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doc
20页任务三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一、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要点如下:1.审查年度内工资有无异常波动,并查明原因,做出记录;2.抽查工资支付凭证,确定工资、奖金、津贴的计算是否符合规定,有无经过授权;工资中代扣款项是否合规,相应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应付职工薪酬贷方累计发生额是否与相关成本、费用账户核对一致;4.福利费的计提是否合规,计提金额是否正确;5.年度内福利费的使用是否合规;6.应付职工薪酬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案例 1:审计人员审查某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时,发现 7 月份计提的福利费 11.2 万元,当月职工工资总额为 40 万元疑点:福利费计提比例高达 28%,审计人员怀疑其中有超规计提审计过程及分析:审计人员调阅 7 月份工资结算单,发现在职职工工资总额为 40 万元,离退休人员工资总额 40 万元,共计 80 万元又调阅 7月份计提福利费的 96﹟凭证,其福利费为 80×14%=11.2 万元,会计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 112 000贷:应付职工薪酬 112 000按规定,离退休人员工资不得计提福利费被审单位将其与在职职工工资一起计提福利费,目的是多提福利费,虚增费用,从而逃避税款。
对于多提的福利费应转出,并补交所得税应补交所得税=56 000×33%=18 480(元)调整分录为:借:应付职工薪酬 56 000贷:管理费用 56 000借:所得税费用 18 48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8 480案例 2:审计人员审阅某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发现某月份除正常按工资总额计提的福利费外,还有一笔转入的福利费查阅这笔经济业务记账凭证,其会计分录为:借:现金 1 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1 200所附原始凭证为某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开具的收据要求:指出上述会计处理存在问题,并作账务调整二、常见应付职工薪酬错弊:1.冒领工资,扩大“小金库” ,或者私吞具体的表现为:(1)企业或企业的下属部门,为了私存部分现金,采用虚报考勤和虚报加班工时等方式,多领工资存入“小金库” 2)有的人员利用工作的便利条件,多报人名,多领到工资后再进行私分或者独吞其具体做法不外乎是编制两份“工资计算明细表” ,一份依据实际考勤编制;另一份则弄虚作假。
以虚假“工资计算明细表”审批后领取现金,再以实际“工资计算明细表”向职工发放工资工资发放后的差额(即冒领的工资)存入“小金库”或者私分、独吞而分配工资费用时,仍按虚列的工资总额进行分配,计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有关账户,导致企业虚增产品成本2.会计人员故意将工资表核算错误,将多领的钱占为己有3.混淆工资列支的范围一般这种问题属于会计差错,但也要防止有人利用这一点调利润4.扩大工资总额多提福利费通常采取的作弊手段是:扩大工资总额,增加计提福利费的基数,把企业发放的各种奖金及津贴全部加入计提应付福利费的工资总额之内,甚至连发放的离退休人员工资也加入计提职工福利费的工资总额之内,减少利润,使企业的收益受损5.职工福利费支出挤占成本费用将应由“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列支的费用,挤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任务四 主营业务成本审计一、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要点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主营业务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它是由期初库存产品成本加上本期入库产品成本,减去期末库存产品成本求得的因此,主营业务成本审计,应在生产成本审计的基础上,通过审阅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库存商品明细账等记录,并核对有关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
审查的具体内容包括:确定主营业务成本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确定主营业务成本是否与销售收入相配比;成本结转方法是否一致,成本数额是否真实二、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案例案 例 1: 某 公 司 2007 年 审 计 ,发 现 “主 营 业 务 收 入 —甲 钛 ”120 万 元 ,“主 营 业 务 成 本 —甲 钛 ”7 0 万 元 ,问 题 及 疑 点 : 根 据 经 验 , 审 计 觉 得 该 产 品 销 售 毛 利 有 些 偏 高 查证及结论:经调查,销售甲钛的销售量为 450 吨,而企业只结转成本 400 吨,少结转 50 吨,从而多计利润,粉饰经营业绩案 例 2: 甲 企 业 采 用 先 进 先 出 法 计 算 结 转 发 出 产 品 成 本 , 审 计 人 员 审 阅“库 存 商 品 ”明 细 账 时 发 现 , 年 初 结 存 产 品 500 件 , 单 价 100 元 ; 当 年 第 一批 完 工 入 库 500 件 , 单 价 110 元 ; 第 二 批 入 库 1250 件 , 单 价 120 元 ; 第 三批 入 库 750 件 , 单 价 105 元 ; 第 四 批 入 库 1 250 件 , 单 价 110 元 。
共 销 售 3 100 件 , 结 转 成 本 356 250 元 , 截 止 审 计 日 结 存 1 150 件 , 结 存 产 成 品 成 本115 000 元 问 题 : 要 求 验 证 结 转 主 营 业 务 成 本 的 数 额 是 否 正 确 案 例 3: 某 商 场 2007 年 10 月 期 初 库 存 商 品 的 进 价 为 100 万 元 , 售 价 总额 为 110 万 元 , 本 月 购 进 该 商 品 的 进 价 成 本 为 75 万 元 , 售 价 总 额 为 90 万 元 ,本 月 销 售 收 入 为 120 万 元 审 计 人 员 查 得 本 月 该 商 场 结 转 销 售 成 本 110 万 元 分 析 : 针 对 这 种 成 本 计 算 是 否 正 确 , 应 进 行 复 算商 品 进 销 差 价 率 = ( 10+ 15) ÷( 110+ 90) ×100%= 12.5%已 销 商 品 应 分 摊 的 商 品 进 销 差 价 = 120×12.5%= 15( 万 元 )本 期 销 售 商 品 的 实 际 成 本 = 120- 15= 105( 万 元 )处 理 调 整 : 通 过 复 算 , 发 现 该 商 品 多 结 转 成 本 5 万 元 , 应 进 行 调 整 。
