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何级减少与精英淘汰:逆马尔萨斯人口之困.docx
20页几何级减少与精英淘汰:逆马尔萨斯人口之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和平时期,考虑到 行政力量推动生育等政策因素,劳动力在到达顶峰后,大约 会在40年内自然减少一倍,且具有显著的精英淘汰导向 这就是我今天提出的逆马尔萨斯人口之困理论一、五千年第一今终结中华民族自夏朝以来就基本上一直保持着世界人口第 一的位置2000年,中国比印度人口多2. 11亿,2010年, 中印人口仍差距1.06亿可是,在公元2022年3月4日, 印度人口达到14. 1565亿,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比人口绝对量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人口的年龄结构和 印度相比,中国40岁以下的年轻人可能已经不及印度的1/2, 因为在80年代初,我们就将计划生育制定为基本国策加 之中国人均寿命比印度长9岁,也意味着我们有更高的老年 人口占比二、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理论被证实人口减少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受经济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所支配,中国迟早会进入老龄社会,但是计划生 育国策让该进程提前了 40年长期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彻 底改变了国人“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不可逆转,“只 生一个好,,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即使目前,计划生育政策惯 性依然存在,如在对公职人员的任用中,仍会将“是否违反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重要审查内容!同时,房产泡沫,一人买房,祖孙三代全家沦为房奴; 教育制度,一考定终身,所有的家长都在拼命给孩子更多的 教育资源投入;医疗市场化改革,过度医疗陷阱让每一位患 者不堪重负!《经济学人》援引瑞士信贷的一份报告显示, 在中国,一对夫妇每年平均要在孩子身上花费2.25万元, 这比平均每个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三还要多。
生不起,养不起,死(病)不起,诸多因素,把人口生育成 本推到了一个国民无力承受的高度现代社会,人类不再满足于维持基本生存需求的食物和 饮用水,而是纷纷追求名望、社会地位和奢侈品追求世俗 成功的动力,将人类带上了金字塔尖,而层次越高的群体, 最先接近自我毁灭如在目前中国的城市居民中,追求自身和子女所谓成功 的压力战胜了本能情欲,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城市多数夫 妻仅有意愿生育一个孩子在生育政策鼓励下,二孩三孩家 庭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多,但考虑到独身主义越来越盛行,丁 克家庭越来越多,从总量上分析,中国城市人口越来越趋向 于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一个孩子这就意味着,城市劳动力(18 岁——60 岁人口)将以 256、128、64、16、8、4、2、…… 这样的几何级数率减少,每25年减少一倍解释一下为什么用“劳动力”代替“人口 ":随着生 活和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人口寿命在不断延长,用“劳动 力”代替“人口 ",是对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理论的一个修正如果完全放开生育,农村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口会 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在城市精英嘲笑乡下农民“越穷越生" 的时候,是否曾想过,40年后,谁的后代在主宰着这个世界?所以,我认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和 平时期,考虑到行政力量推动生育等政策因素,劳动力在到 达顶峰后,大约会在40年内自然减少一倍,且具有显著的 精英淘汰导向。
这就是我今天提出的逆马尔萨斯人口之困理 论六、逆马尔萨斯人口之困:一个全球性挑战出生率降下来容易提高很难目前,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出台了鼓励生育政策在 法国,如果一对夫妇为各自的雇主工作超过一年,那么他们 都有权请假在家带小孩,直到小孩3岁;芬兰为刚生育的夫 妇准备了 “新生儿入门装备",包括床垫、被子、婴儿床、 尿布、防雪装、帽子、手套、袜子、图画书、幼儿玩具甚至 还有指甲剪、梳子等物品;德国用于家庭政策方面的资金达 到国内生产总值的9%,支出了家庭抚养孩子成本的46%;俄 罗斯为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女性提供25万卢布(约合7000美 元)补贴;新加坡为每个家庭的前两个孩子提供4000新元 (近2万元人民币)/孩的政府补贴,第3和第4个孩子各 可得6000新元(大概人民币3万元)然而,以上国家“鼓励生育''效果普遍不理想,逆马尔 萨斯人口之困成为一个全球性挑战七、面对逆马尔萨斯人口之困,中国该如何破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将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变成人口红利 