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部防护标准( 机械危害防护手套).docx
25页手部防护 机械危害防护手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危害防护手套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标识和信息本标准适用于具防护磨损、切割、撕裂、穿刺,或防冲击机械危害的手套本标准中所使用的测试方法也适用于手臂防护装备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 手部防护 通用技术规范GB/T 21196.1-2007 纺织品 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马丁代尔耐磨试验仪(ISO 12947-1:1998, MOD)3 术语和定义3.1 3.1机械危害防护手套 prtective gloves against mechanical risks用于防护磨损、切割、撕裂、穿刺或能量冲击中至少一种机械伤害风险的手套3.2 3.2局部增强型防护手套 gloves providing a specific protection在设计中对整个手部或其部分区域提供更高防护性能的手套注:例如:特定部位防护加强型或防冲击型3.3 3.3手套系列 glove series具有相同设计或从手掌部分至手腕部分使用相同材料,仅尺寸、长度、左右手和颜色不同的手套类型。
3.4 3.4手臂 arm手腕和肩膀之间的身体部分3.5 3.5多层手套 glove made from several layers——无粘合层:在测试样品的制备中,手套是由两层或更多层不连接在一起的材料制成的手套25——粘合层:在测试样品的制备中,手套是由两层或更多层连接在一起的材料制成的手套,连接方式如胶合、缝制、表面浸胶和浸渍等3.6 3.6磨损周期 abrasion cycle完成16次平面摩擦,运动轨迹形成一个完整的李萨如曲线,即马丁代尔耐磨试验仪两个外部驱动器完成16转和内部驱动器完成15转注:一次磨擦是马丁代尔磨擦测试仪的外部驱动器转动一圈完成3.7 3.7手臂防护装备 arm protector与手套或防护服分离的护腕、护肘、护袖,可以提供至少一种针对以下机械危害的防护:磨损、切割、撕裂、穿刺和防冲击能量伤害4 技术要求4.1 一般防护要求执行本标准的防护手套,首先应符合GB ××××-××××《手部防护通用技术规范》的所有适用要求机械危害防护手套性能至少应达到表1中列出的其中一种性能的最低要求1级,或至少达到表2性能的最低要求A级表1 性能等级性 能1 级2 级3 级4 级5 级耐磨损性(磨擦次数)(6.1)10050020008000——耐切割性(指数)(圆盘刀测试法)(6.2)1.22.55.010.020.0耐撕裂性(N)(6.4)10255075——耐穿刺性(N)(6.5)2060100150——表2 耐切割性能等级(直刀测试法)性 能A 级B 级C 级D 级E 级F 级耐切割性(N)(直刀测试法)(6.3)2510152230注1:符合抗穿刺性要求的手套并不一定适用于防尖锐物体的穿刺,如注射器针头或其它尖锐物体。
注2:用圆盘刀测试法和用直刀测试法获得的性能水平之间没有相关性如果需要,应对防护手套的其他区域进行试验(例如:用于特殊防护的区域或低水平防护区域), 并在使用说明书中报告结果4.2 冲击防护要求4.2.1 一般要求当手套符合以下要求时,可以声称具有防耐冲击性能4.2.2 防冲击性每一个声称具有受冲击保护的区域均应进行测试由于测试方法(试样尺寸)的原因,无法对手指的冲击防护进行测试设计和制作一种防护机械危害风险的防护手套,以提供特定冲击衰减保护(例如:对指关节、手背、手掌部位的冲击保护),此类手套应能承受5 J的冲击能量,按6.6方法测试后,抗冲击衰减单次值应不大于9.0 kN,平均传导力应不大于7.0 kN5 取样和环境5.1 取样磨损、切割、撕裂、穿刺试样应取自不同手套的掌部对于冲击防护试样和手臂防护装备,应取自标称具有防护性能的区域5.2 环境试样和其他测试耗材(如:砂纸、三元乙丙胶片、棉帆布等)应放置在以下环境 ,至少(24±0.5)h——温度(23±2)℃;——相对湿度(50±5)%测试应在上述环境进行注1:如果测试需在不同环境下进行,且测试时间不超过 15 min,则测试应在从调节环境中移出后 5 min 内开始进行。
注2:如果特殊应用要求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测试,则由生产商或其授权代表负责另行安排测试,并提供测试结果, 制造商提供的信息中应包括对测试环境的完整描述6 测试方法6.1 耐磨损性6.1.1 原理在规定压强下,圆形试样以李萨如图形的运动轨迹进行平面运动摩擦循环,该图形是两个振动方向成直角、频率成简单整数比的简谐振动的运动轨迹耐磨损性通过试样出现破损所需的摩擦次数来表示6.1.2 耗材6.1.2.1 磨料磨料应符合附录A所规定的要求6.1.2.2 双面胶带双面胶带在测试过程中为样品提供足够的粘合力,以实现测试结果的再现性,平均粘合力最小应为0.20 N/mm,按照附录B中的方法进行测试注1:如果粘合力不够,样品将在测试过程中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观察到撕裂现象,而不是磨损注2:可以使用附录 B 中定义的测试方法验证胶带的适用性6.1.3 仪器采用GB/T 21196.1-2007中所述的马丁代尔耐磨试验仪,加载块和试样夹具组件的总质量为(595±7)g,从而保证试样在测试过程中承受(9.0±0.2)kPa压强6.1.4 试样应从同一手套系列的4只手套中取出4个试样在手掌设计不规则的情况下,应从手套防护性最低的区域取样(拆除不覆盖整个手掌部位的加强层)。
