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哲学对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影响.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3037086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3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哲学对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影响    宋清波Reference:德国从19世纪以前的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一跃而变成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世界科技中心,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哲学特别是自然哲学通过对科学的启蒙以及与科学的紧密结合成为德国科学发展的先导哲学又通过对教育因素和民族因素的注入,进而通过教育革命和民族主义促成了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Keys:哲学;德国;科学中心B516 :A :1003-854X(10)06-0005-05一、启蒙哲学与科技文化的传播罗素曾经说过:“在先进的国家,实践启发理论;在落后的国家,理论鼓起实践”①刘则渊和王海山用统计方法清楚地表明了在每一个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国家在其科学高潮之前都出现了一个哲学高峰②,而且哲学中心一般比科学中心超前50-60年,揭示了哲学革命是科学革命的前导并且我们还可以发现,哲学中心期比科学中心期持续时间长,说明哲学的影响是长久的和持续的哲学的兴隆为什么能引起科学的兴隆?这是因为,首先,哲学革命能使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从而为科学的发展扫清思想障碍特别是作为自然科学前提和基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产生,为自然科学提供了总的指导思想。

      也就是说,哲学为科学提供了正确的本体论其次,哲学革命能为科学提供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方法论的创新意味着重大科学理论的突破再次,哲学概括科学成果而做出的结论和预见给科学以深刻而深远的影响与启迪譬如,古希腊的原子论对现代原子论的启迪,笛卡尔的运动不灭原理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启迪等可见,哲学总是超前于科学的,是科学的“潜伏期”;另外,哲学革命给科学家以坚定的信念,为科学提供可靠的哲学论据,为科学家提供坚持科学真理的精神动力可见,哲学对于科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都非常落后的德国,正是通过思想文化上的启蒙和革命推动科学进步的同意大利、英、法等国家在科学的兴隆之前都以思想启蒙或哲学启蒙为先导一样,德国在19世纪中后期迎来它的科学兴隆期之前也有一个哲学的兴隆时期,这就是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而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尤以自然哲学对德国近代科学产生的影响最显著,是德国科学体制化的前奏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启蒙哲学,而德国的启蒙哲学可以追溯到被称为“德国启蒙运动之父”的托马修斯托马修斯对自然科学怀有极大兴趣,他的学术思想激进,具有革命倾向,他倡导理性,反对偏执思维,认为哲学应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并从亚里斯多德的重压下解放出来。

      他强调与占统治地位的神学不同的数学和自然科学,不仅如此,托马修斯还强调实用知识,重视科学运用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托马修斯的进步思想对人们摆脱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早期启蒙哲学最重要的代表——莱布尼茨熔德国民族文化,尤其是源于赫尔蒙脱的活力论自然观与近代科学、哲学思想于一炉,建立起德国近代第一个形而上学体系——单子论他用单子论来解释自然界的规律性,这一方面为哲学解释自然现象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为康德在机械论自然观上打开缺口埋下了伏笔更重要的是,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是用理性的原则和语言写成的,强调物质和精神、物质和运动的一致性,成为德国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使莱布尼茨哲学进一步系统化、通俗化、为社会所接受的工作是由另一位启蒙哲学大师——沃尔夫完成的沃尔夫深受笛卡儿和莱布尼茨影响,在学术上讲求理性在认识论上,继承了莱布尼茨的观点,即精神与物质的调和哲学他认为,精神与物质是两种并行不悖的现象,它们之间互相影响在方法论上,他运用数理实证法来证实哲学原理在本体论、宇宙论等领域,沃尔夫也接受了莱布尼茨的某些概念,并把这些概念同他的思想结合起来,建立起所谓“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这个体系在当时德国各大学广为宣讲,对于落后的德国思想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也极大地推动了科技文化在德国的传播。

      沃尔夫哲学中的理性内核不仅成为康德理性批判的桥梁并对黑格尔产生直接影响,而且成为反宗教和反神学的进步社会思潮,把普鲁士的早期启蒙哲学运动推到顶点③沃尔夫也因此成为德国启蒙运动中最有影响的人物,被康德誉为德国哲学中“科学根据的精神创造者”可以说通过启蒙哲学,科学文化在德国社会中广为传播,影响深远二、哲学与科学的紧密结合德语中并没有能够准确地与英语的Science相对应的词,德语wissenachaft的含义比Science广泛得多,不仅指精密的科学,还包括诸如语言学、历史、哲学等一切以探求真理为目的的系统的知识,几乎涵盖了一切学术范畴,这部分地反映出德国科学与哲学的密切联系德国科学与哲学的密切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6、17世纪,初具规模的德国自然哲学与医药化学理论就结合得非常好,伯麦、莱布尼茨的自然哲学都直接从帕拉塞尔苏斯的医药化学理论中汲取了营养虽然启蒙哲学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启蒙哲学单调刻板的理性、缺乏逻辑思维以及神学目的论的肤浅性禁锢了社会思想和科学思想为了寻找欧几里德几何学和牛顿力学所代表的数学和自然科学赖以成立的基础,借助于浪漫主义运动的反照,吸收了牛顿力学、经验主义哲学等近代科学和哲学成果,康德举起了拯救理性原则的哲学革命大旗,清除了“莱布尼茨——沃尔夫”的形而上学影响,创立了批判哲学。

