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金融基础复习资料.doc
32页第四章 金融基础复习资料前言金融就是 第一节与资金相关的概念有:资金的表现形式—— 资金融通的方式—— 资金融通的价格—— 资金在国际间融通的价格—— 第二节与融通相关的概念有:帮助融通的机构—— 资金融通的市场—— 资金融通的载体—— 资金融通的监管—— 第三节国际金融问题:第一节 货币与信用(与金融相关的四个基本概念)第一单元货币一、货币的功能与分类(重要)(一) 货币的功能(练习册1、2)1、交换媒介:使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以最高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进行;2、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衡量一切商品和劳务的工具,成为价值的计算单位;3、储藏手段:货币体现为一般购买力,是一种方便的价值贮藏手段;4、延期支付或将来支付的标准:货币在实际价值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思考:以下情况货币执行的是上述哪些功能? 买衣服、发工资、交税、贷款、标价、还款(二)货币的分类(练习册22)1、实质货币。
实质货币通常成为商品货币,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货币形式实质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用作货币与用作非货币的价值相等 ;实质货币价值要保持与其非货币价值相等2、代表实质货币代表实质货币可以随时向发行人——银行或政府兑换贵金属3、信用货币现行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有:纸币、劣金属铸币,以及银行的支票存款4、准货币如银行存款(包括邮局的的转存款)中的定期存款(包括可转让定期存单)、通知存款,虽然不能凭票支付,但一般也可以提前支取变现,构成现实的支付能力这些金融资产,由于很容易变现,可以视为近似货币或准货币短期政府债券、具有先进价值的人寿保险单、外币存款、外汇信托资金及外币定期存单,甚至在证券市场上流通的股票、长期债券等都可以很快的货币化,也可以看作是准货币二、货币层次(货币的实证定义)(一)我国对货币层次的规定(重要)1、货币对供应量层次的意义:(新增内容,P213)(1)有利于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决策,对不同货币领域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控制(2)有利于中央银行分析经济的动态变化2、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练习册5)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机关团体、部队的活期存款+农村活期存款+其他活期存款M2=M 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机关团体、部队的定期存款M3=M2=财政金库存款+银行汇兑在途资金+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M1就是所谓的狭义货币,M2就是所谓的广义货币3、流动性(新增P214)(重要)流动性就是资金面宽裕与否的情况流动性过剩:货币投放量过多,多余的资金寻找投资出路,出现投资过热的现象。
流动性过剩的判断指标: 广义货币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三、货币的价值(新增P215)(重要)(8、10)(一)货币的对内价值:货币的交换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货币购买力指数=1/物价指数(二)货币的对外价值:一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四、货币本位制度(一)货币本位制度的意义与特点(9、131、货币本位:货币的标准和计量单位2、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法偿性(即法律赋予强制流通的能力);一切交易行为的最后支付工具(二)货币的本位制度(14、15、128)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金本位(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纸币本位五、通货膨胀(重点)(练习册32、33、34、35、36、37、38、40、59、134、135、136)(一)通货膨胀的分类 1.根据物价上涨的速度,通货膨胀可分为缓行的通货膨胀、疾驰的通货膨胀和恶性循环的通货膨胀三类1)缓行的或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缓慢的上涨,每年上涨率约为2%~3%,货币价值每年下降很少,不容易感到物价上涨的压力2)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加速,政府已不易控制,居民对货币的信心逐渐消失3)超级或恶性循环的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迅速,货币价值不断下降,人们完全丧失了对货币的信心,开始抢购物资和外币,货币基本丧失了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标准的功能。
2.按通货膨胀的原因(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需求和投入需求的增长超过了商品与劳务供给量的增加,导致商品与劳务供不应求,物价上涨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原材料按、燃料等投入价格和工资等成本上升,而生产效率不变引发的物价上涨3)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在开放经济中,由于一国经济与国际市场密切相关,当国际市场上存在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的现象时4)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均衡的状态下,由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引起的通货膨胀①需求结构转移型通货膨胀;②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③斯堪的纳维亚型通货膨胀二)通胀的效应1.关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不同观点,存在促进论、促退论和中性论三种观点;2.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通货膨胀和失业在短期内存在的交替关系,而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对失业基本没有影响3.