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探讨目的论视角下中外记者招待会的翻译策略.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1895060
  • 上传时间:2021-12-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0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探讨目的论视角下中外记者招待会的翻译策略 牛丽娜摘 要:自20世纪70年代Hans 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创始以来,逐渐被应用到字幕翻译、广告等具有“商业性”的文本翻译中,鲜有应用到中外记者招待会的翻译之中由于中外记者招待会是“”的“重头戏”,是向全世界媒体展示中国政策和主张的窗口,因此翻译必成为重中之重关键词:目的论;中外记者招待会;翻译策略:H315.9:A:1673-2596(2014)06-0202-02中外记者招待会是宣传国家政策的重要途径,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其影响力的重要程度主要取决于翻译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对外传播的效果本文以目的论为框架,通过分析温总理2003至2013年中外记者招待会的翻译语料,探讨中外记者会中常用的翻译策略一、目的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翻译研究从传统的语言学研究转向了以功能和交际为研究的功能学派翻译理论Hans Vermeer试图弥合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断裂,提出了目的论将翻译理论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以原文为基础的、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1]目的论主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将翻译的焦点完全放在翻译的目的上,所有的翻译方法及策略都服务于这一目的,这大大提升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

      1984年,Reiss和Vermeer提到了目的论的具体准则[2]1.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论把翻译作为一种有意图的对受众有效力的人际交流过程,翻译过程中的“目的”,不论其与原语的“目的”相同与否,都是关键性因素2.译语文本必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即译文必须内部连贯,不仅在译入语接受者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而且要符合当时的语境3.译语文本必须和原语文本连贯,即语际连贯,也就是常说的“忠实性原则”,指译文在实现目的的同时,应该最大程度的贴近原文,而不能完全脱离原文二、目的论视角之下的中外记者会翻译策略传统的语言学翻译研究中,翻译被定义为“是对意义的翻译”[3],强调原文和原文读者的心理研究在目的论中,译文的目的和功能被提升到中心位置,将翻译置身于一种动态的文化背景中,强调了翻译者这一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加之有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法则,主观能动性便被划上了“度”的标记中外记者招待会是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向外传播的窗口,常会涉及比如朝核问题、伊朗问题、3.1昆明恐怖事件以及热议中的马航事件等相关地区热点问题,政治敏感性强耶鲁研究指出,传播者的威信和受众效应是成正比关系的因此,如何以受众为中心,使他们能够零障碍了解总理的这些观点,从而达到交际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翻译需结合语言的特点,遵循忠实性、连贯性、以受众为中心、零文化障碍为中心的交际原则1.保持译语语言严谨,灵活处理中外记者招待会通常时间紧,领导人的讲话内容政策性强,时常包含敏感信息,这就需要译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责任感2013年温总理回答加拿大关于牛肉出口中国的问题时,温总理回答:“中国打算有条件恢复加拿大牛肉出口中国这是加拿大关注的议题之一,这时现场翻译把它翻译为:“当条件成熟时,恢复加拿大牛肉出口中国这里译者没有区分好英文里的“条件成熟”和“有条件”,造成了双方短暂的误解这就要求译者在做翻译时要做到对政策背景了然于心,充分理解原文所传达的信息,使受众能够清晰明了的接受这些信息,从而成功达到交际目的2.保持译者主体性与忠实性原则目的论强调翻译策略和方法需根据翻译的功能和目标而确定,也即译者的主体性原则,但译者的主体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脱离文本,完全依靠自己的主体性来再创造文本译者在进行中外记者招待会的翻译工作时,承受着双重身份,他既是原文的理解者,即读者,又是对原文信息的传递者,即译者所以,译者在理解原文的信息上,要依靠忠实性原则,最大可能传达原文的信息功能,最大程度的贴近文本,不能有失“度”。

