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 学术资料-农业经济研究.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79454613
  • 上传时间:2023-08-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 关于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 【作 者】任立新 【作者简介】任立新 四川省农村工作委员会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专业化、系列化服务体系,是深化农村农村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而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乃是整个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础环节没有发达的农业机械服务,便没有发达的现代农业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怎样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一、四川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迫切需要,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四川农业机械化事业在体系建设、功能建设以及服务手段的改善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农机化管理服务组织逐步完善 四川乡镇农机站普遍成立于70年代初期,到1993年底,全省已建乡镇农机站5700多个,覆盖了全省乡镇数的87%以上,实有人员56027人,其中管理人员19362人。

      还有从事跨区、乡以及跨县提水灌溉服务的独立核算的机电提灌站710个,有职工1626人,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乡镇农机化管理服务体系 四川各级农机部门紧紧围绕科技兴农和发展三高农业的需要,积极发展和推广提灌、加工、收获、耕地、微水电等农业机械,促进了全省农机装备的大幅度增长,强化了服务手段到1993年底,四川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0亿瓦特,农用大中型拖拉机8393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14.5万台,农用汽车56187辆,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6.6万台,其他农用机械设备120万台(部);四川农业机械固定资产达到57亿元,在国家投入极少的条件下,四川农机部门为国家创造的税收每年为2.5亿元以上 近几年来,四川乡镇农机部门坚持服务和效益两手抓,在搞好为农服务的同时,积极兴办经济实体,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到1993年底,全省乡镇农机站建成了各类加油站(点)4029个,年储油能力一次性达11万吨以上,年销售50~60万吨,为全省农、林、牧、渔、水利业年消费量1.7~2倍,极大地缓解了农忙季节农用油源紧张的矛盾;5700多个乡镇农机站,其本实现了农机修理、零配件供应不出乡,农机新技术推广、咨询等到村到户的社会化服务要求;多数乡镇农机站根据本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建立了机耕、机收、流动提灌等农机专业服务队,这些专业服务队在促进四川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有些乡镇农机站还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优势发展站办企业据统计,1993年全省乡镇农机站有企业4000多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0多万人,拥有固定资产7亿多元,年创产值30多亿元,实现利税1.6亿元,上交各类税金近8000万元,有近100个乡镇农机站的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有的已突破了亿元乡镇农机站富了之后,始终不忘农业和农机化事业,据统计,1993年仅由四川省政府表彰的50个明星乡镇农机站,用站办企业收入无偿投入农业和农机化事业的资金达500万元以上   4、保障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全省乡镇农机站在各级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思想,搞好农机化服务的各项工作一是急农业所急,配合县农机主管部门提前完成提灌机械的维修改造,作好提水抗旱准备,修复改造提灌机械二是克服各种困难,垫支资金,努力抓好农用柴油的组织调运和供应服务三是精心组织机耕、收割、脱粒、加工、运输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全力投入抗旱救灾,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运行,为全省农业生产抗灾夺丰收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受到各级政府的赞扬 但是,随着农机事业乃至整个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在前进中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工业部门管理后,充分了解农民需求脉搏的农机管理部门,对农业机械的生产制造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许多农机生产厂家纷纷转产,致使农业急需的主机及零配件的研究、开发、生产等问题日益突出,每年流失资金多达几亿元。

      二是缺乏信贷机制,制约了农机站办企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对农机站办企业,银行的贷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很多乡镇农机站只能依靠当地信用社的筹集,内部职工集资,少数乡站通过业务主管部的周转金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由于受资金限制,使站办企业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和开展技术改造,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乡镇农机站办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由于撤区并乡建(扩)镇和管理体制下放后,一些地方出现了乡镇农机站的人员、资金不能到位,资金、财产被平调、占用的现象据典型调查,撤区并乡后,四川全省约10%的乡站人员资金不能完全到位,挤占、调走乡站财产、资金达1700多万元;有近300个乡镇农机站,县农机部门无法调控管理上的混乱,给组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上述情况表明,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存在的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使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要进一步深化对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几十年来成为千百万农民的向往与追求,成为中国农村经济整体推进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建立经济体制的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乡镇企业加速发展;劳动力转移的步伐越来越快,劳务输出人数不断增多,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在一些地方表现出来;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加重;农业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三高农业正在兴起。