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影响:财富从债权人手中转移到债务人手中;4.通货膨胀削弱了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功能:降低了经济效率(三)通货膨胀的治理1.减少货币供应量2.控制社会总需求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4.一直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一些诸如限价、减税、指数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六、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重点,此内容了解)(一)通货紧缩原因1.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2.周期的变化3.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4.结构失调二)通缩的影响1.导致总需求不足2.影响货币的正常运转3.社会动荡因素的增加三)通货紧缩的治理:事实扩张的财政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二单元 信用一、 信用(一) 信用概念:以现在的资源(商品或货币)恢复将来支付的一种承诺二) 信用的表现形式(能够判断各种形式属于哪一种信用)(19、20、21、132、133)1.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时,以延期支付和预付形式提供的信用,主要形式有:赊销商品、委托代销、分期付款、预付定金、补偿贸易2. 银行信用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主要形式有:存款和贷款3.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债务人,从社会上筹措资金来解决财政需要的一种信用形式,主要形式有:国债4.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主要形式有分期付款、消费贷款、信用卡5.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二、 信用的创造(货币的创造)(注意以下几点:存款多倍创造的公式,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概念,货币乘数的公式)1、存款货币的创造(1)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练习册24)①原始存款:银行通过以现金存入和中央银行各种贷款而增加的存款;②派生存款:银行通过贷款或证券投资所引申的存款;(2)存款货币的创造:为了便于分析和理解,先做如下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为20%;每家银行都不保留超额准备金;结算全部采取非现金转账结算;没有从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的转化;现假定某人将向中央银行出售政府债券所得的1000元现金(或支票)以支票存款形式存入A银行,则:资产 A银行 负债准备金 +1000 支票存款 +1000A银行此时可以发放800元的贷款,假定A发放800元的贷款,借款人用它来向某一供货单位购买产品,供货单位收到款项后以支票存款形式存入B银行,则: 资产 A银行 负债 资产 B银行 负债准备金 +200贷款 +800支票存款 +1000准备金 +800支票存款 +800同理,B银行此时可以贷放640元的贷款,这一过程一直继续下去,直到整个银行系统没有超额准备金的存在,这一过程为:整个银行体系存款货币的创造银行支票存款增加额贷款增加额准备金增加额ABCDE…1000800640512409.6…800640512409.6327.68…200160128102.481.92…合计500040001000如果原始存款用R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用表示,假定初始准备金增加为,那么整个银行系统的支票存款增加额为:如果用k(存款乘数或派生乘数)表示增加支票存款额与增加原始存款倍数,则:2、全部货币量的创造(练习册26、27、28、29、30、64、65、66、67)(1)基础货币:原始存款的源头①基础货币B:流通中的现金C和银行准备金R的总和:(重点)②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再贴现及再贷款 ①财政贷款或透支 ②各种证券 ③金银外汇储备 ④其他资产 ⑤流通中的现金 C银行准备金存款 R财政存款 ⑥其他负债(包括资本) ⑦★直接发行通货★变动黄金外汇储备★实行货币政策(主要是公开市场业务)(2)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扩张的倍数(练习册4、)①货币乘数m: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是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之比; 其中B为基础货币,M1为货币存量,rd为活期存款的准备率,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t为定期存款比率,e为超额准备金比率,k为通货比率例:如果基础货币为10亿,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4%,定期存款比率为20%,超额准备金率为5%,通货比率为15%,那么货币存量为多少?(关注,基础P235)第三单元 利率(60)(一) 利率的分类1. 按计算利息的时间单位的不同,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42)2. 按利率是否随市场规律自由变动,利率分为市场利率和官方利率3. 按利率在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利率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4. 按利率是否考虑了通货膨胀的因素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重要)(44、47)1+Rn=(1+Rv)(1+Pe)5. 根据对不同的贷款对象执行不同利率水平的情况来划分,可划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二)利率体系(139)利率有差异的主要因素有:不同规模贷款项目的管理成本不同;债务的风险程度不同(资本风险、市场风险、债务流动性的差异、债务的税负差异)(新增内容)(三)我国当前的利率体系(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