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如何利用情境激励一年级学生.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050771
  • 上传时间:2017-10-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9.67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如何利用情境激励一年级学生去“听”音乐——一次设计律动教学情境活动的反思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表现欲强,适合采用歌、舞、角色表演、游戏、图片等相结合的直观教学法针对这些特点,情境教学一直是教师比较钟爱的教学方法在那一个个故事、游戏中,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他们会自主地参与各项活动,并能从中学习掌握各种音乐知识,了解音乐欣赏的方法;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所创造的世界中去,任由想象的翅膀在那音乐的天空中驰骋、翱翔那是否情境教学就是一年级音乐教学的万金油,百试百灵呢?一次,我选择一年级的学生上公开课确定教学内容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用情境教学法来备课,我上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上册《唱唱跳跳去旅游》这课《旅游路上》和演唱歌曲《火车开了》,这两首都是采用模声手法,生动地模仿了火车开动时的声音效果好多学生都见过火车,有学生还坐过,对于好奇、好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火车”怎会激不起他们的兴趣?为此,我在教室里把学生的桌子搬到一边,给学生腾出更大的空间,以便活动二也是为了使学生在表现时不受拘束另外还准备了有关火车的录像,设计了“爬山破”、“钻山洞”等教学环节但在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事件]上课了,我先播放火车的录像,看着电视中那与生活中不同的景致:象长龙似的火车轰隆隆的开来了,越跑越快,……学生们看得是那么入神,时常会发出“哇——”的赞叹声。

      你看完后最想干什么?”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我想坐火车,我想开火车,我想到北京……”这些概括了所有学生的心声接着我便开始进行《火车开了》的教学环节,“随着音乐和小导游一起坐火车去旅游吧”呀!要坐火车了,多有意思,还没等我打开收音机,学生们都已早早的摹仿开了,有的甚至已开始小跑了起来,看着跃跃欲试的学生,我感到自己的设计是正确的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音乐开始不久,整个教室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乱学生的动作乱,律动的节奏并没有因音乐的变化而变化,自己做自己的,这边发出鸣笛声,那边火车已经启动了,很明显,律动与音乐脱节了这使我的情绪一下子便冷了下来当音乐进行到一半,情况就更糟了两个三个抱在一起,笑着,跑着做完了就和边上的伙伴聊上几句看着那一张张玩得不易乐乎的小脸,无聊得发呆的小脸,不知所谓迷茫的小脸,我心中涌起了无力感,失败——是这个环节的结局……[问题]节奏游戏《旅游路上》这个环节中,经过情境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已经被调动情境可以说是成功地创设了,但结果学生并没有因这份“向往”和“热情”而仔细地去聆听音乐,去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境我所创设的情境并没有吸引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活动,学习音乐知识。

      由此可见,我所激发的兴趣与我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脱节了回头想想,不难发现,我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创设情境而组织活动:为了“开火车”这个情境而让学生“钻山洞”,为了调动课堂气氛而让学生“自由畅想”,这两个目的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如何让所创设的情境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以激励学生去听懂音乐,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观点及对策]情境应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把渗透着音乐知识的活动和音乐情绪有机地融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怎样利用情境为教学服务?经过反思,我思考出以下几点一、根据教学目标,寻找正确的情境兴奋点情境的创设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参与与掌握知识的催化剂明白了这点,在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后,我都必须思考:这个情境所激发的兴趣是针对教学目标吗?是否是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修改教学设计时,针对《我是人民小骑兵》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聆听,想象出小骑兵的故事于是,我把创设情境的兴奋点设定为“小骑兵”,增加了“认识小骑兵”的环节从小骑兵入手,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想了解小骑兵的心理,使学生主动产生想听音乐的欲望,真正地把学生吸引到音乐中去二、根据学生特点,合理设置情境活动情境不是音乐教学的万金油,并不是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所有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而且不同阶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

      一年级的学生犹如一张白纸,从音乐旋律所表达的基本情感(欢快还是悲愁)到音乐的基础知识(节奏、音的高低……)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教授,才能为他们拥有一个音乐的耳朵提供基础正如俗话所说的“欲要取之于鱼,必先授之于渔”要想一年级的学生能听得懂音乐,必得先教授他们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听音乐的方法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力度变化会带来不同的音乐效果我根据一年级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欣赏中有序地安排了以下活动:听渐进的马蹄声猜测是什么来了?(初步感受渐强的音乐效果) “小骑兵教大家骑马”(参与并感受节奏的变化)、“随乐骑马游草原”(动听结合,感受音乐营造的情景),“小骑兵暂别”(懂得和创编渐强、渐弱的音乐效果)由点到面,学生从了解到领会,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三、表扬、鼓励为主,强化情境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这句话不仅点明了“兴趣”与“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还告诉我们获取和维持对知识的探索兴趣的途径,那就是肯定学生的行为活动,使学生从活动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我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并处在培养音乐兴趣的重要阶段,因此,获取成功的体验更是确保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全心投入和增强音乐兴趣的有效方法。

      在这节课中,我在抓住“了解音乐的基本情绪和渐强、减弱所表达的不同的音乐效果”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尽情抒发、表现自己对音乐的体验因此,对于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哪怕是粗糙的、随性的,我都以表扬、鼓励为主,保持、强化学生对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结果](在公开课上,开头像试教时一样引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同学们正沉浸在对大草原的幻想中,突然,由轻到重响起了马蹄声同学们都被这声音所吸引,我就趁机问:“你听到了什么?”“马蹄声”“有马跑过来了”“有人骑马过来了……“那是蒙古族的小骑兵骑着他的小红马来接我们了我在一阵阵猜测声中作了小结小骑兵看到大家,心里可高兴了,急着想向大家介绍自己呢身为能歌善舞的蒙古族的小骑兵决定用音乐来介绍呢,你能在音乐中想象出小骑兵平时都做些什么,遇到了什么吗?”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那跳跃的音符在空中舞动,学生侧耳倾听,想要了解这刚认识的朋友然后把自己的想象与图片联系起来,就有了对小骑兵的初步认识——“他很喜欢骑马,骑得很高兴他喜欢唱歌、跳舞他好像有遇到很紧急的事情……小骑兵又说起了他最得意的事——骑马与暴风雨(困难)搏斗,并赢得了胜利当听到音乐越来越急,学生的小脸上都变得凝重了,仿佛自己就是那与暴风雨搏击,跨越各种障碍的小骑兵。

      在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封急信一定要送出去,小骑兵不怕风雨,骑马把信送到了,他很高兴……这就是学生的想象……小骑兵要教大家骑马,兴致勃勃的从学握缰绳到随着双响筒的节奏,由慢到快有节奏地“骑着马”,那有板有眼的动作还真有点小骑兵的样子去游大草原了,应着音乐,同学们上路了,那悠闲的溜达到遇到风雨的紧张到风雨过后的喜悦,都在学生们的动作、表情中表现出来……小骑兵去联系他的朋友了,你看,学生们用弹舌、双响筒、木鱼、响板、拍手、踏步声等等各种道具创造出了各种渐强、渐弱的音乐效果……[总结]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通过“在草原”听故事、学骑马、唱民歌、参加“那达慕”大会等情境活动,学生完全融入到音乐中的大草原可见,情境教学对于一年级的音乐的教学的确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前提是我们教师必须从教学目标出发,合理地设计、利用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