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池塘养殖刺参技术.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2108707
  • 上传时间:2018-06-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池塘养殖刺参技术池塘养殖刺参技术一、烟台市刺参养殖概况刺参是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营养价值最高,含有粘多糖、硫酸软骨素、海参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细胞衰老、抗肿瘤等生理功能近年来人们对刺参等保健食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大,促进了刺参养殖的发展烟台作为刺参的生产地,具有发展刺参养殖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近几年来,烟台市充分发挥优势,把刺参养殖作为调整养殖结构、培植渔业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着力加以推进沿海群众对养殖刺参的积极性也十分高涨,出现了池塘养殖、围堰养殖、底播增殖、围网养殖等多种形式的良好局面一)养殖生产情况:近几年来,我市海参增养殖发展迅猛,已成为新兴的海水养殖支柱产业2005年全市海参育苗保苗场达到 1000 多家,育苗水体 30 万 M3,出苗 40 亿头,全市海参养殖面积达 19 万亩,其中池塘养殖 3.0 万亩,潮间带围池养殖 1.0 万亩,底播增殖 15 万亩,养殖鲜参产量达到 1.5 万吨,产值达 20 亿元,占全市海水养殖总产值的 1/4,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养殖特点:在发展刺参养殖过程中,各地足自身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养殖模式。

      一是以牟平、蓬莱为代表的海水池塘刺参养殖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选择底质适宜、可自然纳水的虾池进行加深改造,并投石筑礁进行人工投饵养殖二是以长岛、龙口、芝罘为代表的潮间带围堰(围网)刺参养殖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在潮间带筑坝或围网构筑封闭性养殖池,利用潮汐进行海水交换,以人工投饵为主,天然饵料为辐这种养殖模式刺参生长速度快,品质好三是以蓬莱、长岛为代表的刺参底播增殖及深水海底围网养殖模式三)存在问题:1、苗种质量下降由于部分育苗单位缺乏科学管理,生产出的苗种体质较弱,甚至带队,部分养殖场家缺乏识别优劣苗种的知识,又不经权威部门检疫,造成所采购的苗种质量下降,为以后养殖埋下隐患2、部分海参养殖区规划布局不合理养殖单位过于集中,有些养殖单位发病后,养殖水体不经消毒,直接排到海里,又被其他养殖单位纳水时连病原体一块纳入,造成水质交叉污染,养殖海参相互感染,使病情蔓延扩大,难以控制3、海参养殖池建设不规范养参池设计不合理,换水不畅,进排水管道设置不科学,海水不能得到充分净化,重复使用,交叉污染;许多虾池改造的养参池多年不清池消毒,池底污泥杂物堆积,腐烂变质,水质污染非常严重;另有一部分养殖池水太浅,遇到气温急剧变化,即造成池内水温忽高忽低,也是诱发病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4、养殖技术不规范为追求产量和效益,放养密度过大,一般每亩放养大苗5000 头左右、小苗 7000 头左右比较适宜,但现在每亩放养一、两万头比较普遍,有的甚至每亩放苗 30000 多头,造成密度过大,饵料不足,水质恶化,易发病害5、饵料质量较差许多保苗、养殖单位自己配制饵料,营养单一而且不符合卫生要求;养成过程中使用劣质饵料和发霉变质的海藻,严重污染了水域环境,引发细菌繁殖海参正常的栖息、存活和生长受到制约,抗病能力下降,因而容易感染发病6、药品使用不规范由于部分养殖业户缺乏科学指导,有病胡乱投药,不仅对海参苗种的体质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而且对产品质量安全造成有影响二、池塘养殖刺参技术(一)池塘的建造与整修:建造池塘时,应选择无污染源的海区,单池面积 30~100 亩为宜,池水深度至少保持在 1.5 米以上,有条件的池塘,可使池水深度达到 2~3 米为保证池塘能自然纳、排水,最好设高低 2 个进排水闸门,低闸门清池排水用,其基面与最低潮位一致;高闸门基部以半潮潮位为准,以便利用潮差向池内自然纳水刺参养殖池塘的日换水量应在 10 % 以上池塘建成后,要翻耕池底,修筑环沟为便于刺参栖息,池底要投放石块、空心砖或瓦片等构成人工礁,每亩投石量 80~150 立方米;人工礁可筑成垄式,主排距 1~1.5 米,支排距约 0.5 米。