案 例 4: 审 计 人 员 在 审 查 某 工 业 企 业 2007 年 度 损 益 表 时 发 现 , 该 企 业于 5 月 8 日 销 售 10 台 冰 箱 , 采 用 分 期 收 款 结 算 方 式 , 每 台 售 价 4 000 元 ,分 四 期 收 款 , 按 合 同 约 定 , 第 一 期 收 取 55%的 价 款 , 于 当 月 收 款 , 以 后 三 期每 期 收 取 15%的 价 款 每 台 冰 箱 成 本 为 2 400 元 该 企 业 在 6 月 5 日 收 到 第一 期 货 款 时 的 会 计 处 理 为 :( 1) 借 : 银 行 存 款 23 400贷 : 主 营 业 务 收 入 20 000应 交 税 费 ──应 交 增 值 税 ( 进 项 税 额 ) 3 400( 2) 借 : 主 营 业 务 成 本 12 000贷 : 库 存 商 品 12 000问题:指出该单位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错误三 、 主 营 业 务 成 本 审 计 的 实 质 性 测 试 程 序 主 要 包 括 以 下 几 点 :(1)审查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是否相配比。
首先,应先审查其在品种和数量上是否一致,抽查计算销售成本的产品品种、规格及数量与计算产品销售收入的产品品种、规格及数量是否一致注意有无两者口径不一致,人为调节产品销售成本从而调节当期利润的问题其次,应审查产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时间是否与产品销售收入确认的时间一致,有无提前转入或延期结转的情况,特别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 是否存在已销产品不作为成本结转,只记销售收入不记销售成本,虚增期末结存库存商品成本,虚增当期利润② 将与销售业务无关的支出随同产品销售成本一起结转虚增当期销售成本,虚减当期利润③ 将其他销售成本误做产品销售成本,混淆收入与成本配比的界限2)审查主营业务成本计算方法是否前后期一致根据会计核算一致性原则,企业发出存货不论采用哪种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注意被审计单位有无随意变更计价方法,调节当期利润的情况审查时一般应查阅收付较为频繁的库存商品,复核结转销售成本的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若存在问题,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3 )审 查 主 营 业 务 成 本 结 转 的 正 确 性 主营业务成本结 转 数 额 的 正 确性 应 结 合 制 造 成 本 的 评 审 进 行 , 注 意 被 审 计 单 位 有 无 多 结 转 或 少 结 转 产 品 成本 的 情 况 , 从 而 造 成 当 期 盈 亏 不 实 。
分析比较本年度与以前年度产品销售成本总额,以及本年度各月产品销售成本,如存在异常变动,应查明原因4)取得或编制生产成本倒轧表与总账核对相符考察本期转出产成品数额是否与产成品项目的本年增加数、生产成本相符审计人员在拟通过倒轧表确认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之前,应先通过控制测试确认:①“生产成本”中记录的确系生产产品过程中耗用的;②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配是合理的;③成本在各产成品或在产品间分配,应有计算分配单、在产品盘点表以及约当产量或折算系数等依据5)审查营业成本在损益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筹资方式: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企业债券、吸收股票投资业务处理:1、 短期借款(3 个月)借入本金: 借:银行存款 1000000贷:短期借款 1000000还本付息: 借:短期借款 1000000财务费用 15000贷:银行存款 10150002、 长期借款(3 年)借入本金: 借:银行存款 1000000贷:长期借款 1000000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100000(1000000*0.1)贷:应付利息 100000后 2 年同上还本付息: 借:长期借款 1000000应付利息 300000贷:银行存款 13000003、企业债券(3 年)借入本金: 借:银行存款 1000000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1000000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120000(1000000*0.12)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120000后 2 年同上还本付息: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1000000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360000贷:银行存款 13600003、 权益筹资发行 500 万股,面值 1 元,售价 4 元,手续费 20 万借:银行存款 20000000 贷:股本 500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5000000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00000贷:银行存款 200000任务一 短期借款审计一、短期借款审计目的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 1 年以内(含 1 年)的各种借款。
其审计目的主要包括:(1)短期借款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和有效;(2)短期借款借入、偿还及利息的记录是否完整;(3)短期借款的余额是否正确;(4)短期借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二、短期借款审计范围与短期借款业务有关的借款申请、批准借款、签订借款合同和协议,取得借款、计算利息、偿还借款等一系列程序及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与业务相关而涉及到的短期借款明细账与总账,预提费用明细账与总账、财务费用明细账与总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