      3.保持连贯性原则,实现信息传递零障碍连贯性原则是指译文读者能够毫不费力的理解译文文本中外记者会包括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各种新闻媒体的记者,涉及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问题,译者应全面了解各个国家的人文地理,文化风俗等相关问题,在翻译时实现零文化障碍,即翻译文本能够与读者所处的特定语言、文化、环境条件融合,而不是使受众不知所云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中善于引用古诗词,如2010[4]年回答关于台湾问题时引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的“虽有小忿,不废懿亲”这时,不了解中国古典文化渊源的受众很难了解这之中传达的内涵意义,就像不懂外国文化的中国人不了解《芝加哥先驱论坛报》大楼因其独特的外形被称为“玉米穗”,“硬币堆”一样因此,在翻译中,在衔接上下文语境的同时,要兼顾语言文化连贯性三、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的翻译对翻译策略的遵循与背离语言功底深厚的温家宝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语言睿智,善于使用古诗词本文把温总理在2003年至2013年担任中国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作为语料来分析其对翻译策略的遵循与背离1.2004[5]年新华社记者在提问温家宝关于“三农”问题的话题时,译者巧妙的将翻译译成如下:“…I also noticed your personal interest in question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th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2.2005[6]年温总理在回答新华社记者对上一年宏观调控的评价时,温总理运用了“组合拳”来回答,译者将其翻译为:“…To fight this battle, we have combined a series of policies…”3.这是对类似问题处理的一个例子,来自2003[7]年记者招待会,温家宝在回答中央台记者对过去工作的看法时,运用了“三个代表”一词,这里译者将其翻译为:“…through practice, formed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e Three Represents…”.4.温总理在回答台湾《工商时报》记者在对大陆方面有没有可能和台湾在经贸合作方面有进一步的往来的问题时,用8个字回答了加强两岸经贸的问题,即“加强合作、互利共赢”,记者将其翻译为:“…can be summed up as follows: To step up cooperation and seek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outcome.…”5.2003年在谈到政府机构改革时,温总理用了24个字“城乡协调、东西互动、内外交流、上下结合、远近兼顾、松紧适度”,译者将这句话翻译为:“…which can be described in twenty-four Chinese characters. These twenty-four characters are: coordinating…”关于1和2,为了使受众能够清晰明了的理解记者提问的问题,译者灵活处理了文化政策的不同。

      把“三农”翻译为“农业、农村、农民”;把“组合拳”翻译为了“…combined a serious of policies…”这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原则与忠实性原则的结合endprint相对应的3,这里译者没有具体把“三个代表”进行改译,本文觉得具体阐释三个代表的内容更遵循语内连贯原则,使受众更容易理解再看4和5,中国领导人讲话善于运用四字短语、八字短语等偶数字短语,这在没有同一习惯的译入语国家看来不易处理,这里不同的译者发挥其不同的主观能动性分别把两句话变为平实的英文语言,当然,本文在这里更倾向于4的翻译,这样更能体现忠实性6.2010温总理在记者问答开场中引用“华山再高,顶有过路”来表达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希望,译者将其翻译为:“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 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7.2009[8]年温总理在表达自己对世界经济的信心时说:“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欢人译者译为:“Do not regret that the spring is departing, come next year as it will be twice as enchanting.”8.同样在2010年,在谈到做好今后3年的工作时,温总理说:“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译者翻译为:“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I will not regret a thousand deaths to die.”以上4例都是包含中国深厚文化的中国古诗词,6中译者把中国独有的“华山”翻译为“山”;7中译者灵活翻译把中国古诗中特有的“春天”隐喻意象,将之与政治结合;对于8,汉语以“九”为多,所以用“九死”,但英语一般要thousand times(一千次)才够在这里,很形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克服文化障碍,最大程度贴近原文,最大化传达给受众对等的信息,把各种意象通过主观能动性译成利于读者接受的信息中外记者会语言政治性强,敏感度高,是向国外受众传达本国内外政策的窗口,译者在翻译时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力求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文,将信息完好无损的传达给受众,以期达到交际最大化——————————参考文献:〔1〕Hans Vermeer. 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 Action[M].Chester man, London and New York :Rutledge.2000.221.〔2〕Reiss and Vermeer. 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84.119〔3〕Nida & Charles Taber.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4〕新华社.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2010/3/15(1-2).〔5〕新华社.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2004/3/15(1-2).〔6〕新华社.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2005/03/15(1-2).〔7〕新华社.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2003/3/15(1-2).〔8〕新华社.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2009/03/15(1-2).(责任编辑 姜黎梅)endprint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