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4-2025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13页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合调研试题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古人言及的“筋骨”,大都指向支撑艺术形式的核心价值或是内在精神,即我们常说的精神凝聚力、思维立足点抑或更为简明的“文眼”等概念从表达方式上看,文化先贤在总括一个时代的文学筋骨时,多选用言简意赅的词汇勾勒其整体面貌诸如唐诗主情、宋诗主理之类,概括的既是情感之韵味,也是思理之意趣可见,人们往往把“筋骨”理解成某种思想的代名词,进而从时代精神、人文关怀、道德立场等向度展开言说无论是人的筋骨还是文的筋骨,都由“骨”与“筋”组构而成,两者承担的功能亦有所区别对一部诗歌作品来说,“骨”就是维持一首诗、使它看起来成为诗歌的要素,可以理解为诗的形式如果要支撑起诗歌的肉身(内容),“骨”就需要具备相当的质量和密度,彰显出属于诗的形态,诸如分行等核心特征,均缺一不可同时,诗歌的“筋”或者说“筋脉”可以使固定在形式中的文字运动起来,接续行与行之间的意义,使之贯穿为一个气韵流畅的整体,从而打造出诗歌的思想性当“筋”与“骨”整合为“筋骨”时,它理应指涉那种能够撑起文本所有精神性意义的力量。
尽管这个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太可能形成统一的结论,但笔者还是认为,诗歌的筋骨便是活跃于字里行间的精神主体形象,是灌注了诗人所有思想观念的那位抒情者借助内在的抒情者或者精神主体形象,作家可以从容地组织视觉材料、抒发情感、展开哲思,也能够经由这一形象深入他所身居的时代,与之产生角度殊异的对话考量诗歌的筋骨,正可观测诗人如何各具匠心地设置和安排主体形象,使之充当时代与心灵之间的中介节选自卢桢《文学之筋骨与诗歌的力量》)材料二:真正有筋骨的作品,重要的还在于是什么让作品立起来,它是一种语言的质地,一种思想的力量,一种精神的超越感而在情感上,我们往往觉得能打动我们的作品,即为有筋骨的作品,这只是针对个体而言的标准,就文学的公共性而言,其经验必须共情于普遍的人生,那是让写作得以获得共鸣感的砝码也许诗歌的筋骨在于语言的创造性与出其不意之美,戏剧的筋骨在于恰如其分的矛盾冲突与内在的对话性,散文的筋骨则在于作者的真情实感与独特文学性的融合,而长篇小说的筋骨更强调史诗般的恢宏格调和历史纵深感在短篇小说这一文体中,我们很难判断其筋骨的立足点之所在,因为短篇小说更接近诗,它并非要在固定篇幅内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呈现人生的一个横截面。
在这个横截面上可以打开文学生产的方式,那里面有筋骨所依赖的毛细血管和骨架格局,这同样关涉到作家确立自身叙事空间的技艺和方式,它是筋骨之一种胡适早在《论短篇小说》中说:“横面截开一段,若截在要紧的所在,便可把这个‘横截面’代表这个人,或这一国,或这一个社会胡适对短篇小说的认知是有其道理的如果说短篇小说就是人生的横切面,从哪里截取是最能考验作家的,它不仅指涉一个作家的视野和眼光,同样也决定了他如何将个人经验对接时代之变,这才有胡适的论述中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精神关联性这种从小角度切入个体经验内部的方式,正契合了短篇小说所要求的精巧与微妙叙事我们所熟悉的欧·亨利、莫泊桑等外国短篇小说家,他们的作品可能更注重技巧,像《麦琪的礼物》和《项链》中对故事开头和结尾的经营,都是有道可循的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之所以能吸引人、打动人,可能还在于他不是那么匠气,他会在人生的横截面上讲一个好故事,像《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脖子上的安娜》等,都无不在人物形象上强调典型性,这种人物形象更像一种精神装置,能召唤出我们对人世理解的艰辛与困苦而像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我们分到了土地》,以简洁的语言和镜头般的场景见证了农民分到贫瘠土地后的无奈,这可能无关题材和主旨,更在于作家本人反映时代所依循的审美维度。
