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课定义、形式及微课制作要求.docx
5页关于微课一、微课定义微课是指利用五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课后,不能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时间须严格控制在五分钟以内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它成功的将课堂向课前延伸,是整个学习过程变成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课中进行讨论研究应用,课后练习复习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课前学生学什么,思考什么问题,课上讨论什么,怎样分配任务都是教师要思考,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准备好的二、微课制作(一)微课制作流程:选题一一教案编写一一制作课件一一教学实施与拍摄一一后期制作——教学反思(二)、微课制作要求:微课保证画质清晰,视频中有作者本人头像或画面;文字内容正确无误,无科学性、政策性错误;声音清楚,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讲解精炼采用电脑录制,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辩率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
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文件大小不超过20M)三)时间须严格控制在五分钟以内四)微课片头显示标题、作者、单位、微课适用对象及微课所属学科、教材、单元、知识点等信息,微课标题以知识点命名五)微课选题得当,具有针对性,适合于多媒体表达,避免“黑板搬家”现象选题应围绕日常教学或学习中典型、有代表性或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用传统方式解决的问题进行设计六)微课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围绕选题设计,突出重点、难点;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组织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具有针对性地解惑、启惑,能够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问题,同时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三、微课与传统课堂(一)、微课与课堂教学区别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区别于一对多注重教师教的课堂教学,微课类似于一对一注重学生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微课要避免黑板搬家,而是解决用传统教学很难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二)、微课与传统视频课区别相较于传统视频课的资源封闭、资源固结、难以修改、教师教为主,显然微课有着自身的优点,诸如易搜索、易传播、应用范围广,同时微课的录制对象、学习对象可以是任何人。
四、对微课的认识微课一种陌生而又熟悉的教学教研形式:微,是相对的,微课,也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整堂课而言但毫无疑问,微课是一种新鲜的事物,可以肯定地说,有很多老师还没有听过这个名词,至少还没有接触过这种教研活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高安教育的领风气之先如果我们要了解一个青年老师的教学,也可以用微课方式来进行,特别是在我们今天生活节奏加快的时候目前我们的微课表现形式大抵有两种,一是具体而微,即有完整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只是没有学生的参与或者学生的参与不充分,目的是为了展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或者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从这一点来说,有点类似于说课,但又比说课更具体,更现实,更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一是一个微小的片段,即通过录制一个教学片段来表现教师对教材的处理特点、对某个教学重点的教学处理或者对某个教学难点的突破技巧另一种是老师的教学、学生的表现完全真实,但只是展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或者老师是怎样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或者是老师是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象征手法的不管是哪一种微课,与原来的全课堂展示,最大的不同不在于时间少,多则二十分钟,少则七八分钟,更在于目标集中,目的单纯。
从微课的表现形式上,我们可以看出,微课出现的目的,可以从教学的主体性上分析即教师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从教师的角度上说,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学习借鉴,一是为了诊断改进这无疑是现在情境下教学和教研的一种先进手段如果我们撇开纯功利性,微课真的是可以带给我们一种新鲜的感受和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教研形式我们通常会说一句话,语文教师本身就应该是语文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上次在全省青年语文教师优质课比赛的点评上说了一句话:希望我们的每一个老师都能有底气的说一句话,"我就是语文"这也好比语文教材和别的教材的不同,别的学科的教材,学生、老师关注的只是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没有那个数学或物理老师会带领学生学习教材中的语言,但语文不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习语言所承载的内容,更要学习承载内容的语言本身,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即对语文教材内容的处理、选择,为什么同样是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甚至是同一个老师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班级,教学内容会有很大的不同这里不作展开'废话有很多种,浅层次的废话是重复罗嗦的话,一是口头禅,一是简单重复的话,深层次的废话是不需要老师讲,我们的老师却生怕学生不懂而讲的话,更高层次的废话是老师本可点拨一下就行的问题,我们的老师却包办代替。
要解决这种废话问题,一个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微课,什么也不管,只是关注老师的语言,先从消灭浅层次的废话入手,再思考解决深层次废话的问题,这比那种录制整堂课,再来关注语言问题效果可能要好得多这又有点像我们批改学生的作文,对一篇具体的作文,我们很难做到只关注某一点而不受到对整篇文章的评价尽管我们会对学生说,这次作文的目的是训练审题或者结构或者材料,但在最后给分的时候,并不会只从这个具体的训练点给分,如果它的审题不好,或者语言重复罗嗦,缠夹不清,即使训练点再好,得分也未必会高但如果进行片段作文训练,情形就会不一样通过微课来进行素质训练也是这个道理解决教学语言问题如此,解决导语设计也是这样应该说,微课的出现,对一个老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自我诊断方式,提供了一种更简单、直接的学习途径,也为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介,还为我们每一个老师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一种更好地反思方式,因为微课,我们的反思会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微课的出现,对所有今天在教书的老师,都会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学生的学习可以不再以我为主,它还可以在学习网站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老师尤其是我们语文老师,也许会成为一个更尴尬的角色学生会觉得我们更加可有可无。
但语文教学的功能,又不应该是这样的纯功利性语文学习需要熏陶,但微课的学习又完全失去了老师的熏陶和示范但愿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