      批判哲学是对人类理性能力进行自由、客观而冷静的剖析和探究的哲学康德之所谓批判,“并不意味着对诸书籍和体系的批判,而是关于离开一切经验去寻求知识的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④在《实践理性批判》的第一部分第二卷“纯粹实践理性的辩证论”中,“康德对关于上帝存在的道德目的论证明给出了经典性和核心性的表述”⑤他把构成其哲学体系的三部力作都命名为“批判”,以表达蕴藏于著作之中的批判精神实际上,康德已经开始把科学从形而上学的桎梏和神学的浪漫主义中解放出来,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后来被德国人奉为科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康德提出的以潮汐假说和星云假说为基本内容的天体演化学说,对当时的科学思想有直接的启蒙作用,因此恩格斯称他为:“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的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⑥的人远在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力学原理的广泛应用,奠定了自然科学的社会地位和基础自此以后,机械自然科学观逐步取得了统治地位,机械论和绝对论在科学界成了一种统治思想,对人们的头脑起到了禁锢作用特别是在牛顿的故乡英国,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致使自然科学在18世纪上半叶的发展显著变慢德国在科技和经济上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和社会的原因。

      当英国忙于产业革命,法国开始政治革命的时候,落后的德国兴起了对人类思想有着重大影响的哲学革命德国从康德开始,一直到黑格尔等,为脱离机械论和绝对论的束缚掀起哲学革命,发展起辩证法和唯物论新的辩证的自然观主要是在德国形成的康德的星云说(1755年)最早从事物发生发展的观点讨论宇宙的进化谢林首先提出了力的本源在于统一体内的对立斗争(1797年)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以及他的道德、宗教论,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就和结晶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对人类近代史产生革命性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通过这次哲学革命,吸收了英、法的近代主流科技文化的德国民族文化重振旗鼓,传统的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的地位更加动摇,包容着科技文化的哲学的地位不仅在大学外而且在大学中大大提高这种新哲学在康德之后,经由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的努力,进一步吸收了伯麦和莱布尼茨的传统自然哲学,并将当时自然科学成果广泛地融合、整理,形成了德国自然哲学流派这完全是一场确立自然认识新原理的革命,它超越了产生启蒙哲学的牛顿力学其中谢林的自然哲学不仅证明了自然的变化发展和规律,揭示了自然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而且还预测了其后自然科学的发展方向,从思想上开辟了19世纪电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发展道路,为理论思维可以运用到自然科学领域内提供了哲学依据,这在当时抵制了机械论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研究的兴趣,得到自然科学家的赞同。

      黑格尔则通过批判地继承从康德到谢林的哲学成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和范畴,在19世纪初期建立起了他的唯心辩证法的哲学体系,把德国古典哲学推向了巅峰接着,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方面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虽然建立在唯心论的基础上,但其中的辩证法客观上为当时自然科学向综合理论过渡提供了哲学背景这次哲学革命为19世纪上半叶德国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19世纪的早期和中期,自然哲学思潮之所以能对德国的近代科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由自然哲学本身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特征所决定第一,自然哲学与当时的自然科学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比较重视吸取自然科学的成果,比较重视对自然规律进行哲学概括第二,自然哲学与整个古典哲学一样,比较富于辩证法因此它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自然科学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英国的经验论与法国的机械论的新的自然观与新的方法论由于自然哲学提供了新的自然观与新的方法论,所以它对德国的近代科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德国迈尔发现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以及最初主要产生于德国的细胞学说与遗传理论都曾与19世纪早中期的自然哲学思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难理解,正是由于德国的哲学革命的影响,彻底打破了机械观,使得现代自然科学摆脱了机械论的束缚而发展起来。

      20世纪初的德国出现了像希尔伯特、普朗克这样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在德国科学的土壤上取得了近代数学、量子学说和相对论等一系列重大发现总之,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虽然也包含着许多纯思辨的幻想,有些甚至是荒谬的,但是,瑕不掩瑜,德国在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终归客观上为当时自然科学向综合理论过渡提供了哲学背景,适应了科学的发展,为德国科学之树后来居上施下了“理论肥料”虽然从笛卡儿时起科学与人文的对立与分离日益明显,但在德国科学与哲学互为前提和依托,各自进行着深层次的纵深开拓,二者达到了更紧密的结合自然哲学虽然也曾受到抛弃,然而哲学不仅仅只是自然哲学,人为的分离也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这不仅是因为科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批判和改造其哲学基础,而且在德国特有的各门学问浑然一体的民族文化传统下,哲学精神会自发地从科学中产生出来况且,虽然自然哲学受到反对,但是康德的批判精神却早已深入人心因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从整体上看,德国科学与哲学的结合是紧密的、卓有成效的科学与哲学结合的作用是双向的,不仅哲学借助于科学提炼自己的理论形态,并将科学精神贯穿于人文研究中去,而且科学本身也不断地借助于哲学获得新的突破以后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取得突破的过程中,应该说哲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德国,像高斯、黎曼、普朗克等都是集科学家与哲学家于一身的大师,而像现代物理学革命那样重大的科学变革之所以发端于德国,也是与科学和哲学紧密结合分不开的通过对德国哲学历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哲学对科学的影响内敛、持续,同时却也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哲学是促进和影响德国科学发展的诸因素之一如果顺着德国哲学家的思想倾向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我们还会在促成19世纪德国成为科学中心的其他因素中,窥见其印记,寻找其外延三、哲学因素在教育因素中的注入谈到德国科学中心,我们不能不想到德国的教育改革,德国的大学教育历史悠久,其教育改革面向科学教育,培养科学人才,是德国成为科学中心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我们会发现这期间的哲学家,他们大都具有比较远大的教育眼光,竭力倡导发展教育事业如康德,在教育理论方面便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从德国的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发展的轨道中,几乎都可以找到康德教育思想的原型康德的二元论思想体系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成分是其进步教育理论的基石,他详细研究了人的两种能力,即认识能力和意志能力,他对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过程的研究,对知识、科学与自然界的关系的研究,以及对理性活动的巨大创造力和能动性、个人意向的重视和强调,使教育得到了一种新的启示。

      他不仅强调教育应该是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