作家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切入人生的横截面,看似靠感觉,实际上还是在于价值观和独特的美学立场独特的美学就是让作品得以立起来的筋骨,它不仅包括内敛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更重要的是一种叙事的节奏和气息,作家要以此写出生活中诸多的可能性节选自刘波《在人生的横截面中显现的文学筋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诗主“情”,宋诗主“理”,这是对两个不同时代诗歌“筋骨”的言简意赅的表达,也指出了它们在情感韵味、思理意趣上的不同侧重B.诗歌“筋骨”可理解为一种精神主体形象,诗人经由“筋骨”可从容地组织视觉材料、抒发情感,读者可通过 “筋骨”体会诗人的匠心C.如果我们将短篇小说视为人生的横切面,那么从哪里截取,则考验着一个作家的视野和眼光,同时也考验着作家应对时代之变的能力D.相较于其它文体,短篇小说难以判断是否有“筋骨”,在于它并非要在固定篇幅内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呈现人生的一个横截面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优秀诗歌的“筋骨”由“骨”与“筋”构成,两者功能虽不同,但都不可或缺B.一部真正有筋骨的作品,能够获得广泛共鸣,在于其经验可以共情于普遍人生。
C.作家对人生横截面的选择,既依赖个体感觉,也仰仗价值观与独特的美学立场D.短篇小说的精巧微妙,既体现在叙述技巧上,也体现在对人生横截面的截取上3.下列分析,不能作为证据支撑材料二中胡适在《论短篇小说》中表达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促织》以“蟋蟀”为切入点,写了成名一家大起大落的悲喜剧,折射了社会的黑暗B.《百合花》写通讯员向新媳妇“借被子”这一生活化的场景,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 C.《荷花淀》中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夫妻话别的场景,塑造了觉醒与成长的劳动妇女形象D.王愿坚的《党费》别出心裁,从缴纳“党费”这一情节刻画地下工作者对党的忠诚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充分体现出宋诗“以筋骨思理见长”的特点,结合材料,谈谈其“骨”与“筋”的具体内涵4分)5.如何才能创作出有筋骨的文学作品?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材料一:后花园萧红后花园一到五月,就开出了各种花,耀眼的耀眼,散着香气的散着香气六月里,后花园更热闹起来了,蝴蝶飞,蜻蜓飞,螳螂跳,蚂蚱跳大红的外国柿子都红了,茄子青的青、紫的紫,溜明湛亮,又肥又胖,每一棵茄秧上结着三四个、四五个。
玉蜀黍的缨子刚刚才茁芽,就各色不同,好比女人绣花的丝线夹子打开了,红的绿的,深的浅的……那些蝴蝶乱纷纷的在那些正开着的花上闹着临着后花园,有一座冷清清黑洞洞的磨房磨房里的磨倌冯二成子三十多岁,尚未结婚,头发白了许多,像是个年轻的老头他没有朋友来访,也不去访别人,他只知道自己是个磨倌,拉磨之外的事都与他毫无关系磨眼上的麦子没有了,他去添一添;漏下来的麦粉满了一磨盘,他去扫一扫;小驴的眼罩松了,他替它紧一紧除了这一点工作,冯二成子多半是站在罗架上,打着梆子,从午间打起,一打打个通宵一天早晨,冯二成子在院子里刷着小驴,偶一抬头看见了隔壁赵老太太的女儿,跟他站了个对面看着她向日葵花似的大眼睛,冯二成子就无缘无故地心跳起来从那之后,他虽不常见赵姑娘,但觉得好像天天见面一样尤其在深夜,他常常听到隔壁的笑声有一天,他打了一夜梆子天亮了,他刚躺下就听到隔壁女孩的笑声,他赶快抓住被边把耳朵掩起来,但那笑声仍旧在他翻了一个身,可仍旧不能睡这一天,他躺在那里十分悲哀,他把自己的生活回想了一遍他想起母亲来看过他,临走时流着泪叮嘱他好好做事他想起母亲说身子不太好,一旦一口气上不来,叫他不必跑回家他记得当时母亲瘦得厉害,也咳嗽得厉害,他抱着母亲哭了。
