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木工程施工——简答题.doc
10页第一章 土方工程 1、常见的土方工程有:(1)场地平整:包括场地清理,确定场地设计标高,计算挖填土方量,合理地进行土方调配等2)开挖沟槽、基坑、竖井、隧道、修筑路基、堤坝:其中包括测量放线,施工排水降水,土壁边坡和支护结构等3)土方回填与压实:包括土料选择、运输、填土压实的方法及密实度检验等2 H0 的确定原则:①应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②充分利用地形,分区或分台阶布置,分别确定不同的设计标高;③使挖填平衡,弃土运输或取土回填的土方量最少;④要有一定泄水坡度(≥2‰),使能满足排水要求;⑤要考虑最高洪水位的影响3、土璧塌方的原因(1)边坡过陡,使土体的稳定性不够,而引起塌方现象;(2)雨水、地下水渗入基坑,使土体泡软、重量增大及抗剪能力降低,这是造成塌方的主要原因3)基坑上边边缘附近大量堆土或停放机具、材料,或由于动荷载的作用,使土体中的剪应力超过土体的抗剪强度4)土方开挖顺序,方法未遵守“从上至下,分层开挖;开槽支撑,先撑后挖”的原则4、 防治塌方的措施:(1)放足边坡 (2)设置支撑5、一般基坑的支撑方法一般基坑的支撑方法有:斜柱支撑、锚拉支撑、短柱横隔支撑和临时挡土墙支撑,施工时按适用条件进行选择。
6、施工排水分为明排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两种 (1)明排水是采用截、疏、抽的方法截:是截住水流;在现场周围设置临时或者永久性排水沟,防洪沟或挡水堤,以拦截雨水流入施工区域疏:是疏干积水;在施工范围内设置纵横排水沟,疏通,排干场内地表积水抽: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坑底设置集水井,并沿坑底的周围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井中,然后用水泵抽走 2)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是在基坑开挖前,先在基坑周围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 ,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坑底以下,直至基础工程施工完毕为止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泵井点等7、产生流砂的原因 产生流砂现象的原因有有内因和外因 内因:取决于土壤的性质,当土的孔隙度大、含水量大、粘粒含量少,粉粒多、渗透系数小、排水性能差等均容易产生流砂现象因此,流砂现象常发生在细砂、粉砂和亚砂土中外因:为地下水及其产生动水压力8、防治流砂的方法:防治原则:“治砂必治水”防治流砂的途径有:一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二是截住地下水流;三是改变动水压力的方向具体措施:① 枯水期施工② 打板桩③ 水中挖土④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⑤ 地下连续墙法⑥ 抛大石块,抢速度施工9、 填土的要求① 填方工程应分层铺土压实,最好采用同类土壤填筑。
如果采用不同土壤填筑时,应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壤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 ② 回填土含水量过大、过小都难以夯压密实当土壤在最佳的含水量的条件下压实时,能获得最大的密实度③ 软弱地基,将基础下面一定厚度的软弱土层挖除,用人工砂垫层、碎石垫层、灰土垫层等进行换土处理10、 填土压实的方法有碾压法、夯实法和振动法第二章 地基处理与桩基工程1、地基加固处理具体措施有:(1)改变建筑体形,简化建筑平面; (2)调整荷载差异;(3)合理设置沉降缝;(4)采用轻型结构、柔性结构; (5)加强房屋的整体刚度;(6)对基础进行移轴处理 ; (7)施工中正确安排施工顺序和施工进度2、地基的加固方法归结起来为“挖、填、换、夯、压、挤、拌”七个字3、打桩方法要点(1)控制入土时的垂直度 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 0.5 %桩、桩帽、桩锤在同一铅垂线上,确保桩能垂直下沉2)桩头保护 在桩锤和桩帽之间应加弹性衬垫、桩帽和桩顶周围四周应有 5~10mm 的间隙,以防损伤桩顶3)打桩 开始打桩时,锤的落距应较小,待入土一定深度(约 2m)并稳定后,再按要求落距锤击,最大落距不宜>1m 在打桩过程中,遇有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等异常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及时研究处理。