如果测试试样由若干未粘合的层组成,则应对每层进行测试当试样由粘合层制成的,如果各层可以分离而不损坏材料,则必须单独对每层进行测试,否则,必须对粘合层进行测试,注意在测试区域不能有接缝6.1.5 测试过程6.1.5.1 调试设备6.1.5.1.1 安装试样裁取4个直径为(38.0±0.5)mm的试样,用双面胶带将试样在无张力情况下粘贴在金属环正中,然后放在10 kg的砝码下压至少5 min双面胶带用于防止试样松动,并避免产生气泡将样布固定架放置在试验仪底座的装配台上为了测试比标准环厚的材料(例如:厚度大于1.2 mm的皮革),应增加金属固定环,开口直径见图1图1 用于厚材料的替代夹紧环单位为毫米某些材料可能需要更长的压合接触时间,以确保试样和胶带之间的粘合力达到最大只要这种处理不会影响测试期间材料的性能,可以进行表面处理(例如:去除绒毛),以便改善试样和胶带之间的粘着性如果使用不同的压合时间(>5 min)和/或进行表面处理,则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确保装有试样的样布架螺纹旋好、拧紧,避免螺纹错位在旋紧操作中,双手对样布架保持一个持续的下压力上述操作通常能确保试样没有皱褶地覆盖在样布架上,以方便测试。
使用粘合足够的双面胶带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胶带在测试期间可以防止测试试样的移动附录C提供了双面胶带粘合力的验证方法6.1.5.1.2 装配磨料使用双面胶带来固定磨料,并使其覆盖安装板的整个表面用砝码压在磨料上以确保平铺在试验仪的表面如果使用了固定框架,则按照对角线的次序均匀地拧紧固定框架,确保磨料没有皱褶和突起地紧贴在试验仪表面6.1.5.1.3 装配样布架将样布架装在顶盘上,上面加(9.0±0.2)kPa压强,开动试验仪4个试样最好在相同的试验仪上同时进行测试如果测试的时间不同,应在测试报告中对其原因予以说明每次将样布架从试验仪上拿下检查试样破损点,再放回去继续测试前,应再次拧紧样布架如果需要中断测试一段时间(例如:晚上或周末),将样布架从测试仪上拿下来,含有试样的面朝上存放,用干净的卡片或布片盖住试样,以起保护作用6.1.5.1.4 评估方法试样的耐磨性能取决于肉眼观测到试样破损时,试所完成的磨擦次数如:——在梭织物上,当两根独立的纱线完全断裂时,会出现一个孔洞;——在针织物上,当一根线完全断裂时,会出现一个孔洞;——在粘合层中,由磨损产生的穿过所有层的第一个孔洞的直径至少为1 mm;——除上述以外的材料,由磨损产生的第一个孔洞的直径至少为1 mm。
6.1.5.1.5 测试方法每次测试都应用新的磨料在测试开始100次磨擦后,检查试样,如果没有破损,则继续测试,直到500次磨擦(2级性能),如果没有破损,则继续测试,直到完成表1中所示的下一性能等级所规定的磨擦次数达到每一性能等级要求的磨擦次数时,都应检查试样每次对试样进行检查以确定性能等级时,都应清洁测试试样和磨料(例如:使用清洁的压缩空气), 并且在将试样放回试验仪前拧紧样布架如果试样在设定的性能等级检查时被发现有破损,则记录为前一级的性能等级如果破损发生在离测试试样边缘2 mm以内或者试样被撕裂,则该试样应丢弃并重复整个测试过程如果在第二次测试中至少又有一个试样测试失败,则应记录下两次测试中没有被丢弃的试样中的最低值如果试样由多层组成(见6.1.4第2段),测试的最终结果为各层测试结果的叠加测试报告应分别记录4组试样的测试结果,性能等级为4组测试结果的最低值6.1.6 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应包含以下信息:——引用本标准的条款;——样品的参考信息;——根据6.1.5进行测试的每个测试结果;——与测试方法有任何偏差(特别是与胶带的不同接触时间和试样进行的表面处理);——使用耗材(砂纸和胶带)的参考信息;——在试样上观察到的任何物理变化;——根据表1判定的性能等级。
6.2 耐切割性(圆盘刀测试法)6.2.1 原理圆盘刀片在特定的负载下往复运动切割试样6.2.2 设备测试仪器(见图2、图3和图4)由以下部分组成:a) 连接圆形旋转刀片,能进行往复水平运动的测试工作台水平移动距离 50 mm,刀片的旋转度360°,刀片的旋转方向与其移动方向完全相反由此产生的刀片正弦切割速度为(8±2)m/s;b) 在刀片上施加(5±0.5)N 压力的负载;c) 直径(45±0.5)mm、厚度(0.30±0.03)mm 的圆形刀片,切割角度在(30~35)°之间(见图 3)刀片应用不锈钢制成,硬度在(700~720)HV 之间;d) 导电橡胶做的支撑垫(硬度(80±3)IRHD),如:三元乙丙胶片,用于在上面放置试样;e) 用于固定试样的夹具,如图 2 所示;f) 自动探测试样被切穿的装置;g) 精确到十分之一圈的旋转计数器单位为毫米1——马达和电子传感器; 9——计数器;2——飞轮和传动杆; 10——试样;3——滑动系统; 11——绝缘材料;4——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