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患沟通在儿科实习中的应用.docx
6页医患沟通在儿科实习中的应用 R47A1672-5085(2011)28-0148-02【摘要】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第一步,实习效果与病人是否配合密切相关因此,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是临床实习顺利开展的关键本文结合儿科的特殊性,讲述了带教时语言沟通的技巧以及关心体贴病人,灵活带教,怎样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并维持良好沟通,提高临床实习效果关键词】儿科实习沟通儿科临床实习,是儿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步,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实习病例,采集病史是实习课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的第一步,因而病人是否配合就成为了实习能否顺利进行和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将直接影响实习的质量在临床带教中,我们发现病人顺从性较低,愿意配合带教的病人仅占20%[1],医患沟通的障碍是其主要原因之一[2]因此,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提高临床实习效果的关键一临床医患沟通的现状1.患者及家属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法制意识亦在增强,对医疗服务和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当下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许多患者和家属把求医治病定位为消费时,对学生临床见习常有不理解的态度,认为自己没有义务成为学生实习的对象,认为这种付出对自身的疾病诊治没有任何好处,并侵犯自身的隐私权。
因此,学生临床实习采取了不配合的态度2.来自学生方面:除了医学临床知识不足外,缺乏沟通技巧的训练和缺乏信心是学生与患者沟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们在接触临床之前,大部分时间与书本打交道忽视了与人的交流与沟通,进入临床实习后,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人,而且是有疾病的人或其家属怎样同各种各样的患儿及不同文化层次和社会背景的家长打交道,获地他们的理解、信任、支持与合作?这让许多医学生倍感困惑,甚至一筹莫展3.社会医疗制度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医疗制度的不完善表现日趋突兀,而这种就医难、看病贵等社会矛盾转移到医患之间,让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大打折扣,而医疗法制的不健全,让医生行医过程中顾虑重重,稍不慎言就成法庭证供这让医患沟通困难重重二临床实习中医患沟通的必要性1.患者及家属方面:儿科服务对象多为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家属表现为心痛和焦躁不安,他们多数不同意或不情愿为教学提供服务为保证儿科临床实习的顺利进行,带教人员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身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家长的情绪在挑选和准备教学典型病例时,应事先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好,告诉他们实习行为对患儿不会造成任何损害,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有充分的准备配合临床实习工作。
从而获得详细真实的病史资料,利于病例的分析2.学生方面:医学生是未来的白衣天使,其成长经历课堂基础课程学习、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三个阶段,临床实习期是医学生从医学基础理论学习走向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是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的重要阶段实习时,要使学生明白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做为一名的合格医生的前提,是增加患者医从性,缓解医患关系的关键因此,在实习中就需要多加强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三临床实习中医患沟通的应用疾病会使患者和家属的情绪产生影响,带教人员和学生要给他们更多的精神安慰和关怀,做到“三心”即:超乎常人的耐心、慈母般的爱心、大海一样的宽容心[3]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时,要学会全神贯注地倾听病人的感受和意见,同时注重应用如下语言,使患者摆脱不良心绪,信任并配合我们带教1.安慰性语言:现在人们对美的观念越来越强烈,有的孩子往往因为疾病后造成形体的改变而拒绝实习生检查,甚至拒绝治疗这时我们应该劝慰:“哇,好漂亮的小美女(帅哥),你看你的五官长得多漂亮,现在的XX只是暂时的,你要安心养病,配合医生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日后一定比你周围的小朋友更漂亮,你说是吗?”孩子会信任的点点头,心理阴影消除以后,自然也就愿意配合我们的带教了。
2.赞美性语言: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的希望适时地赞美孩子“多聪明”、“多棒”、“多可爱”、“多勇敢”、“多活泼”等,会使每个家长笑颜逐开,协助孩子主动配合带教,接受带教行为3.鼓励性语言:有些患儿的病常反反复复,我们跟他们交流时就要多鼓励他们,告诉他们正规的治疗,孩子的病是能治愈的,但我们首先要有自信心,并举例说明,使患儿和家属对病愈充满信心与希望4.形体语言:人与人仅限于语言沟通是不够的,还要尝试应用形体语言,如: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到:走进病室笑一笑,病人床前站一站,凑近病人看一看,病孩额头摸一摸,病人小手握一握,怕生婴儿逗一逗,时间允许抱一抱,生活不便帮一帮5.询问性语言:每天利用接触病人的机会,酌情询问病人的病情,一方面了解病情收集信息,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病人的关爱,为日后选择带教病例建立良好的医患基础6.告知性语言:结合健康教育告知患儿及家长有关疾病的情况,使他们对其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转归、预防等有进一步的认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同时可获得一定的健康知识及保健知识,对自己疾病的诊治及康复有指导作用,抛弃“带教对他们的疾病诊治没有任何好处”的错误观念,使他们主动参与并积极配合带教。
7.解释性语言:当患者和家属提出各种问题时,因人而异,恰如其分的给予解释,对病人家属的提问要耐心解释,解释应与主管医生的意见一致,避免意见不统一,让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四见习带教中的注意事项1.入科实习时,带教老师除给实学生灌输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外,还应结合本科特点,教学生一些与病人或其家属交流的技巧,获取社交经验,如儿科接触患儿先拿一小玩具或甚至听诊器充当玩具和小孩子逗乐,打消孩子的疑虑、防备心理,避免患儿哭闹,取得家长信任后再开始询问病史或体格检查,这样才能把握见习内容,达到学习的目的2.沟通时应耐心倾听家属的倾诉,不要中途打断话题,给家属必要的尊重,舒缓他们的情绪,获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3.多换位思考,理解家属,与其产生共鸣,有利于医患沟通五小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际关系领域的沟通艺术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强调医患沟通在实习课中的应用,通适应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医患模式,符合病人的心理需求,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安全意识的需要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我们不断建立多样的沟通方式笔者多年来通过上述沟通艺术的探索与实践,增强了与患儿家属和间的亲和力,避免了许多在带教过程中医患间潜在的冲突,既维护了病人的利益,又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因此,带教人员必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取得患儿和家属信任为前提,掌握医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以达到与病人有效交流之目的,进一步完善医患关系,提高实习质量,完成实习目标参考文献[1]李丹,谭家亮,谢芹,等.浅谈现代社会医患关系[J].卫生软科学,2000,14(1)∶46.[2]张振东,袁东河,高体健.医学教师必读[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408-499.[3]黄文洁,谈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体会,右江医学,2004(32)5:507-508.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