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过关检测(一).doc
6页章末过关检测(一)[学生用书P299(单独成册)](建议用时: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2020安徽蚌埠质量检查)如图所示ae为珠港澳大桥上四段110 m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b段的时间为t,则通过ce段的时间为( )A.t B.tC.(2-)t D.(2+)t解析:选C.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对ab过程,由位移与时间关系,得xab=at2,即110 m=at2,同理,对ac,ae过程,xac=at=220 m,xae=at=440 m.则通过ce段的时间t′=t2-t1,联立解得t′=(2-)t,C正确.2.(2020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联考)如图甲、乙所示为某物体在0~t时间内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由图可知,在 0~t 时间内( )A.物体做的是曲线运动B.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运动C.甲图中时刻,图线的斜率为D.x1-x0>解析:选C.运动图象(包括位移图象、速度图象、加速度图象)都是用来描述直线运动的,无论运动图象是直线还是曲线,物体都是做直线运动,都不能说物体做的是曲线运动,A错误;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错误;根据题图乙可知,在时刻,物体速度为.而位移图象斜率表示速度,由此可知,题图甲中在时刻,图线的斜率为,C正确;根据题图甲,物体是从坐标x0位置出发沿x轴运动,t时刻运动到坐标为x1位置,位移为x=x1-x0.根据题图乙,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位移x=,即x1-x0=,D错误.3.我国已经成功实现舰载机在航母上的起飞和降落.若舰载机在航母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起飞.起飞过程的平均速度为v,起飞过程的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舰载机离开航母起飞时的速度为vB.起飞过程的加速度为C.在航母上供舰载机起飞所需要的跑道的最短长度为2vtD.舰载机起飞过程的加速度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反解析:选B.由==v得vt=2v,A错;由a=得a=,B对;由x=t得x=vt,C错;由于舰载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与v同向,D错.4.(2020湖南常德一模)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在1.40~2.00 s之间.若高速公路上两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08 km/h,前车发现紧急情况立即刹车,后车发现前车开始刹车时,也立刻采取相应措施,两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均相同.为确保两车不追尾,两车行驶的间距至少应为( )A.18 m B.42 mC.60 m D.100 m解析:选C.由题意知,人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的距离x=vt=2.00 m=60 m,故A、B、D错误,C正确.5.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间隔时间正好与水滴从A下落到B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取g=10 m/s2)( )A.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tAB<tBC<tCDB.闪光的间隔时间是 sC.水滴在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满足AB∶BC∶CD=1∶4∶9 D.水滴在各点的速度之比满足vB∶vC∶vD=1∶3∶5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1∶3∶5,水滴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题意知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相等,A错误;由h=gt2可得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为 s,即闪光的间隔时间是 s,B正确;由=知水滴在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满足AB∶BC∶CD=1∶3∶5,C错误;由v=gt知水滴在各点的速度之比满足vB∶vC∶vD=1∶2∶3,D错误.二、多项选择题6.(2020河南郑州模拟)在一次救灾活动中,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 s,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中央,所以又紧急刹车,匀减速运动经4 s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1∶a2等于2∶1B.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1∶2等于1∶1C.加速、减速中的位移之比x1∶x2等于2∶1D.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1∶2等于1∶2解析:选BC.由=知,1=2,故B对,D错;由a=得a1∶a2=1∶2,故A错;由x=t知x1∶x2=2∶1,故C对.7.(2020广东中山模拟)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解析:选BCD.