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物中心主义.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3828895
  • 上传时间:2018-06-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生物中心主义论 摘要摘要:随着人类对大自然地认识,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人类中心主义的片 面性,那么生物中心主义就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完善,它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 人扩展到人之外的动物,主张以生命个体或整体性的存在物为中心来看待世界 的价值,使人们敬畏每一个生命,敬畏大自然关键词关键词:生物中心主义;敬畏大自然 西方的环境伦理流派有很多,主要有四大流派: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 论与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这四个流派之间有着一定的 关系,那么下面本文主就生物中心主义来讨论论 生物中心论基本上是一种整体主义环境伦理生物中心论认为,生物系统的 健康本身具有价值,人类对它负有直接的义务;生命个体、物种、生物过程作为 生物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存在形式,具有非(人类的)工具价值,人类对它们同样负 有道德义务利奥波德是生物中心论的开创者他的《大地伦理》(1949)一文 首次阐述了生物中心论的环境伦理观 他接受了坦斯利等人的“生物系统”观念,把自然界描述成一个由太阳能流 动过程中的生命和无生命物组成的“高级有机结构”或“金字塔”:土壤位于底 部,其上依次是植物层、昆虫层、鸟和啮齿动物层,最顶端是各种食肉动物;物种 按其食物构成分列于不同的层或营养级,上一级靠下一级提供食物和其他服务, 形成复杂的食物链;结构的功能运转取决于各个不同部分的协作与竞争。

      利奥波德指出,这种结构是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发展起来的,而人是增加金 字塔高度和复杂性的众多后来者之一历史和生物学的证据表明,人为改变的激 烈程度越小,金字塔中重新适应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对自然的生物学理解,要求我们将道德共同体从人类社会扩展至整个 自然界,即“大地”,从而“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变为共同体的普 通成员和公民这意味着对同伴的尊重,以及对共同体本身的尊重” 其根本原 则是:“一件事物,当它倾向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时,就是正确的;反 之,就是错误的 ”[1]罗尔斯顿从自然主义出发,综合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提出一种“自然价值 论”,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依据 自然价值论的目的是论证生物系统以及系统内各个部分的客观价值罗尔 斯顿认为,“实然”和“应然” 、事实和价值、描述和评价的截然二分,在人际伦 理的范围或许适合,在环境伦理领域却行不通生物学既是描述的又是评价的, 在此,与其说“应然”是从“实然”推导出来的,不如说两者同时出现 “当我们从描述植物与动物、循环与生命金字塔、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的 相互配合、生物圈的动物平衡,逐渐过渡到描述生物圈的复杂性、地球生物的繁 荣与相互依赖、交织着对抗与综合的统一与和谐、生存并繁荣于其共同体中的 有机体,直到最后描述自然的美与善时,我们很难精确地断定,自然是在什么地方 开始隐退了,自然价值在什么地方开始浮现了;在某些人看来,实然/应然之间的 鸿沟至少是消失了,在事实被完全揭示出来的地方,价值似乎也出现了;它们二者 似乎都是生物系统的属性。

      在生物系统内部,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交互生成,而生物系统整体作为生命 的创造者和支持者,则具有一种超越于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之上的“系统价值”,这 是系统中的“自在的价值” 从生命个体、物种到生物系统,价值依次递增,义务 也相应递增罗尔斯顿不是一个平等主义者他认为,人类较之其他生命形式具有更大的价值,然而,当人类意识到自己存在于这样一个生物圈中并且是这个过 程的产物,不管他们如何理解他们的文化和人类中心偏好,以及对同类或异类的 义务,他们终应对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有所感激[2] 生物中心论是一种敬畏生命、尊重大自然的思想观点那么自然地生物中 心主义世界观主要有四个信念组成但是,1.人是地球生物共同体的成员 2. 自然 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 3.有机体是生命的目的中心 4.人并非天生就比其他 生物优越生物中心论者确信生物学必定对人类理解和评价自然起主导作用,而 生物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如何处理不断变化的科学结论与持久的伦理信念之间 的矛盾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 在运用生物学知识时,生物中心论者普遍有越界的倾向,即不是在经验科学 的范围内而是在形而上学的层次上来理解生物学,因此像生物系统的健康、平衡 之类的概念带有明显的神秘色彩。

      此外,针对所谓“生物法西斯主义”的指责, 多数生物中心论者主张对整体的义务并不排斥对个体的义务,但如何对两者的关 系做出恰当的规定,迄今仍悬而未决 谈到生物中心,那么就会想到自然自然是崇高的、深邃的、完整的在 投向自然的天真而又专注的目光中,人看到了一切,并使自己没入其中因而,人 与自然的和谐,就其内容来讲,是诗意的、形而上的;就其实现方式来讲,则是直 观的、沉思的在这里,用“有用性”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低级的”,自 然给人带来的终极的利益在于心灵的救赎[3] 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如何,这与 人这类存在者的存在方式有关人在世界之中,这是人的生命中最基本的事实之 一,它决定了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世界永恒的依赖性但是,“世界”并 不是一个固定的、封闭的容器 人作为有意欲、能思考的存在者,必然要求按照自己所意愿的方式存在于世 界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活在世界之中的人,同时也活在自己的心中,活在对希 望和意愿的追逐中那么人与人之间讲究正义,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也有学者 提出了环境正义的概念在环境正义概念提出之初,运用社会学方法,通过大样本 的调查统计来揭示“环境不正义”现象的存在,是西方学界环境正义研究采取的 主要范式。

