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整理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余华我没有自己的名字.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49745129
  • 上传时间:2023-10-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余华《我没有自己的名字》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福盐县文化馆处女作《星星》发表在《北京文学》1984年1期后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招收的研究生班现定居北京,从事专业创作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在劫难逃》、《世事如烟》、《古典爱情》、《黄昏里的男孩》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他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早年的小说带有很强的实验性,以极其冷酷的笔调揭示人性丑陋阴暗的角落,罪恶、暴力、死亡是他执着于描写的对象,处处透着怪异奇特的气息,又有非凡的想象力,客观的叙述语言和跌宕恐怖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对生存的异化状况有着特殊的敏感,给人以震撼然而他的长篇小说的创作(都是在90年代以后)与80年代中后期中短篇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使他享有盛誉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逼近生活真实,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提供了历史的另一种叙述方法死亡仍是其一大主题,极端化处理仍时隐时现《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分析 余华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这时候我三十五岁了,我发现自己变得比过去更容易流泪更容易被感动,我开始迷恋起了活生生的写作方式,然后我发现写作的形式总是迅速地适应我和帮助我,让我无边无际地体会着表达的乐趣。

      至今我还对小说中的人物“来发”和他父亲的对话感到满意,在短短的几句对话里,时间跨越了二十年这当然是形式在帮助我的写作苏童则偏好余华的老年形象,特别是《我没有自己的名字》里和狗相依为命的那个老人富贵啊,许三观啊,这些老人都特瘦的受苦形象,余华受苦受难的人写得最好《我》是一个通过傻瓜的眼光来看生活的小说一个傻瓜被周围人欺辱、嘲弄,他不愠不怒的生活着他唯一的伴侣是一条母狗后来,傻瓜因为别人叫了一次他的真名,把躲在床下的母狗叫了出来──于是那些人就把母狗勒死吃了尽管主题沉重,余华还是用他的幽默绵掌把气氛搅得欢快,那些活生生的嘲笑者们,看客,在自卑与自大之间无法调节的人们,似乎并不可恶,而且离读者很近,甚至就是读者本身《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则更多带有先锋的印迹,小说通过傻子来发的故事,建构了一个关于人性的寓言傻子来发的父亲在很早就去世了,留下他一个人为别人挑煤赚钱过活在小镇上,他处于所有人的嘲弄视线中小说用来发本人的自叙语气,结构全篇,而来发视别人对他的不公为正常在小说中我们看到全镇的人如何欺侮他,以他的痴呆取乐,自称是他的爸爸即使是在全文中看似对他十分关照的陈先生,最后在欺骗来发交出自己的狗的时候也露出了贪婪与自私的一面。

      而正是这个场面,使来发的境遇更具有强烈的悲剧感小说中还有一个细节也是意味深长的在许阿三的葬礼上,他的孙子们在前往火化场的路上哭得十分热闹小说描述道:"翘鼻子许阿三被烧掉那天,我看到了他的儿子,他的孙子,还有他家里的人在街上哭着喊着走了过去,我挑着空担子跟着他们走到火化场,一路上热热闹闹的,我就想要是自己有儿子,有孙子,家里再有很多人,还真是很好的事我走在许阿三的孙子旁边,这孩子哭得比谁都响,他一边哭一边问我:“喂,我是不是你的爹?”短短一个问句,把葬礼的实质一语揭穿,在看似道貌岸然的表象下,是为了社会网络进行的欺诈与伪装小说的结尾是来发在相依为命的狗被人杀死后的一段独白: “这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狗睡觉的稻草上,一个人想来想去,我知道我的狗已经死了,已经被他们放上了水,放上了酱油,放上了桂皮,放上了五香,他们要把它在火里炖上一天,炖上一天以后,他们就会把它吃掉我一个人想了很久,我知道是我自己把狗害死的,是我自己把它从话阿三的床底下叫出来的,它被他们勒死了他们叫了我几声来发,叫得我心里咚咚跳,我就把狗从床底下叫出来了想到这里,我摇起了头,我摇了很长时间的头,摇完了头,我对自己说:以后谁叫我来发,我都不会答应了。

      以后谁叫他”“来发”,他都不会答应了,一个弱者对这个世界彻底失去了信任在这篇小说中,余华平静的叙述语下潜藏着对世界的绝望,这种绝望虽然不能概括整个现实生活,显得过分灰暗,但却不乏敏锐与真诚--事实上,弱智者(也包括其他无能反抗的弱者)受到“强者”的欺凌的情况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甚至已经被人们习以为常余华九十年代后的许多作品都强烈地关注着弱者的生活状况,并习惯于看似平淡的语气下面隐匿自己的悲悯与批判的主题,这些作品显然比他以前创作的先锋小说要成熟许多小说中的主人公使我们想起了阿Q阿Q被剥夺的是姓氏姓氏是对于人的血缘承传的记录姓氏的被剥夺,意味着这个人与历史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他只能成为游离于历史之外的一个游魂但阿Q尚不曾丧失名字他的名字尽管模糊,但有一个聊以充数的代码而余华笔下的这位人物却连自己的名字也丧失了他的“自我”的本质就是一无所有,是一个空洞、一个虚无他被剥夺的不仅仅是与历史之间的联系,而是一切联系:与历史、与现实、与他人、与周边世界,甚至是与“自我”之间的联系读了这篇小说的读者都很容易能够理解小说的内容:傻子是那个小镇上仅有的心地善良的人之一,而他眼中那些“远比他聪明”的人,其实是一群冷漠自私,缺乏同情心的生物。

      不难看出,余华在“傻子”身上寄予了感情上的认可也许正是由于小说显得不够“冷静”的原因,在大多数余华作品集里,作者有意删去了这篇作品 - 3 -用心 爱心 专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