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分析.doc
8页湖南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一、发呈现状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研发的、比老式材料性能更加优秀的一类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和先导,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国内始终将新材料产业列为重点支持领域,新材料产业增长态势良好,虽离材料强国尚有一定差距,但已成为一种材料大国我省新材料产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新材料总量位居全国的第一方阵,全省新材料产值1826亿元,实现增长值4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28%,占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40.6%;其中,归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产值约1000亿元、增长值290亿元全省高新技术公司中,新材料公司188家,占全省高新公司总量的20%,居第1位 一是产业基本良好形成了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硬质材料、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五个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其中先进储能材料品种最齐全、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硬质合金产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炭/炭复合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异军突起,名列全国前茅,以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为基本的新材料开发获得长足发展拥有科力远新能源、时代新材、有色控股、华菱集团、巴陵石化等龙头公司,形成了 长(沙)株(洲)(湘)潭“3+5”都市群为密集区的产业布局。
二是创新能力较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材料创新体系,拥有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等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19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中心,两院院士10多名,研发能力较强,近三年获得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奖励70多项,居全国前列炭/炭复合材料、先进储能材料、高性能铝材制备技术及铝源高效运用技术等处在国际先进水平,超硬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居国内前列,硬质合金工具产品等新材料技术原则由我省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参与制定 三是市场空间广阔近几年来,国家的汽车、工程机械、风电装备、大飞机、高速铁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我省新材料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省新材料产业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核心核心技术较少,技术集成度较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少且规模小 二、发展思路和发展目的 (一)发展思路 进一步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加速推动我省新型工业化,以装备制造、交通运送、新能源、节能环保和信息等高技术领域对新材料的需求为牵引,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重大工程为抓手,以量大面广和重大工程亟需的高性能材料为重点,巩固和提高我省优势新材料产业的地位和水平,大力哺育新兴材料,哺育具有领先全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新生长点,增进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的 到,合计投入500亿元,新材料产业实现增长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23%左右,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奉献率保持在40%以上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保持既有领先地位,先进复合材料、金属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哺育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公司10家,50-100亿元的公司20家;建设国家和省级公司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达50家,材料研发和应用技术获得新突破,年专利申请量件以上 到,新材料产业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5名,增长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 三、重点领域 根据国际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省的实际,将优先发展先进储能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做强做精先进硬质材料和高性能金属构造材料,积极哺育基本原材料的提质升级,扶持新兴材料发展,继续攻克新材料产业化共性核心技术,提高资源和能源运用率 (一)先进储能材料 环绕电动汽车和大功率储能装备对电池材料的需求和制约瓶颈,攻克比容量和比功率局限性、宽环境适应性和高安全性不强、生产自动化水平低等带来的成品一致性差、寿命短、成本高等核心技术,重点发展如下内容:一是电动汽车用大功率动力电池核心材料;二是动力型超级铅酸电池复合极板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三是全钒液流电池、燃料电池等储能器件用核心材料。
到,实现增长值220亿元 (二)先进复合材料 环绕交通运送、能源和电力、航空航天、大型舰船等对复合材料的需求和制约瓶颈,攻克基于国产原材料的超长超厚整体部件液相浸渍工艺、迅速化学气相沉积/渗入增密工艺、持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等核心技术,重点发展如下内容:一是复合材料核心原辅材料;二是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三是高性能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到,基本建立复合材料产业链,实现增长值100亿元 (三)高性能金属构造材料 环绕先进装备对高性能金属构造材料的需求,攻克大规格铝型材和锻件、大盘重钛合金宽轧带卷的生产核心技术,重点发展如下内容:一是铝、钛等高性能有色金属构造材料;二是高品质板带箔,大规格板材、型材和锻件等产品到,实现增长值230亿元 (四)先进硬质材料 重要环绕机床(车)、工程机械、装备制造、航天航空、交通运送等领域对先进硬质材料的需求和制约瓶颈,攻克超细超匀超纯粉体的合成技术、高强高韧功能构造一体化材料制备技术以及硬质材料的精深加工等核心技术,重点发展如下内容:一是超细晶硬质合金、超粗晶硬质合金、涂层硬质合金;二是高档聚晶金刚石复合片、新型超硬材料工具等产品;三是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耐高新型陶瓷材料。
