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标准编写模板.doc
4页课程标准编写模板(排版格式要求)课程标准编写模板(排版格式要求)页面设置:左 2.5㎝,上 2.5㎝,右 2㎝,下 2㎝;每页 40 行,每行 42 字符正文左对齐,首行缩进 2 字符《××××》课程标准(四号黑体,居中、段前空 0 行,段后空 0.5 行)一、前言(小四号黑体,段后空 0.5 行)(一)课程基本信息(五号宋体加黑)(一)课程基本信息(五号宋体加黑)1.课程名称:(五号宋体)2.课程类别:(五号宋体)3.课程编码:(五号宋体)4.学时:(五号宋体)5.适用专业:(五号宋体)(二)课程性质(五号宋体加黑)(二)课程性质(五号宋体加黑)对课程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做定性描述 (五号宋体)(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五号宋体加黑)(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五号宋体加黑)1.课程设置的依据(五号宋体)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五号宋体)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五号宋体)4.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五号宋体)二、课程目标或预期学习成果(二者选择其一) (小四号黑体,段后空 0.5 行)(一)总目标(五号宋体加黑)(一)总目标(五号宋体加黑)(二)具体目标(五号宋体加黑)(二)具体目标(五号宋体加黑)1.知识目标(五号宋体)2.能力目标(五号宋体)3.素质目标(五号宋体)三、内容标准(小四号黑体,段后空 0.5 行)项目一(任务一或主题一或模块一等):项目一(任务一或主题一或模块一等):××××××(五号宋体加黑)(五号宋体加黑)知识内容要求(五号宋体居中)能力与素质要求(五号宋体居中)1.2.…(表中文字全部(五号宋体)1.2.…(表中文字全部(五号宋体)项目二(任务二或主题二或模块二等):项目二(任务二或主题二或模块二等):××××××(五号宋体加黑)(五号宋体加黑)知识内容要求能力与素质要求1.2.1.2.…(表中文字全部五号宋体)…(表中文字全部五号宋体)……四、实施建议(小四号黑体,段后空 0.5 行)(一)教学组织(五号宋体加黑)(一)教学组织(五号宋体加黑)可从教学方式、教学具体内容的选择、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等方面描述。
(五号宋体)(二)教材编写(五号宋体加黑)(二)教材编写(五号宋体加黑)可从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呈现形式等方面描述 (五号宋体)(三)教学评价(五号宋体加黑)(三)教学评价(五号宋体加黑)可从评价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描述 (五号宋体)(四)教学资源(五号宋体加黑)(四)教学资源(五号宋体加黑)可从文字、多媒体、网络、实验实训条件、参考文献等方面描述 (五号宋体)五、附录(小四号黑体,段后空 0.5 行)(一)编制依据(五号宋体加黑)(一)编制依据(五号宋体加黑)正文(五号宋体)(二)编制人员(五号宋体加黑)(二)编制人员(五号宋体加黑)正文(五号宋体)课程标准编写模板(内容编写要求)课程标准编写模板(内容编写要求)《××××》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方案中规定全名为准)2.课程类别:(公共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素质拓展课)3.课程编码:(全院统一编码)4.学时:(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方案中规定学时为准)5.适用专业:(写明适用每个专业名称)(二)课程性质(五号宋体加黑)(二)课程性质(五号宋体加黑)(对课程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前后课程衔接关系等作定性描述。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五号宋体加黑)(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五号宋体加黑)1.课程设置的依据(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表述本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中某一岗位能力培养的关系)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阐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方向、思路)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应从人才培养方案中某一具体培养目标(知识、素质、能力)出发,阐述本课程目标从何而来、内容由什么而定)4.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以上所确定的课程目标通过怎样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来实现,重点强调课程目标实现的路径、方法、过程)二、课程目标或预期学习成果(二者选择其一,不能交叉使用)(一)总目标(主要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的培养目标及方案中的课程目标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一)总目标(主要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的培养目标及方案中的课程目标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应能反映整个课程的内容框架和深度)应能反映整个课程的内容框架和深度)(二)具体目标(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着重课程的知识要求)2.能力目标(着重课程的能力要求)3.素质目标(着重课程的素质要求)三、内容标准项目一(任务一或主题一或模块一等):项目一(任务一或主题一或模块一等):××××××知识内容要求能力与素质要求1.2.…(用能陈述、能解释、能叙述、能说能陈述、能解释、能叙述、能说出出、能说明、能说出、能知道等词语表达对主要知识点的要求,可根据内容重要程度用不同的词语描述要求)1.2.…(对能力对能力:建议使用“能能……、会、会…”…”等动词表达对“主要操作、应用、计算、分析、编制、绘制…”等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型能力的要求,可根据能力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动词描述要求) ;(对素质对素质:主要从团队协作、吃苦精神、创新精神、规范标准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提出要求,应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简单描述,融素质教育于所有教学过程之中)项目二(任务二或主题二或模块二等):项目二(任务二或主题二或模块二等):××××××知识内容要求技能与态度要求1.2.…(写法同上)1.2.…(写法同上)……说明:从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到课程内容标准的写法,应是逐步细化、逐步明晰的过程,从宏观到微观,从远及近,到内容标准时应细化到课程教学内容的广度及深度。
按“任务×、主题×或模块×” ,一门课程只能选一种体例,不能前后不一致四、实施建议(一)教学组织(一)教学组织可从教学方式、教学具体内容的选择、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等方面描述体现如何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整体设计的总体思路框架(五号宋体)(二)教材编写(二)教材编写可从课程特点出发,提出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体现教材特色,构建内容体系包括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呈现形式等方面描述 (五号宋体)(三)教学评价(三)教学评价以教学效果评价为主体,主要针对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设计评价的内容、评价形式、评价方法和操作步骤等方面评价方法要切实可行,紧扣课程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应能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五号宋体)(四)教学资源(四)教学资源以教与学两个方面提出相关教学资源,包括规范标准、主要参考书、期刊、网站(各级精品课程网站、相关专业网站) ,多媒体资料、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 (五号宋体)五、附录(一)编制依据(一)编制依据体现本课程标准编写时所依据的材料、文件、标准等二)编制人员(二)编制人员包括课程建设团队名单、执笔人、审核人等。
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参照上述格式要求及内容要求进行编写,重点强调能力与素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的应用,整体标准主要体现学生在本课程中“练什么、做什么,怎么练、怎么做,完成什么成果,提练什么、做什么,怎么练、怎么做,完成什么成果,提交什么成果、怎样考核评价交什么成果、怎样考核评价”等,应实际工作任务为主进行设计与实施,突出工学结合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