4、打桩的质量控制打桩的质量控制包括打桩前、打桩过程中的控制以及施工后的质量检查1)施工前应对成品桩做外观及强度检验, 锤击预制桩,应在强度与龄期均达到要求后,方可锤击 接桩用焊条或半成品硫磺胶泥应有产品合格证书,或送有关部门检验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桩的垂直偏差控制在 1%内,(3)平面位置偏差,单排桩桩重 1.5~2 倍时,效果最理想桩重>2t 时,可采用比桩轻的锤,但不能< 桩重的 75% 7、混凝土灌注桩施工灌注桩是直接在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根据成孔工艺不同,分为干作业成孔的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的灌注桩、套管成孔的灌注桩和爆扩成孔的灌注桩等 8、套管成孔灌注桩常见问题及处理① 断桩 ② 缩颈 ③吊脚桩 ④桩靴进水进泥第三章 砌体工程砌砖施工通常包括抄平、放线、摆砖样、立皮数杆、立头角、铺灰、砌砖、勾缝等工序砌筑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是: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灰缝均匀、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牢固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1、砼和钢筋共同工作的原理:砼硬化后紧紧握裹钢筋,钢筋又受砼保护不致锈蚀,而钢筋与砼的线膨胀系数又相接近(钢筋为 0.000012,混凝土为 0.000010~0.000014) ,当外界温度变化时,不会因胀缩不均而破化两者间的粘结。
2、电渣压力焊工作原理:将两钢筋安放成竖向对接形式,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两钢筋端面间隙,在焊剂层下形成电弧过程和电渣过程,产生电弧热和电阻热,熔化钢筋,加压完成的一种熔焊方法特点:比电弧焊接头省电 80%;比绑扎连接和帮条焊接节省钢筋 30%;质量易保证 适用:直径 16~40mm 的竖向或斜向钢焊接流程:钢筋端部 120mm 范围内除锈—夹具夹牢下部钢筋—扶直上钢筋并夹牢于活动电极中 —上下钢筋对齐在同一轴线—安装引弧导电铁丝圈—安放焊剂盒—通电—引燃电弧(引弧)—钢筋熔化(稳弧)—加压顶锻—形成接头3、 钢筋加工—钢筋加工包括调直、除锈、下料剪切、接长、弯曲等4、模板系统包括模板、支撑和紧固件工具式支撑——采用各种工具式的定型椼架、支柱、托具、卡具等组成模板的支架系统模板结构设计基本内容模板系统的设计,包括选型、选材、荷载计算、结构计算、拟定制作安装和拆除方案及绘制模板图等早拆模板实现早拆的基本原理: 保留支柱,将拆模跨度由长跨改为短跨,所需的拆模强度降至混凝土设计强度的50%,从而加快了承重模板的周转速度5、拆模顺序——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
1)柱模单块组拼的应先拆除钢楞、柱箍和对拉螺栓等连接、支撑件,再由上而下逐步拆除;预组拼的则应先拆除两个对角的卡件,并作临时支撑后,再拆除另两个对角的卡件,待吊钩挂好,拆除临时支撑,方能脱模起吊2)墙模单块组拼的在拆除对拉螺栓、大小钢楞和连接件后,从上而下逐步水平拆除;预组拼的应在挂好吊钩,检查所有连接件是否拆除后,方能拆除临时支撑,脱模起吊对拉螺栓拆除时,可将对拉螺栓齐混凝土表面切断,亦可在混凝土内加埋套管,将对拉螺栓从套管中抽出重复使用 (3)梁、楼板模板—应先拆梁侧模,再拆楼板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6、混凝土运输的要求 ② 搅拌运输 ① 扰动运输 (1)保证混凝土的浇筑量(2)应使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浇筑完毕3)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7、正确留置施工缝 ① 施工缝含义 砼施工时,由于技术的或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地将整个结构浇注完毕,且间歇时间超过砼的初凝时间,再次浇注砼时,先浇砼与后浇砼之间就形成一个看不见的结合面,这个结合面称为施工缝② 留设原则一般留在结构剪力较小的部位,同时考虑到施工的方便③ 留设位置柱子——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无梁楼盖在柱帽下面。