充分利用人口资源,打造世界工厂,目前,我国钟表、自行 车、缝纫机、电池、啤酒、家具、塑料制品等100多种轻工 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坐拥14亿人口规模的全球最大消 费市场,中国已经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要想维持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有 效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维持人口适度规模增长,必须让年轻 人在全体人口中占据相当的比例,否则,用工荒,征兵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必将凸显人口断崖式下降,可能会导致新的民族生存发展危机 根据逆马尔萨斯人口之困理论,如果40年后中国有效劳力 减半,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无法预估我们必须以他国为鉴, 树立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大力推进包括生育鼓励政策在内 的经济社会综合改革,以应对新时期所面临的人口挑战根据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人类 在无妨碍时,将以2、4、8、16、64、128、256……这样的 几何级数增加,每25年增加一倍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 口一定会相应增长,除非受到某种强有力阻止1953年中国人口为5.9亿,1978年为9. 6亿,25年 增长了 62. 7%o印度目前人口为14. 1565亿,在1981年为 7. 1539亿,40年内刚好增长了 1倍这有力地证明了马尔 萨斯人口倍增理论的科学性从中印两国的人口增长来看, 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人口增长规律:考虑到疾病和食物等 “妨碍”因素,和平时期发展中国家人口大约会在40年内 自然增加一倍。
三、马尔萨斯财富增长理论被证伪马尔萨斯认为,生活资料只会以1、2、3、4、5、6、7、 8、9、10这样算数级数增加他指出,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而土地肥力具有递减规律,在一定范围的土地 上,由于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递加投资不能相应增加农产 品的产量,而是到一定限度后收益递减,所以,300年内人 口对生活资料的比例将会成为4096:13,即4000多人分享仅 能满足13人的生活资料这使得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 所抑制,从而使现实的人口和生活资料保持一致事实上,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力量是永远没有穷尽的,生 活资料的增长速度可能会远远超过人口增速中国2021年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3670亿元,比1981年的4935. 6亿 元,40年增长了 232倍根据1982年7月第三次全国人口 普查,全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如果不实施计划生育, 参照印度人口增速,目前(2022年)的人口应该在20亿左 右,40年增长1倍,仅为GDP增速的1/232,即使剔除物价 变动因素,生活资料的增长速度也遥遥领先于人口增长马 尔萨斯严重低估了社会和科技进步对生活资料特别是粮食 生产能力的贡献潜力,最后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过分悲观的人 口理论。
四、它山之石: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被宋庆龄称赞为“中华民族难得的瑰宝",我国著名经 济学家、人口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马寅初全 盘接受了马尔萨斯的观点,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尔萨 斯《人口论》一书中,就加附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马 寅初认为中国的致命伤是人口太多,主张推迟结婚年龄,并 利用行政手段来控制生育他认为,发展工业化所需要的资 金积累和资金投入会被人口给“吃掉”,另外,考虑到机械 化、工业化的发展,一个人操控机械就能做以前一千个人做 的事,这必将导致失业人口变多1978年,马寅初担任了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从 80年代初开始,计划生育成为了我国的基本国策从1949年——1976年,中国人口从5. 4亿增长到了 9.4 亿除了 1960年和1961年,多数年份人口增长率平均在20% 以上而在实行了 “计划生育"国策之后,人口增长率一路下 滑,到2004年,增长率已经跌到了 5%2021年末全国人口 141260万人,比上年末仅增加48万 人全年出生人口 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 52%0;死亡 人口 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 34%oo从出生人口规模来看,自2016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数 量连续五年呈下降趋势。
2021年更是创下了新低,比2016 年下降了 43. 6%o五、追求世俗成功的现代文明制造出精英淘汰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