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阶段中学生信仰情况调查 报告.docx

25页
  • 卖家[上传人]:镜花****ul
  • 文档编号:114582462
  • 上传时间:2019-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56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现阶段中学生信仰情况 调查报告 一、概要 (一)背景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这个转型,是指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这种转变,必然带动社会结构的改变,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也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青少年更不例外 我国的社会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社会中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社会风险也逐步加大就目前来看,我国已经步入了一个高风险的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与道德缺失和信仰危机、贫富差距拉大与分配不公、平均主义心态与仇富心理、政府公信力下降导致的社会信任危机、由社会中不确定因素引发的社会焦虑与浮躁情绪、社会竞争压力加剧、社会保障滞后、腐败问题严重、社会控制功能弱化、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偏差、失业和就业压力增大、离婚率攀升导致家庭不稳定、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社会上的学历崇拜与学历霸权以及因 教育 、医疗、住房等问题引发的新一轮贫困等等,这些社会风险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社会领域中可能导致社会冲突和社会不稳定的各种可能性因素大大增加。

      中国过去的农耕社会,家庭观念极强,群体利益(国家、集体、家庭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念一直占主导地位,并由此形成重义轻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观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集体利益被进一步强化,人们的信仰崇高而唯一,个人的理想、荣誉甚至一切都服从于国家的利益在道德方面,大公无私(至少是先公后私)、拾金不昧、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等观念被广泛认同进而成为社会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社会转型开始后,新旧文化发生冲突一方面,市场经济刺激了公众的物质欲望,个人奋斗、崇尚金钱、追求时尚、鼓励消费的市场经济某些观念又被过分放大,导致传统文化中道德伦理和信仰方面的约束力下降,而维系市场经济的诚信、公平原则和契约精神则尚未深入人心进而成为秩序由此,造成社会道德失范于是,一些人充分利用政策的空隙和法律不健全而急剧卷敛财富ldquo;有钱就有一切”被不少人奉为信条,色情、暴力、黑社会、虚无、迷信等黄色、黑色、灰色文化盛行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因此,在实践中难免出现诸多问题有的地方为了经济利益,将革命烈士陵园拆掉了;有的机关将员工的出生年月日等资料拿给算命先生,以决定哪些人留用、哪些人调岗;不少医院见死不救,只有先交高额押金才去抢救病人;一些单位为了追求所谓效益,将大批中年以上员工一刀切地裁掉,然后廉价雇佣年轻人……这种种行为,反过来又进一步打击了人们的信仰,让许多人坚信“只有钱是真实的”。

      道德严重滑坡是这些年来中国出现的一个让人感到措手不及的问题有学者认为,现代中国人生活在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期,陷入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主要表现在道德评价失范、价值取向紊乱、各种非道德主义泛滥、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贫富差距,但这个差距一定要控制在一个度上,如果达到悬殊的程度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我国的社会转型,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它使弱势群体要面临不同的社会排斥,并使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信心从衡量反映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来看,按照许多学者的测算,如今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5,并以每年0.01的速度提高按世界通常标准,基尼系数超过0.4则为警戒状态,如果达到0.6则属于社会动乱随时发生的危险状态了 社会转型是青少年成长的大背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要面对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对青少年的信仰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生活态度、行为方式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了解在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的信仰现状及信仰形成因素,探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意义重大 (二)调研过程及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以编辑部最近一年来采访获取的 信息 为辅,为了报告的完整性,也采用了极少量多年以前采访的信息。

      本次调查重点围绕当今中学生道德及信仰现状、信仰形成的环境等问题展开 A时间 调查问卷工作于今年9月初启动,9月10日完成出题工作,9月14日之前完成发放工作,9月27日收回机读卡,10月10日完成统计,10月16日完成报告 B问卷发放数量 5100余份 C问卷发放地域 问卷调查涉及全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即北京、河北、河南、黑龙江、辽宁、湖北、山东、山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宁夏同时,《中学生》杂志在网上也定向发放了问卷 问卷发放学校包括大城市、中等城市、县城、乡镇四种不同地域的学校大城市包括北京、广州、武汉、青岛、郑州、太原等,中等城市包括潍坊、淄博、菏泽、唐山、临汾、运城、吕梁、驻马店、泉州等 D问卷发放对象 问卷发放的主要对象为初二学生(约占68%),少部分是初一学生(约占27%),另有一小部分高中学生(约占5%) E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回收问卷4200余份,其中有效问卷3948份,180余份回卷因未使用机读卡而没有进入统计。