      人工礁也可建成堆状,即每隔 0.5~1 米投石一堆,每堆直径约 1 米但目前以建“w”型的网状礁为好,即每隔 0.5 米设上下固定索一根,然后用 5 目左右的进水网以“w”型上下铺设,网面附着藻类以供海参摄食及附着,池底可混养贝类,既不占池底面积,又利于清池及采购成参建礁成本仅为石头礁的 1/5 左右利用虾池养殖刺参,应对虾池的底质进行改造整修对砂泥底的虾池,可采用上述方法投放石块、水泥空心砖或瓦片,修建人工礁对于软泥底虾池,因为底质软,投放石块等物极易淤陷,刺参难以存活,可采用“w”型网礁进行养殖池塘建好后,应进行清池消毒,清除掉鰕虎鱼、蟹类、海星等敌害生物,消毒时进水 30 厘米,用漂白粉(每亩 10~20 公斤)或生石灰(每亩 60~70 公斤)均匀泼洒,2 天之后将池内水完全排掉重新纳入新鲜海水,水深约 0.8 米,开始肥水,以增加池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可施加经发酵的有机肥(每亩约500~1000 公斤)或无机肥(每亩 20~30 公斤)此外,池塘内应尽量增殖海带、裙带菜、鼠尾藻等大型海藻,或移植大叶藻,为刺参提供良好的栖息生活场所增殖海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 采孢子投石法:使海带、裙带菜等的游孢子放散并附在石块上,然后投放到池塘中。

      ② 投放种菜法:将成熟的海带叶片、裙带菜的孢子叶绑在采苗绳上或装在网袋中,经阴干刺激后投放到池塘中③ 沉绳增殖法:将海藻幼苗夹在苗绳上或将孢子直接采到苗绳上,再将苗绳沉到池底二)刺参苗的越冬培育、运输与放养:1、幼参的室内越冬培育北方池塘养殖刺参的参苗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工培育的当年苗;二是春苗,即前一年人工培育的参苗经室内人工越冬,体长 5 厘米左右、体重 5~20 克(即 50~200 头/公斤);三是野生苗放养当年苗,由于个体小、冬季水温低,参苗生长慢、死亡率高,所以已较少采用野生苗数量有限、来源不稳定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人工培育的越冬苗利用塑料大棚、海水井等简易设施,进行刺参苗的室内越冬培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培育参苗的室内水池水深 80~100 厘米,池底散堆石块或投放波纹板、网片等,以增加参苗附着面积刺参喜避光环境,如有海水井调节水温,可遮光培育没有控温设施的,可每天白天开启棚帘、以日光保温应保证水质清新,溶解氧含量在 4 毫克/升以上,日换水 1/3~1/2,平时连续微量充气每周排干池水、清底 1 次,每月倒池 1 次越冬期间水温应保持在 6~10℃,但使用海水井调节水温时,仍需注意盐度的变化,以 25‰以上为好。

      越冬培育期参苗密度,应根据参苗大小、水温、饲育条件等决定一般情况下,50~200 头/公斤的参苗,100~300 头/平方米;600~1000 头/公斤,500~1000 头/平方米;1000~2000 头/公斤,1000~2000 头/平方米;2000~4000 头/公斤,2000~3500 头/平方米但目前各地越冬培育参苗密度仍然偏大室内越冬培育的食料以鼠尾藻、海带等藻类的磨碎过滤液为主,也可投喂螺旋藻粉、豆粉等日投喂量为幼参体重的 1~1.5%,其中白天投喂总量的 30%,夜晚投喂总量的 70%干粉饲料需经浸泡、网滤后投喂培育过程中,应根据水温、幼参的生长、残饵及幼参排粪便状况,调节投喂量越冬期间,要经常观察幼参的活动和摄食状况刺参在受到强烈刺激时可将其内脏排出体外,这种现象称为排脏引起排脏的主要原因有水温突变、海水污浊等理化因素刺激幼参也不例外,越冬培育过程中,如果饲料不当或过量投喂、水温急剧变化或水流刺激,易导致幼参排脏此时应查找原因、改善培育条件,并及时将排脏的幼参从池中捞出,以防池底变黑发臭此外,还应注意防治病害清底、倒池时要将皮肤严重溃烂的幼参剔出,以防止其感染发现病原菌时,可施加聚维酮碘 0.5-1ppm,防止病原菌蔓延。