      [4] 以美国为例,正式将长期隐藏于美国社会底层的环境正义问题推到了环境保 护关注前沿的,是 1987 年美国基督教联合会种族正义委员会发表的一篇题为 “有毒废弃物与种族”的调查研究报告这份对有毒垃圾掩埋点的选址和该选 址周围社区的种族与社会经济状况的关系所做的统计评估报告表明,美国境内的 少数族裔社区所承担的有毒废弃物带来的环境负担远远高于白人中产阶层社区 这种研究范式不但为环境正义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实证,而且使得越来越多的公众 了解到环境歧视存在的事实,进而推动了运动的迅速发展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是生物中心的一个分支,更确切地说生物中心主义认为 所有的存在物都具有其内在价值生物中心论者认为,生态系统的每一构成者都 具有内在价值,所有的存在物都拥有生存、免遭人类干扰及追求其幸福的权利, 它们的这些权利是内在的、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因此,一般意义卜的大自然 是权利的合法拥有者和人类义务的客体,伦理关怀的范围不仅要扩展到所有的 生物,还要扩展到河流、大地和生态系统在生物中心论者看来,整体所携带 (carry)的道德价值大于其任一组成部分所携带的道德价值;大自然是一个其权 利高于其构成者的权利的“邦联,海洋、湖泊、高山、森林和潮湿的土壤比单 个的动物更有价值,土壤菌和产生氧气的海洋浮游生物也比人类这种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存在物更有道德分量[5] 如果公民个体能够更多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他人的环境责任,而且能够 基于一种实现环境正义的天然需要而不是显示其关爱与同情之类的道德情感,来 履行这种公民权责任[6]每个人都有一份保护环境的义务。

      那么西方人经历了理 性和信仰双重剧变体验后,顿悟到根本问题出在他们自己的文化偏执于“自然应 该被征服”的教条[7] 生物保护主义阶段伴随着更为成熟的意识形态和结构而 出现[8] 从而使得人对动物的道德关怀更普及到大众,有人说当西方和全人类 首次看清了人类自鸣得意的文明化进程隐藏着自凿的历史盲目性的陷阱时,他 们是出于恻隐之心、担心人类行为残忍和畏惧习染野蛮而开始批评虐待动物、 活体解剖的,他们根本上是人本位者,人类有这个意识是环境伦理道德流派的一 种进步,就像一个人的宗教信仰,主张生物中心主义论的人就是在不断完善这 一种概念,由生物中心主义中把对待事物的道德理念扩大进而到整个的生态系 统中,环境伦理学家的观点受到了自然历史科学、景观规划、山水画、经管摄 影和自然诗歌、散文的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9] 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都是一个相互依赖 的系统的有机构成要素,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生命的生存及其生存的质量, 都不仅依赖于它所生存的环境的物理条件,还依赖于它与其他生命之间的关系 生存于特定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生命或生命共同体都不是一座孤岛 人与自然的关系历经了一个长期而又充满艰辛的历程,从早期原始人对自 然的敬畏发展到农业文明时代人对自然小心的利用,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却与 自然彻底的走向对立,现在人类仿佛再走一个圆圈,回到了原始时代。

      生物中 心主义认为过去的伦理学只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完整的,必须把人之外 的一切生物也纳人道德关怀的范围[10] 在很多人看来,我们人类拥有许多独特的能力,如理性思考、审美创造、 自主决定等其他生命缺乏这些能力,因而,人类比其他生命更有价值;人拥 有一种天 赋的优越性然而,在保尔·泰勒看来,这种观点是毫无根据的 因为,人所具有的那些能力只对人来说才具有价值,其他生命的生存并不需要 这些能力况且,其他生命也拥有某些对它们的生存来说是至关重要、但对人 来说是无用且人不具备的能力根据物种平等原理,一个生物,不管它属于那 个物种,它都应获得道德代理人的平等关心和关怀尽管来源于生物物理环境 的人类独创能力和力量在一段时间似乎可以超越承载限制,但是却不能否定生态 法则[11] 我们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否则人会被大自然惩罚, “环境难民”这个词的 兴起说明了一些问题他们是由于环境破坏(自然的或人为引起的),威胁到人们 的生存或严重影响到其生活质量,而被迫临时或永久离开其家园的人们[12] 那么我相信只要我们都能够做到爱护环境,把人类以外的动物及整个的大 自然看做我们自己的家园,环境难民不会出现。

      现在许多人正在用实际的行动 改变他们的内在道德信念,用对生命的敬畏和爱护展现他们对大自然的尊重态 度因此,对作为道德代理者的人来说,接受生物平等主义并不是不可能的, 尽管这还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参考文献: [1][2]陈剑澜 《西方环境伦理思想述要》[3]李晓江 邹成效 常州大学 《西方环境伦理的三种论证路径》 [4]王韬洋《西方环境正义研究述评》 [5]杨通进 《动物权利论与生物中心论》 [6]郇庆治 山东大学 《西方环境公民权理论与绿色变革》 [7]谢阳举 西北大学《从学际创新看当代西方环境主义思潮的兴起》 [8]岳世平 厦门大学 《当代西方环境运动述评》 [9][美]尤金•哈格罗夫 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 《宗教与西方环境伦理学》 [10]张明 泉州仰恩大学《略论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价值立场》 [11]徐国玲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西方环境社会学研究的三种范式》 [12]陈勇 四川大学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所 《对西方环境移民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 认识》环境伦理学论文论文题目:生物中心主义专业:环境科学班级:环科 10-1任课教师评语:成绩:任课教师: 年 月 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