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诗词文.ppt
42页第七章 清代诗文词清代诗文词概况清代诗文词表现出集大成的特点1、诗歌:作家众多,作品丰富诗人6l00多人,诗作27600多首流派众多:清初尊唐派、宗宋派、神韵派;清中叶有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各派主张不同,诗风各异2、散文:有桐城派、阳湖派骈文中兴3、词的复兴:清初三大词家陈维崧(阳羡派)、朱彝尊(浙西派)、纳兰性德中叶有张惠言(常州派)诗文词分期:1、清代前期:16441722年 2、清代中叶:17231840年第一节 清代诗歌 一、一、 清初诗歌:清初诗歌:8080年年(一)清初遗民诗人:(一)清初遗民诗人:400400人人1.1.顾炎武:顾炎武: 精卫精卫 又酬傅处士次韵又酬傅处士次韵其其二:二:“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2 2、黄宗羲黄宗羲书事书事:“ “ 莫恨西风多凛烈,黄莫恨西风多凛烈,黄花偏奈苦中看花偏奈苦中看 3 3、王夫之王夫之绝句绝句: 半岁青青半岁荒,半岁青青半岁荒, 高田草似下田荒高田草似下田荒 埋心不死留春色,埋心不死留春色, 且忍罡风十夜霜且忍罡风十夜霜 (二)清初入仕诗人“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1、钱谦益:编有列朝诗集。
宗宋投笔集中的后秋兴共13组104首,怀念故国悔恨平生海角崖山一线斜”2、吴伟业:梅村诗话宗唐,梅村集存诗千余首,主要内容是感慨朝代兴亡,悲叹自身失节过淮阴有感:“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梅村体代表作圆圆曲写吴三桂、陈圆圆的悲欢离合,名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圆圆曲的结构特点(1)结构回旋往复,精巧迂曲,别致新颖2)中国古典叙事诗在结构上一般都遵守时空逻辑,直线发展圆圆曲则从半空落笔,从吴三桂“破敌收京下玉关”说起,点出吴三桂与陈圆圆关系中最令人注目的一幕,然后倒叙吴陈“相见初经田窦家”,追述圆圆的籍里姓氏,以及其后几经坎坷,终为吴所得的经历3)全诗有明处铺写,有暗里烘托,有旁敲侧击,有插笔倒叙,表现了巧妙的结构构思吴伟业悲歌赠吴季子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诋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绝塞千里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前忧猛虎后狼兕,土穴偷生若蝼蚁,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鬓为风沫为雨,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
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悲歌赠吴季子创作背景清顺治十四年(1657,丁酉), 江南科场案,复试题为赢台赋主考官方猷、钱开宗皆斩决,同考官十八名除已死之卢铸鼎外,全部处绞,妻子家产均被没入官吴兆骞因不能完卷,也被革去功名,责四十大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并流徙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23年吴伟业作此诗赠吴兆骞三)王士禛和“神韵”说清代王士祯的诗歌主张他论诗以神韵为宗,大抵出于唐代司空图的“自然”“冲淡”之说和宋代严羽“妙悟”、“兴趣”之说,而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反对直露和堆砌、高华和艳丽的诗风,推崇王、孟、韦、柳一派,追求冲淡闲远的意境和天然韵致,音节清亮但有脱离现实的倾向秦淮杂诗之一: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康熙帝:松花江放船歌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浪花叠锦绣縠明H采帆画鷁随风轻,箫韶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貔貅健甲毕锐精,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1682年5月4日 )高士奇后扈从杂纪诗四首选一 镇城南面倚江居,长白分来一派余。
隔岫晓烟笼紫鼠,临流夜火打鳇鱼招来甲士强能挽,住久流民籍未除共说年年曾望幸,不图今日度銮舆1682.农历月11日驻跸小雅哈河(位于今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境内小孤山下)地气稍温,草茵初碧,倦马荒途,得饱食矣是夕,又成扈从杂纪诗四首 ” 二、清中叶诗歌沈德潜尊唐的“格调”派、翁方纲宗宋的“肌理”派,袁枚继承晚明主情的“性灵”派存诗4000多首随园诗话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江右三大家一)沈德潜及其格调说沈德潜,号归愚,著有归愚诗文集诗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有封建卫道气诗选、诗评影响颇大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国朝诗别裁集说诗晬语格调说:沈德潜继承了明代七子“格高调逸”的理论,论诗主格调(格律、声调)内容上以儒家诗教为本,起到“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风格含蓄、蕴藉、委婉其大量诗作都雍容典雅,平庸无奇,为典型的台阁诗体古诗源清人沈德潜所编的一部唐以前的历代诗歌选集这部书选辑了先秦至隋各个时代的诗歌,共七百余首,分十四卷这是一部带资料性的选本,收录作品较为广泛,唐以前的一些著名诗篇(除诗经、楚辞外),大多数都已选录在内,而且还从一些古书中辑录了不少民歌谣谚,内容比较丰富,被后任广为传颂吟唱。