他记得母亲回到乡下不久就死了,他还是回去了,和哥哥一起送的……想着想着,他昏昏沉沉地要睡了去,但又被惊醒了,好几次都是这样他觉得是邻家女儿惊动了他,他在梦中羞怯怯地红了好几次脸这一年八月十五,赵老太太让女儿给冯二成子送来一个月饼他接过月饼,因为难为情,想说一声谢谢也没说出来,回身就进了磨房磨房比平日更冷清了,冯二成子迷迷昏昏地吃完了月饼,靠着窗子,一无所思的往外看着花园,但好像什么都是空的他的眼里充满了亮晶晶的眼泪,他的心中起了一阵莫名其妙的悲哀他羡慕跳跃着的活泼的麻雀,他妒恨咕咕叫的悠闲的鸽子他仿佛被卷在旋风里似的,迷迷离离的被卷了半天,而后旋风把他丢弃了世上竟有这样的人他爱了她,但又觉得自己身份太低,根本配不上她他只能偷偷地对她寄托一种心思,可她根本不晓得有这么一回事不久,那姑娘出嫁了婆家来娶新媳妇的那天,打着锣鼓,吹着喇叭,就在磨房外的花园里姑娘穿了大红的衣裳,满手抓着铜钱,被人抱上了轿子冯二成子把头伏在梆子上,闭了眼睛,一动也不动一直到那轿子走出几里路之外,就连被娶亲惊醒了的狗叫也都平静下去时,他才抬起头来那姑娘出嫁以后,冯二成子常常到老太太的房里坐一坐他不知为什么总把老太太当作了亲人,早晚相见时,总是彼此笑笑。
这样过了没多久,赵老太太也要搬到女儿家去了他帮着老太太把东西装上了车,还牵着拉车的大黑骡子送了一程送到郊外,老太太催他回去,他说再送一程他向着前面放着大步,大有一去就不回来的样子回来的时候,冯二成子觉得这路比去的时候不知远了多少倍,他还不时转回身去看不知为什么,他觉得这次送赵老太太比送自己的亲娘还难过路上,他往四方望一望,他望到的,都是在劳动着的,都是在活着的:赶车的赶车,拉马的拉马,割高粱的割高粱他不能明白,这都是在做什么;他不明白,这都是为着什么他想:到了终归,你们是什么也没有的随后,他遇上一些推手车的,挑担的,他也用奇怪的眼光看着他们:你们是什么也不知道,你们只知道为你们的老婆孩子当一辈子牛马,你们都白活了冯二成子这一路上所看到的几乎全是这一类人他走得很慢,终于没有了气力他找到一片树林,伏在地上哭了不知多久他想到了那天早晨与他站了个对面的大眼睛,他感觉到那眼睛是含着无限情意的,他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发现但现在都完了,永久不会重来了他呆呆地坐着,二更之后心里渐渐宁静那前前后后的事,他似乎都忘得干干净净了晌午送赵老太太走的那回事,也似乎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现在他觉得人间并没有许多人,所以彼此没有什么妨害。
以后两三年,每到夏天,后花园里的花草又是那么热闹,但依然少有人来不知多少年,园主老死了,后花园也拍卖了新主人常常来磨房的窗外,看磨倌怎样打他的筛罗,怎样摇他的风车而冯二成子仍旧在那磨房里平平静静地活着一九四〇年四月(有删改)材料二:这些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正如无声的言语一样,非由诗人画出它的形象来,是很不容易觉察的然而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鲁迅《几乎无声的悲剧》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没有朋友来访,……拉磨之外的事都与他毫无关系通过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写出了冯二成子性格冷漠、孤僻B.冯二成子回忆母亲探望和离世的片段,既写出他因赵姑娘的笑声无法入睡,又表现出冯二成子对亲情、爱情的渴望C.小说结尾写冯二成子仍旧“在那磨房里平平静静地活着”,呼应开篇,体现出冯二成子走出人生困境回归平静生活D.小说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勾勒出了冯二成子的生存困境,并以此对普通人的生存意义进行思考和追问7.关于文题“后花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描写后花园的生机勃勃,与磨房的冷清阴暗形成对比,展示冯二成子内心的凄清、孤独。
B.后花园里有美好的景物和爱慕的姑娘,表现了冯二成子对美好生活、纯真爱情的向往和追求C.“后花园”寄托了冯二成子对赵姑娘的相思,但园子少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