梁——梁板应同时浇筑,梁高>1m 时,施工缝留在板或梁托下 20~30mm 处有主次梁的楼盖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注,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中间 1/3 跨的范围内;单向板——在平行于板的短边方向的任何位置;楼梯——在跨中 1/3 范围内;墙——门洞口过梁跨中 1/3 范围内或纵横墙的交接处8、大体积砼浇筑大体积砼定义——指厚度≥1.5 米,长、宽较大,施工时水化热引起砼内最高温度与外界温度之差不低于25 ℃的砼结构大体积砼裂缝产生的原因 ——由于混凝土水化热和自身体积收缩,在内外温差以及外界约束条件下,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该龄期混凝土抗拉强度,则混凝土开裂,产生裂缝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措施 ——关键是减小温度应力,为此须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自身体积收缩和外界约束• 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或粉煤灰水泥等; • 降低水泥用量,掺入适量的粉煤灰; • 掺入具有缓凝或减缩作用的外加剂; • 采取蓄水法或覆盖法降温,或人工降温措施,控制内外温差≤25℃ • 分段、分层浇筑,降低浇筑速度和减小浇筑层厚度,等 (全面分层 分段分层 斜面分层)9、混凝土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必要的湿度、温度条件,防止水分过早蒸发或冻结,防止混凝土强度降低和出现收缩裂缝、剥皮、起砂等现象,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塑性状态”←→“重质液体状态”4 混凝土冬期施工方法和措施 (1)改善混凝土配合比(2)原料加热,提高混凝土入模温度 (3)蓄热保温养护,或加热养护 (4)掺外加剂 (5)热拌混凝土 第五章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1 施加预应力的目的:① 提高结构或构件的抗裂度;② 提高结构或构件的刚度;③ 充分发挥高强钢材的作用;④ 把散件拼成整体2、 锚固夹具 张拉夹具钢丝:圆锥齿板式 圆锥槽式 楔形 偏心式 楔形 钳式钢筋 螺纹端干 销片夹具 墩头锚张拉机械 @电动张拉:电动螺杆张拉机、电动卷扬机 @液压张拉① 普通液压千斤顶张拉② 拉杆式千斤顶(③ 穿心式千斤顶④ 锥锚式千斤顶孔道留设方法有预埋波纹管法、钢管抽芯法和胶管抽芯法第六章 结构安装工程1、结构吊装工程施工特点如下:① 受预制构件的类型和质量影响大② 正确选用起重机具是完成吊装任务的主导因素③ 构件所处的应力状态变化多④ 高空作业多,容易发生事故,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并采取可靠措施2、预制构件吊装过程,一般包括:绑扎、吊升、对位、临时固定、校正、最后固定等工序3、结构吊装方案——应着重解决起重机的选择、结构吊装方法、起重机开行路线与构件平面布置等问题。
4、结构吊装方法单层厂房结构吊装方法有1、分件吊装法2、综合吊装法3 综合应用:采用分件吊装法吊装柱子,而采用综合吊装法吊装吊车梁、连系梁、屋架、屋面板等各种构件,起重机分两次开行吊装完各种类型的构件4、布置构件时应注意下列问题:① 尽可能布置在本跨内; ② 应满足吊装工艺要求,尽可能布置在起重机的工作幅度内,尽量减少起重机负重行走的距离及起伏起重臂的次数; ③ 应首先考虑重型构件的布置; ④ 应便于支模及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⑤ 各种构件均应力求占地最少,但要保证起重机械、运输机械(车辆)的道路畅通,起重机械回转时不得与构件相碰撞; ⑥ 所有构件均应布置在坚实的地基上柱的平面布置——有斜向布置、纵向布置和横向布置屋架的平面布置 • 屋架一般安排在跨内平卧叠浇预制,每叠 3 榀~4 榀 • 布置方式有:斜向布置、正反斜向布置及正反纵向布置吊车梁、联系梁、 屋面板的布置A. 吊车梁、联系梁一般布置在柱列附近,跨内跨外均可B. 屋面板的就位• 跨内布置,后退 3~4 个节间就位• 跨外布置,后退 1~2 个节间就位5、多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安装 多层装配式框架结构可分为全装配式框架结构和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全装配式框架结构是指柱、梁、板等均由装配式构件组成的结构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又称半装配框架体系,其主要特点是柱子现浇,梁、板等预制结构安装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