二)翁方纲的肌理说翁方纲精于金石考据之学倡“肌理说”肌理说:是清代翁方纲的诗论他主张以学问、经术为诗,“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志言集序)“肌理”包括义理与文理主张把词章、义理、考据统一起来影响到晚清宋诗运动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与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句等作诗之法性灵说清代袁枚的论诗主张他吸取明代袁宏道等人之说加以发展,主张作诗应抒写胸臆,要有真情和个性;辞贵自然,强调独创;对拟古倾向和“神韵说”都有批判但他所讲的性灵,多属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故其作品很少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袁枚马嵬其二: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赵翼论诗六首之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蒋士铨 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第二节 清代的词中兴的气象词家大增,流派纷呈,词的抒情功能的拓展和词论的繁荣 全清词钞共录词人3196人,词作8260多首 清词辑本还有清词综 清名家词清初三大词家: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取法辛弃疾的豪放,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学习姜夔的清空醇雅,纳兰性德独树一帜更像李煜。
京华三绝”:纳兰性德、曹贞吉、顾贞观阳羡词派形成于顺治中期,极盛于康熙二十年,余波及于康熙后期主要学习辛弃疾、蒋捷,并能融会两宋词家之长,兼“跋扈”、“清扬”两种特色,而以前者为主词风总体上以悲抑奇崛、凄清疏放为基调代表作家有陈维崧、万树、蒋景祁等浙西词派清初以浙西人朱彝尊为首的词派他与李良年、李符、沈暤日、沈岸登、龚翔麟号为“浙西六家”要求以词作为“歌咏盛世太平”的手段多写琐事,记宴游,有不少无聊的咏物之作主张用姜夔、张炎一派之清空醇雅矫正苏轼、辛弃疾一派之雄豪发露讲究字句声律、形式技巧,具古雅峭拔格调,疏淡清远意境,音律和谐有堆填弄巧之弊朱陈村词清代词人阳羡派陈维崧和浙西派朱尊彝合刻一稿,名为朱陈村同陈工诗及骈散文,尤长于词,词作极富他效法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以壮语著称,于稼轩为近朱词字琢句练,精工隽永,艺术上的成就较显著此书词作工于纤巧雕琢,善用古典,在清代影响很大纳兰性德如梦令长相思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扈从康熙东巡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写归梦无期的忧伤乡思的绵长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狼河即白狼河,就是今天辽宁省的大凌河 纳兰性德长相思分析本词作于康熙二十一年春末,词人扈从圣祖东巡至关外时它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集中抒写了乡思的绵长深苦上片在“山一程、水一程”的复叠咏叹中,展现出因愈益远离故园而迅速增长的愈益浓重的乡愁;下片以迁怨于物的写法,从侧面显现其爱恋故园的痴情这浓得化不开的故园情结,昭示着词人向往宁静生活、不甘作扈从走卒的狷介品格顾贞观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吴兆骞秋笳集卷八与计甫草书:“塞外苦寒,四时冰雪陶陶孟夏,犹著敝裘身是南人,何能堪此?每当穹庐夜起,服匿晨持,鸣镝呼风,哀笳带雪,萧条一望,泣下沾衣常州词派嘉庆初年兴起的词派,由常州人张惠言、张琦兄弟开创,另有恽敬、李兆洛等后继者有周济、王鹏运、况周颐等他们尊崇词体,以周邦彦、吴文英为宗,力图廓清浙西、阳羡两派积弊,倡导意内言外、比兴寄托和“深美宏约”之致,对扭转词风起了积极作用。
但意旨比较隐晦第三节 清代散文及骈文清文的数量远超前代,近年柯愈春编清集簿录收清人近16000家诗文集,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收清人文集4575种清文的质量不如唐宋清代骈文、散文争奇斗艳一、清初散文1、“学人之文”: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抨击晚明散文空疏,强调文章经世致用,以议论文见长顾与友人论学书2、“文人之文”:清初“古文三大家”以侯方域、魏禧、汪婉为代表,力戒晚明文章纤佻之弊,倡导恢复唐宋散文传统,以传记文见长侯方域李姬传二、“桐城派”及清中叶散文(一)“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为该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思想上尊崇程朱理学,创作上近接唐宋派,强调以严整之文,明封建纲常之道桐城三祖在古文理论上互相承继方苞“义法”说,刘大櫆“神气”说,姚鼐提倡“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阴柔、阳刚风格论桐城派散文简洁平淡,生动性不足代表作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姚鼐的登泰山记古文辞类纂中国古文总集,编者清代姚鼐成书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嘉庆时康绍庸刊刻初稿本,附姚氏评语及圈点全书文体分类达13种,收作品700多篇,共74卷所选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作品为主,其前后亦选有各朝代知名作家的文章。
此集是桐城派散文观点的代表选本,一度颇为流行其卷首的序目简要叙述了各类文体的源流及特点二)阳湖派是清代中叶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作家是阳湖(今常州)人而得名恽敬、张惠言、李兆洛乃 “阳湖三家”崇尚桐城之“义法”,但他们不满意桐城派散文内容的单薄和风格的古板,企图驰骋于先秦诸子百家、六朝辞赋,以充实的才学为文坛起衰振弊作品以博雅放纵取胜,文章较有气势,不拘谨枯淡恽敬游庐山记、张惠言吏难等,比“正统”古文要恣肆不拘,富有词采其他散文家不傍桐城门户、具有明代小品文风采的是袁枚、郑燮和沈复等袁枚黄生借书说 祭妹文沈复自传体笔记式散文浮生六记,前三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记叙与妻子陈芸的感情生活和悲惨遭遇,文字细腻,不假雕饰郑燮板桥家书全唐文又名钦定全唐文,1000卷,清代董诰、阮元、徐松等奉旨编纂,是我国第一部断代文集编纂体例依照全唐诗,各家名下再按文体分类编排序次为:诸帝、后妃、宗室诸王、公主、臣工、释道、闺秀,五代亦依此序次,其十国主附五代后宦官四裔附编卷末此书资料翔实,对研究唐代的文学和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被人们誉为研究唐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其缺点一是汇辑群书不注出处,不便复检,且给唐文的校勘带来困难;二是收文有较多遗漏。
三、汪中及其他骈文作家清代骈文异军突起,再度兴盛清代骈文家主张骈散并重,人称“汉魏派”清初骈文家: 陈维崧、吴绮、章藻、毛奇龄清中叶骈文家: 胡天游、汪中哀盐船文 、阮元、孔广森、洪亮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