      2、刺参苗的运输方法可采用干运法和水运法干运法包括不剥离干运和剥离后干运其中,不剥离干运法,是参苗不剥离与附着基一起运输,装运时要防止附着基互相挤压,上盖蓬布或塑料布,以防风吹、雨淋、日晒运输过程中,每隔 2 小时喷淋海水一次,运输时间 10 小时以内可采用此法剥离后干运法,则是将参苗剥离后分层放入塑料箱等硬质容器内运输,箱内铺海水润湿的棉花或海带草,途中经常喷淋海水,气温 20℃以下时,运输 10 小时以内成活率为98%以上刺参是水生动物,其主要呼吸器官是体内的呼吸树,另外,皮肤也具有呼吸作用皮肤呼吸占整个呼吸的比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大,其所占的比例是:在水温 8.5~13.5℃时为 39~52%,在水温 18.5℃时为 60~90% 干运时刺参处于异常呼吸的状态,因此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水运法,是将参苗剥离后,放在玻璃钢桶或帆布桶内,容器内加入约 1/3 容量的海水,运输途中充氧或将剥离后的参苗装入盛有 2/3 容量海水的塑料袋中,充氧后密闭运输参苗的装运密度按水体计,体长 3 厘米左右的参苗约 1000 头/立方米,体长 2 厘米左右的参苗约 2000 头/立方米,体长 1 厘米左右的参苗约5000 头/立方米。

      与干运法相比,水运法可以长时间运输,气温 20℃以下时,运输 20 小时以内可采用此法如果气温较高且运输时间较长,应降低参苗的运输密度,以确保运输途中参苗的成活率否则,刺参即使在正常呼吸状态下,也会因高密度、长时间,将容器水体中的溶解氧耗尽,而出现死亡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运输,在参苗运输前应充分做好安排,参苗运到后要尽快放养入池,以避免参苗的损失3、刺参苗的放养放养参苗的季节,一般为春季或秋季春季是在 3~5 月份放养体长 5~6 厘米左右的人工越冬苗或海捕自然苗,这类参苗生长到当年底可收获 1/4~1/3,翌年夏眠前可收获绝大部分秋季是在 10~11 月份放养当年培育的体长 2~4 厘米左右的参苗,这类参苗通常要养殖 1.5~2 周年后,才能达到收获的商品规格参苗的放养密度应根据个体大小、养殖条件等因素决定体长 1~3 厘米(体重0.4~0.6 克/头)的当年参苗,播苗量为 10 头/平方米左右;人工越冬苗或海捕自然苗(体长 5 厘米左右),播苗量 3~5 头/平方米为宜池塘水体交换好或投饵型养殖、单养等情况下,放苗密度可适当高一些;反之,水体交换差、或不投饵、与鱼虾贝混养等情况下,应降低放苗密度。

      一般单养放苗量约 10 头/平方米,混养小于 5 头/平方米放苗前,应检查参苗的质量健康的参苗伸展自然,爬行运动快,体表色泽黑亮,肉刺尖而高,排出的粪便不粘连如果参苗体色暗淡而粘滑,肉刺秃而短,活动缓慢,粪便粘连等,则说明参苗不健壮参苗放养入池,可采用直接投放法或网袋投放法直接投放法,是将体长 5 厘米左右的大参苗直接撒到池底的石头或人工礁上,这种方法较为简单,但参苗往往分布不均匀网袋投放法是将参苗装入网袋,袋内还装有小石块以防网袋漂浮移动,由潜水员把参苗投放到指定位置,打开网袋,使参苗自行爬出逸散这样,参苗爬出后用管足吸附在附近的石块或其它基质上,免受水流的冲击,又能有利地避免敌害,参苗的成活率高,在池塘底部的分布也较为均匀三)刺参的养成:1、刺参的生长特性刺参是寒温带动物,它能生存的水温范围是零下1.5~27℃幼参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 15~23℃,水温 19℃时,幼参的摄食率为 18~35%水温不超过 20℃时,日摄食量越大,生长越快;超过 20℃时,尽管日摄食量仍然较大,但吸收量下降,生长速度减慢成参在水温低于 3℃时,基本不摄食、处于半休眠状态;水温 10~16℃是刺参的适温生长期,摄食量最大;水温 17~19℃时摄食量下降,活动明显迟钝;水温超过 20℃进入夏眠;水温超过 28℃其生命活动便不正常。

      如果刺参长期处于过高或过低的水温环境中,都不利于其正常生长刺参的生长受水温和季节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这与刺参的夏眠习性是分不开的当水温达到 20℃以上时,成参就基本停止摄食,排空消化道,陆续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