由Δx=d为恒量判断,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由Δx=aT2得a=,故C正确;v3=24=,故D正确;v1=v3-a2T=-2T=>0,故A错误.8.处于平直轨道上的甲、乙两物体相距s,乙在甲前且两物体同时、同向开始运动,甲以初速度v、加速度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甲能从乙旁边通过,下述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A.a1=a2时,有可能相遇两次B.a1>a2时,只能相遇一次C.a1<a2时,有可能相遇两次D.a1<a2时,有可能相遇一次解析:选BCD.甲从乙的旁边通过说明相遇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若a1=a2,则以后甲的速度将都大于乙的速度,故不会再次相遇,故A错误,若a1>a2,则甲经过乙的旁边以后,甲的速度增加更快,故甲将一直在乙的前面,不会再相遇,只能相遇一次,故B正确;若a1<a2,则此后某一时刻乙的速度一定会大于甲的速度,若甲追上乙时,两者速度恰好相等,则两者只能相遇一次,若第一次甲追上乙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甲、乙还会相遇一次,故能相遇两次,故C、D正确.三、非选择题9.某同学使用有透光狭缝的钢条和光电计时器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图a).在钢条下落过程中,钢条挡住光源发出的光时,计时器开始计时,透光时停止计时,若再次挡光,计时器将重新开始计时.实验中该同学将钢条竖直置于一定高度(下端A高于光控开关),由静止释放,测得先后两段挡光时间t1和t2.(1)用游标卡尺测量AB、AC的长度,其中AB的长度如图b所示,其值为________mm.(2)该同学利用AB=及AC=,求出AB、AC,再利用测量的时间t1和t2,可得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AB、AC及给出的时间表示);若狭缝宽度不能忽略,则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解析:(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74 mm,游标尺上第3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尺读数为0.13 mm=0.3 mm,所以最终读数为:74 mm+0.3 mm=74.3 mm.(2)该同学利用AB=,AC=,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表示钢条运动的中间时刻瞬时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若狭缝宽度不能忽略,A到C的实际时间大于t1+t2.所以测量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其真实值偏大.答案:(1)74.3 (2)g= 偏大10.(2020重庆西南名校联盟)如图所示,质量为m=1 kg,长为L=3 m 的平板车,其上表面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0.2 m,以速度v0=5 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B是其左右两个端点.从某时刻起对平板车施加一个大小为4 N的水平向左的恒力F,并同时将一个小球轻放在平板车上的P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P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经过一段时间,小球从平板车左端的A点脱离平板车落到地面上.不计所有摩擦力,g取10 m/s2.求(1)小球从放到平板车上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2)小球落地瞬间,平板车的速度大小.解析:(1)平板车加速度a==4 m/s2从开始到脱离平板车时间为t1,则:v0t1-at=L代入数值解得:t1=0.5 s或t1=-2.0 s(舍去)小球脱离平板车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为t2:h=gt代入值解得:t2=0.2 s总时间:t=t1+t2=0.7 s.(2)小球落地瞬间平板车速度:v=v0-at=5 m/s-40.7 m/s=2.2 m/s.答案:(1)0.7 s (2)2.2 m/s11.(2020湖北八校联考)春节放假期间,全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小轿车可以不停车通过收费站,但要求小轿车通过收费站窗口前x0=9 m区间的速度不超过v0=6 m/s.现有甲、乙两小轿车在收费站前平直公路上分别以v甲=20 m/s和v乙=34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甲车司机发现正前方收费站,开始以大小为a甲=2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1)甲车司机需在离收费站窗口至少多远处开始刹车才不违章?(2)若甲车司机经刹车到达离收费站窗口前9 m处的速度恰好为6 m/s,乙车司机在发现甲车刹车时经t0=0.5 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以大小为a乙=4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为避免两车相撞,且乙车在收费站窗口前9 m区不超速,则在甲车司机开始刹车时,甲、乙两车至少相距多远?解析:(1)对甲车,速度由20 m/s减至6 m/s过程中的位移x1==91 mx2=x0+x1=100 m即:甲车司机需在离收费站窗口至少100 m处开始刹车.(2)设甲刹车后经时间t,甲、乙两车速度相同,由运动学公式得:v乙-a乙(t-t0)=v甲-a甲t,解得t=8 s相同速度v=v甲-a甲t=4 m/s<6 m/s,即v=6 m/s的共同速度为不相撞的临界条件乙车从34 m/s减速至6 m/s的过程中的位移为x3=v乙t0+=157 m所以要满足条件甲、乙的距离至少为x=x3-x1=66 m.答案:(1)100 m (2)6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