      F问卷基本内容 学生的基本情况,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信仰、道德操守现状及形成因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因素,阅读情况 (三)结论 从问卷调查以及我们最近一年来的采访发现,多数初中学生认可道德操守、多数初中学生有自己的信仰,令人欣慰但调查数据也显示,有信仰的初中学生比例并不高 调查显示,社会问题对中学生的道德操守和信仰的形成影响很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其信仰、道德操守似乎越淡漠 调查显示,对学生树立道德操守和信仰与学校和家庭密不可分,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但现实中,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和共青团工作存在很多问题 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深化改革,努力改变社会大环境是青少年能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因素在社会大环境尚未有大的改观的情况下,要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抛弃竞技教育体制,以充分发挥学校在教育青少年成长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团员的继续教育,中学团的工作要与社区结合起来,发挥社区作用,承担对未成年人闲暇期间的教育 二、主报告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的数据,再加上平时采访、与中学生座谈的情况,我们对中学生道德现状、信仰现状、中学阶段在信仰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帮助中学生树立信仰等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现阶段中学生道德与信仰状况 因为好朋友转学走了,她的好友忍受不了分离的痛苦而放弃自己的生命;某学生因为养的一只小鸟死了,他会承受不了打击而自杀;某学生因为怀疑老师背后讲他的坏话,就会一把火烧了老师的家;父亲靠卖血供养儿子读书,儿子却因沉迷网络被学校除名;某学生要同学帮他作弊被拒绝,他竟然实施报复,要了同学的命;某学生父母离婚,他会选择雇人殴打自己的父母……这些发生在中学生中间的事,让无数人发出“我们的学生怎么了”的感叹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个案记录了很多中学生的极端行为,但当代中学生的道德风貌仍然是积极向上的问卷调查显示,涉及道德品质方面,被多数调查者的选择是令人满意的 1.多数初中学生有良好的道德意识,令人欣慰 “当你遇到因失去生存能力而流浪乞讨的人,你通常会怎么办”,这是问卷里的一个问题,结果显示,回答“每次都给予帮助”的770人,占23.6%;回答“帮助过,但因为经常遇到,总提供帮助会力不从心”的1975人,占60.5%;回答“装作没看见,从不帮助”的221人,占6.8%;回答“认为不值得同情,拒绝帮助”的有247人,占7.6%。

      后两项相加仅为14.4% “如何看待有的人为了当班干部而请同学吃饭”,对这种做法,1726人表示很鄙视,比例高达52.8%;持赞成态度,认为是“值得学习的生存本领”的只有180人,占5.5% 在公共场所,如果你手里有废弃物,你会怎么办?面对这样的问题,回答“一直拿着,直到发现垃圾箱”的有2188人,比例高达67%;回答“视周围环境而定,如果环境脏乱差就扔掉”的有609人,占18.6%;“找个角落扔掉”的有245人,占7.5%;回答“随手扔掉”的仅有196人可见,初中学生有比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 在问到对“考试作弊”的看法时,绝大多数初中学生认为是不道德的,由此可见他们有正确的是非标准和较高的道德约束力被调查者中有1685人认为考试作弊“不道德、不公平,与小偷小摸没什么两样”,占51.6%;有894人认为“不道德,但考不好更没面子,压力更大”,占27.4%。

      这两者相加,高达79%把作弊不当回事的有657人,仅占21% 在问到“考试时,有同学希望你帮他作弊,你会怎样”时,1978人表示“作弊是不道德的,不会参与”,占60.5%;回答“只要有同学提出,就会帮助”的只有236人,仅占7.2% “同学逃课时,你会帮他向家长或老师说谎吗”是涉及道德操守的另一道题,结果显示,1808人回答“不会”,占55.3%;有913人认为“只要事情不是很严重就会”;回答“偶尔会”的有410人 “在公共汽车上,如果有老人、残疾人、孕妇站在你附近,你通常会怎么办”,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会让座其中表示会“主动让座”的有2108人,占64.5%;选择“视情况而定,实在没有人让我才让”的有586人,占17.9%两者相加为84.2%,这与社会上“中学生最喜欢让座”的普遍印象相一致。

      回答“迫不得已,偶尔会让”的有442人;不打算让座的只有99人,仅占3% 在回答“当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你的态度是什么”这一问题时,超过半数(50.5%)的学生选择“为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rd。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