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导语言实践触摸神话神奇.docx
6页引导语言实践触摸神话“神奇” 付计林[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的神话故事类文本对神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讲述、品读感悟、想象对话等语言实践活动,触摸神话故事的“神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揭开神话的神秘面纱、感受神话的神奇语言、触摸神话的神奇人物,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关键词]神话故事;语言实践;想象对话;品读感悟[] G623.2[] A[] 1007-9068(2019)13-0026-02小学生对神话故事是十分喜欢的,因为它以夸张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具有离奇怪诞的故事情节对神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学生的阅读特点进行优化,引导学生对神话故事的语言进行品味,把握人物形象,体验故事情节,并发挥想象以感受神话的“神奇”一、聆听讲述——揭开神话的神秘面纱“神话”中的“话”字就充分说明了它是一种口头文学的形式,是从古至今人们通过口耳相授的形式进行传承的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神话类课文的练习都有“复述故事”“讲故事”的要求因此,教学中要以讲述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感悟神话的内涵一)引导聆听,触摸神话的深刻含义在神话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讲故事。
当然,教师“讲故事”并不是随意地讲,而是要基于小学生的学习起点、根据神话的本质特点进行讲述,引导学生在悉心聆听的过程中触摸神话的本质意义例如,《女娲补天》是我国已经流传了千年的原始神话故事,主人公女娲是“母亲之神”“创世之神”对这一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大部分小学生是知道的因此,教师在给他们讲述这个神话故事时,除了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神奇之外,还要结合“女娲”中“娲”字的篆文和隶书的写法感受这个名字的神奇,理解汉字的起源《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娲,篆文从女,呙声楷书写作“媧”,现在简化成了“娲”这个字娲”字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特意为“女娲”这一女神而造的这样,在聆听教师讲述的过程中,不仅加深学生对“女娲补天”这一神话故事的印象,更能够从“娲”这一汉字的起源中触摸这一神话故事的本质意义二)引导复述,明晰神话的独特结构神话这一口头文学形式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好听易记、生动传神的特点这一特点在文学形式上主要体现为独特的结构和类型化的情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神话故事进行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理解、感悟神话的独特结构特点例如,《盘古开天地》一文的第四自然段用总—分的形式对盘古身体变成的大地对应部分进行了描述。
学习这一段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对作者的想象进行体会,以把握其规律特征,同时理解语言的结构形式,进行故事复述首先,引领学生进入课文,体会故事的结构特点教学中,我以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假如要以多人合作的形式对这段内容进行复述,应该有几个人合作?”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能感受到课文的总—分结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课文的阅读提示语来引导学生想象课文第四自然段的阅读提示语写道:“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那到底是怎样的画面呢?这就需要学生的想象也正是因为有了想象,学生才能感受到盘古开天辟地后身体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最后,把握神话的规律,完成故事复述在创作神话时,作者的想象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想把故事讲好,就得对每一部分的神奇之处了然于心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分别基于“睡、劈、长、变”来发挥想象复述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每一段加上文字,从而实现思维的发散这样,在把握故事的关键点后,学生就能流畅地把课文的故事复述出来二、品读感悟,感受神话的神奇语言神话类课文的语言常常具有很强的诗性诗性的语言给神话带来了更大的魅力神话类课文在语言表达上具有较浓的民族色彩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品读感悟,感受触摸神话语言的魅力。
一)引导品味朗读,触摸语言节奏神话故事类课文的语言通常具有很强的节奏性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品味朗读的过程中对这种语言节奏进行触摸例如,《盘古开天地》一文,作者在句式上注意了对仗的使用:“左手持凿,右手握斧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對这些句子,教学时可让学生打着节拍进行朗读,感受其中的节奏感,并体会读起来好听的原因在充满节奏的朗读中,学生发现这些句子对仗工整,并使用叠词,使文章显得音律和谐二)引导悉心品读,触摸夸张性语言神话故事创作主要使用的艺术手段是戏剧性的想象和夸张化的语言这一特点在教材的每一篇神话课文中都有体现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悉心品读的过程中触摸神话类课文的夸张性语言例如,《盘古开天地》一文描写的盘古如何开天辟地、如何化生万物,《夸父追日》一文写夸父是如何在奔跑中喝水的,《女娲补天》里写女娲怎么找到七彩石的……这些内容都用了夸张的语言进行表达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在细读中发挥想象,深入文章情境去感受人物内心,在不断地感受语言表达效果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三、想象对话,触摸神话的神奇人物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神话故事类课文都是虚构的,具有丰富的想象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神话进行想象,从而能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与神话人物产生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更真切地体验到人物的感情例如,《普罗米修斯》这一篇课文塑造了普罗米修斯这一英雄人物的形象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想象对话的过程中感受这一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首先,让学生对课文中神的身份进行了解,理解课文所描写的人类“有火”和“没火”的区别,对人类生活的改变进行想象在读到“只好吃生的东西”和 “无边的黑暗”时,引导学生说出内心感受,让他们在脑海里浮现出相应的画面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真实的场景,体会到火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接着,教师带着学生对课文描写普罗米修斯的部分进行画面想象,使学生对普罗米修斯内心的想法和决心产生更准确地理解师:同学们,人类没有火时,生活是如此的悲惨普罗米修斯也看到了这一点,为此他心里——(学生说,略)师:没错,他心里为人类的未来着急、担忧,变得难过起来那现在就请大家再次朗读这一画面描写,去体会这样的感受——……师:普罗米修斯在帮助人类得到火之后,看到他们幸福安全的生活,他一定会觉得——生:他一定会跟着感受到幸福(温暖)。
师:这其实就体现了他对人类的一种感情——(在黑板上写下“爱”)生:(齐声说)爱以上片段中,学生对人类有无“火”的生活产生了强烈的感受,但这种感受是在深入情境体会后产生的,使学生真正明白“火”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走进了普罗米修斯的内心,理解了他对人类的大爱总之,在神话类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聆听讲述、品读感悟、想象对话等语言实践活动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学生才能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对神话类课文的学习更加深入,真正掌握神话阅读的技巧,实现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责编 韦 雄)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