      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机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势在必行如何发挥农机化作用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和重要我们要从新的形势和高度来重新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及其服务组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措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仅包括农村政策这个软件,更有农机化、水利化水平这些硬件农业机械化是把农业媒介和载体,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像机耕、机播、机防、机灌、机收等,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1978~1990年的十几年间,四川省每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增长190.7%,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则由1978年的40.33个单位提高到1990年的62.14个单位,年均递增3.6%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213.9%这充分说明,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农业机械化是抗灾夺丰收和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保证 自然灾害是农业的严重制约因素,特别是在粮食生产上,干旱、低温、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尤为严重。

      目前,农村不少地方耕牛日益减少,加上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行业转移,如果不及时提供和搞好机耕、机播、机收、机脱、烘干等农机服务,就难以做到抢季节、保农时农作物病虫害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威胁之一,依靠农机部门与农业植保部门配合,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从病虫虫口夺粮,十分重要 同时,农业的集约化程度和农艺技术要求将越来越高,单纯依靠人畜力和手工劳动是根本无法满足农艺技术的发展需要,只有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充分发挥机械作用,才能达到提高农艺水平的目的,才能优质、高效地完成农业技术改造,推动农业技术革命农业机械也是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成为家庭经营农业在耕、耙、播、收、植保、施肥、排灌等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中必须依靠的手段和重要措施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作业还能够提高环境,节约大量的役畜饲料消耗,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所以又是发展畜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条件例如玉米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通过机械整耕地、根茬粉碎还田、精少量播种、深施化肥等系列作业,玉米增产幅度在15%左右;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为发展水稻生产开拓了广阔的领域;在水产养殖、畜牧、林果、农副产品加工等生产领域形成较大经营规模,也需要使用机械化。

      另外,大量宜农荒地、草原和水面开发,农业机械更是大有用武之地因此,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生产和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村改革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必须紧紧围绕农林牧副渔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积极而稳步地发展农业机械化   第三,农民奔小康,必须有农业机械化的充分发展 农民奔小康,不仅要体现经济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高,体现生活环境的改善,而且也要体现从事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发展农业机械化,使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使繁重的农业生产的体力劳动逐步为机械化替代,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的更快发展;同时还将大大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1980~1993年,四川省农业总产值增长了3.84倍,纯农业产值仅增长了2.99倍,农民人均纯收增长2.72倍,这与农业机械装备不断增加,农机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改善人民生产生活,减轻农业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实现稳粮增收奔小康的宏伟目标,需要农业机械化的充分发展和广泛运用   三、加强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从农机化服务体系的情况看,乡镇一级农机服务体系是很重要并需大力加强和发展的一环。

      在当前,乡镇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是抓机构、队伍、设施建设,引导、支持兴办服务性、开发性经济实体,开展多种经营,逐步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乡镇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应着重满足四个需要出发:一是满足增强抗灾能力的需要,包括抗旱、防汛、防风雹灾、防治病虫害等;二是满足农业生产推广先进技术措施,促进增产增收的需要;三是满足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土地向规模经营过渡的需要;四是满足农村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多种经营和菜蓝子工程建设的需要为此,提出以下对策: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农村深化改革的要求和促进农村各业协调发展的需要,制定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措施,把农机的发展置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统筹安排 加强农业机械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理顺县及县以上农机管理机构,强化其职能农业机械走进千家万户,服务于农村各业,农机经营形式、服务对象、服务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农村调整产业市场经济对机械化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农机管理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要按照政企分设和精简、高效的原则,理顺和加强农业机械管理机构省、地、县和乡镇农业机械化的行业管理机构应当是各级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统一负责管理农机化科研、制造、供应、培训、使用、修配和管理等工作同时建议把农机制造行业纳入农业机械行业管理部门管理,恢复完整的农机体制农机化行业管理机构按照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发展农业机械的原则,主要管农机产品的发展方向,使其在适应性、经济性等方面适合农村的要求 对乡镇农机站应实行县农机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以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和县级农机主管部门两方面的积极性具体地说,乡镇政府主要负责综合、协调、监督乡镇农机站的工作;加强对乡站的党团组织建设,从业人员的素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