到,实现增长值100亿元 (五)基本原材料 环绕优势规模基本原材料的提质升级,重点发展如下内容:一是第三代汽车板、高性能硅钢、管线钢、核电用钢等高品位钢材品种;二是有色金属材料,重要是高纯钨、钼、铅、锌、锑、铋、铜等;三是稀土金属材料,涉及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高纯氧化物和高纯金属、稀土核探测材料和新型核燃料等;四是高档炼油催化新材料、锂系聚合物、特种环氧树脂、己内酰胺、特种有机纤维、盐化工材料等化工新材料到,老式优势材料产业水平上层次、规模上台阶,新材料与优势规模原材料融合发展,实现增长值300亿元 (六)其她新兴材料 环绕哺育新的增长点,重要发展电子元器件支撑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环境和谐材料、生物基材料、医用新材料、纳米材料及其器件等,实现增长值50亿元 四、重要任务 (一)构建三类支撑平台 1技术创新平台 一是高水平建设“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为国际领先水平的综合性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和产业孵化器;二是建设 “大型交电装备复合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炭/炭复合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三是建设20多种钢铁、有色、石化等领域的国家级工程(或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以及公司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
通过技术渗入,全面带动新材料产品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引进消化吸取再创新,并梯次集成和部分原始创新,使我省的整体创新能力迈入全国前三名的位置 2共性检测平台 根据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总体布局,在五大重点领域配套建设面向产业自身且服务会的共性检测平台:一是在先进储能材料领域重点建设电池材料及电池检测中心;二是在先进复合材料领域重点建设高分子复合材料检测评价中心;三是在金属新材料领域重点建设金属新材料检测中心;四是在先进硬质材料领域提高国家级硬质合金分析测试中心技术水平;五是在化工新材料领域重点建设国家精细化工检测评价中心 3产业战略联盟 鼓励新材料公司与装备制造公司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支持组建电动汽车核心材料及应用、交通装备核心材料及应用、高性能交通用铝合金材料、工程机械核心材料及应用、有色金属钨及硬质合金、节能环保核心材料及应用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入盟公司开展新材料及其应用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推动新材料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二)发展五类产业基地 按照《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原则,国家、省、市高技术产业基地、78个省级开发区的总体布局和既有工业基本,建立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具有辐射和带动效应的新材料产业园区,提高新材料产业的汇集度:一是在长沙高开区、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建设综合性的新材料产业园;二是在岳阳云溪区和衡阳松木工业园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三是在湖南郴州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四是在湘西自治州建设锌锰等深加工产业基地;五是在湖南汨罗和永兴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
(三)实行六项材料工程 环绕我省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产业对核心材料的需求,及化工、钢铁、有色等优势规模材料产业提质升级的需要,着力扶持20多家重点公司,70多种重大项目,形成既有规模效益又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公司集群重点支持实行六大核心材料工程,有效支撑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规模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 1电动汽车核心材料工程 环绕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实行四类电动汽车核心材料工程:一是大功率动力电池能量包材料工程;二是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工程;三是超级电容器及超级电池材料工程;四是轻量化构造车体用铝合金和复合材料工程 通过本工程的实行,有效支撑我省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新能源材料产业规模的迅速增长到,形成年产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包20万台套、先进电池材料15万吨、超级电容器100亿法拉、汽车铝合金板和复合材料30万吨的生产能力 2工程机械核心材料工程 环绕工程机械对高强度构造钢、高性能刀具、耐磨材料等的需求,重点组织实行三类材料工程:一是超细晶高精度硬质合金以及超粗晶、耐磨损、长寿命硬质合金工程;二是功能梯度硬质涂层材料工程;三是精密超硬材料磨具与刀具(人造金刚石及制品、金刚石复合片、立方氮化硼复合片)、高性能工程陶瓷材料工程。
通过本工程的实行,彻底变化高性能刀具、耐磨件等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提高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水平,继续保持我省工程机械产业的优势地位到,形成年产高性能硬质合金600吨,精密超硬材料切割与磨削刀具100万套/(片)、人造金刚石精粉10亿克拉、金刚石复合片和立方氮化硼复合片500万片的生产能力 3交通装备核心材料工程 环绕交通装备应用高品位化、构造轻量化需要,重点组织实行三类核心材料工程:一是铝合金、钛合金和炭/炭刹车材料在航空航天、高档车辆上的应用工程;二是铝合金等有色金属、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车体、船体、汽车车体和桥梁等上的应用工程;三是新型高分子减振降噪材料在高速轨道交通装备、桥梁和车体上的应用工程等 通过本工程的实行,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牵引轻质构造材料跨越式发展到,形成年产5000吨高性能航空钛合金材料、1万吨高性能海洋耐蚀宽幅钛卷板、轻质车体构造材料5000套、汽车用铝材30万吨、200套复合材料船体、5000万套新型高分子减振降噪材料及其弹性元件、200吨炭/炭航空刹车材料的生产能力 4新能源装备核心材料工程 环绕新能源核心装备发展的需求,重点实行四类核心材料工程:一是超长风电叶片复合材料工程;二是核能装备用材料工程;三是全钒液流电池材料工程。
四是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工程 通过本工程的实行,为我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提供核心材料支撑,带动有关材料产业的发展到,形成年产多种型号风电叶片3000套,核电用高品质钛管5000吨,钒电池堆6万千瓦及其钒电解液2万吨,太阳能光伏电池用微细球形金属粉末3万吨的生产能力,太阳能功能薄膜材料实现产业化 5节能环保产品核心材料工程 环绕节省资源能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质量的需要,重要推动实行四类材料工程:一是环境相容和降解材料工程(高性能水性功能涂料、建筑节能材料、可降解塑料、塑料回收运用等);二是水解决材料工程(高品位环保水解决反渗入膜、新型净水材料等);三是高效输电材料工程(复合材料芯倍容量铝绞股线等);四是节能家电材料工程(高性能永磁电机磁瓦、高性能发光材料) 通过本工程的实行,提高我省节能环保产业竞争力,到,形成年产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