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docx
5页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5题教学目的: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方法 ,能够比拟熟练地进行口算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乘数乘被乘数 ,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对齐教学关键: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对齐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卡片指名口答得数10×5 14×2 100×7 130×220×3 34×2 200×4 210×32、结合、“14×2〞与“210×3〞让个别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二、新授1、教学例1〔1〕出例如题:口算14×3〔2〕引导学生思考:14×3与14×2有什么不同?〔3〕演示教具:3个14块的方块图提问:“一共有多少块?〞“怎么算?〞教师边演示边口述:3个10块是30块 ,3个4块是12块 ,合起来一共是42块引导学生想口算的过程:先算3个10是多小 ,再算3个4是多少 ,因为3个4是12 ,需要进位 ,所以是30+12得42〔4〕比拟“14×2〞与“14×3〞的区别指定个别学生答复后教师: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个位数相乘满十的与不满十的口算过程是一样的 ,都是先乘被乘数的十位 ,再乘被乘数的个位 ,只是满十的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 ,如14×3最后一步是30+12得42。
2、稳固练习做例1下面的“做一做〞题目16×2= 26×3= 25×2=让学生独立口算把得数填在书上 ,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想的3、教学例2〔1〕出例如题:口算140×3=〔2〕引导学生观察:140×3与14×3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异同点?〞师生共议:乘数都是3 ,被乘数一个是14 ,一个是140 ,只是被乘数末尾多一个0 ,所以只要在14×3=42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得420又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让学生讨论 ,说出不同的想法 ,教师加以小结:还可以想14个十乘以3 ,得42个十 ,即420;简便想法:3个14是42 ,现在得数后面添、一个0 ,即4204、稳固练习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130×5= 380×2= 150×6=指名口算得数 ,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学生答复后 ,教师结合“150×6〞小结:先想15×6=90 ,再在后面添一个0得900 ,或先想15×6=90 ,再想150×6=900三、作业做练习一的第1—5题〔2〕用整十数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的例3、例4 ,完成“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一的第6-11题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 ,能够比拟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 ,得数是几就是几个十 ,在得数末尾写0教学关键:把整十看作几个十再乘几的方法 ,教给学生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引言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今天 ,我们将要学习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板书课题:用整十数乘二、新授1、教学例3〔1〕出例如题:口算5×10〔2〕让学生观察乒乓球图:每袋5个 ,10袋一共多少个?先引导学生想:9袋是几个5?9个5是多少?10个5呢?师生共议:因为9个5 ,根据乘法口诀得45 ,所以再添上一个5是10个5 ,就是50 ,也就是5×10=502、稳固练习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题目〔1〕4×10= 6×10= 7×10= 9×10=①让学生口算后 ,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②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几道算式的积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得出:一个一位数乘以10 ,只要在这个数的后面添写一个0〔2〕试算下面各题11×10= 12×10= 24×10=①让学生讨论:这几道题各得多少?是怎么想的?②提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试答后 ,教师小结:任何一个数乘以10 ,只要在这个数的后面添写一个03、教学例4〔1〕出例如题:口算6×20〔2〕提问:“计算这道题能不能也像上面的题目一样 ,在“6〞的后面添写一个0?〞“这道题该怎么算?〞〔3〕出示放大的皮球插图:每盒6个 ,20盒一共多少个。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每—叠几盒?一共几叠?每一叠几个?怎么算?〔6×2=12〕10叠一共多少个?又怎么算?〔12×10=120〕提问:“口算时该怎么想?〞教师结合学生的答复归纳:先想2个6是12 ,再想10个12是1204、稳固练习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题目〔1〕4×30= 7×20= 8×30= 9×50=指名口答得数并说说是怎么想的接着引导学生讨论:从以上几道练习你发现一位数乘以整十数有什么规律?师生共议后得出:整个数乘一位数 ,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一位数 ,再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写一个0〔2〕12×20= 31×30= 11×50=先让学生独立计算 ,再指名说说口算过程 ,然后师生共同小结:用整十数乘两位数与乘一位数一样的先用整个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写—个0三、课堂练习做练习一的第6——11题〔3〕综合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一的第12-17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口算方法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局部 ,我常采用范读 ,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 ,我读一句 ,让幼儿读一句 ,边读边记;第二通读 ,我大声读 ,我大声读 ,幼儿小声读 ,边学边仿;第三赏读 ,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 ,一边放录音 ,一边幼儿反复倾听 ,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教学过程:“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1、口算第12题、13题 ,看谁答复得又对又快2、抽学生答复四那么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并完成第14题3、指导学生分析第15、16、17题 ,并说出解题步聚4、完成以上作业5、师生共同研讨第18、19、20题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