理条件优势白果村所处开县中和镇位于开县西部,地势相对平缓,气候适宜,是开县传统农业生产重点区域,具有蚕桑、生猪、果品、畜禽、优质粮食等农村主导产业发展传统白果村地势沿映阳河西岸梯次向上延伸,西高、东低,北窄南宽,属低山岭谷区,河流岸边有少量冲积平坝最高处太乐砦,海拔961米;最低点映阳河边210米土壤以紫色土、灰棕紫色土为主,河岸有少量冲积土分布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13.2~18.4℃,一月均温1.7~6.9℃,七月均温24.2~29.3℃;无霜期252~305天,常年降雨量1129~1360毫米耕地面积4040.8亩(旱地2893.8亩,田1147亩),退耕还林600亩,荒山2572亩白果村依映阳河主河道,三汇水库输水堰由北向南纵贯全村,水资源丰富白果村相对于周边比较,白果村地理位置独立,与邻近村社有河流、山脊、道路等自然阻隔,适宜区别与其他区域,发展特色高品质的有机农业。

      具备高效农业产业发展条件和基础,对部分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后,可以发展自主特色的产业模式3、产业基础及生产资料优势白果村的传统农业产业发展稳定,产业基础稳固,农户具有产业化生产的积极性农村有效劳动力储备比较充足,土地资源相对集中,利于规模化经营特别是现在已经起步的翠冠梨果品基地面积达2000亩以上,还有处于发展阶段的生猪、野鸡、兔业等特色养殖,是新型农村特色有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受近年来劳务经济、商贸交流等其他产业模式的影响,部分村民逐渐放弃传统农业生产,转向其他二、三产业,导致部分以土地资源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闲置,有利于进行整合优化,进行集约化的高效有机农业发展4、政府规划导向优势白果村是开县人民政府确定的优先“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示范村之一,也是中和镇政府2011年始重点打造的区域按照县政府要求,县内各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要予以倾斜扶持同时,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有利于项目的招商引资5、潜在预期优势我们的社会进程正处于一个向全面小康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逐渐由富足转向富裕,其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凸显探寻古迹、回顾历史、传承传统文化是精神生活中重要内容。

      坐落于白果村的“余家大院”是开县乃至渝东地区存世不多的明清风格建筑之一这是一座保存非常完好的古代院落,距今有近两百年历史这一承载着当地百年历史,代表当地乃至川东明清时期传统生活、审美和意识形态等人文价值的建筑具有较高的旅游、科研、教育价值这一建筑因其保存完整、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具有较大的商业开发价值,是白果村潜在的一个旅游产业优势六) 制约因素1、经济总量偏小白果村现有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所产生的总体价值小,社会经济影响力差,农户经济收入偏低,与“美丽乡村”建设所要求的指标有较大差距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白果村至今仍然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为主,区域经济发展局限于第一产业的滞缓,产品品质一般,产业没有自主特色,难以应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掠夺,经济长期处于低水平均衡陷阱,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弱3、产业链延伸不充分由于产业性质的限制,其生产成果形不成足够总量和特色,对市场形不成影响力,产业无法纵横向衍生,没有产品附加值产生对第二、三产业没有支持和延伸4、缺乏产业引导和科技支撑经过调查发现,受近年来劳务经济、商贸交流等其他产业模式的刺激,白果村大部分农户对农业生产有所忽略,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减少,主动进行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改造升级的思维欠缺。

      政府产业引导能力有限,农户自觉的发展意识不足,基层农业科技支撑力量流失5、生产条件限制白果村现有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大部分沿袭上世纪90年代前建设成果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村内交通、水利、环境等方面没有大的改观,难以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现有基础设施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制约了产业化发展的进程6、对自身发展潜力认识不足 由于受地理环境、区位掣肘及传统思维的惰性影响,白果村本身具有的发展潜力被一定程度的忽视如蚕桑产业的没落、余家大院的遗忘、区位优势的忽略等方面7、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落后距调查体现,白果村当地群众的整体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的组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