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doc
6页经济学(3)班 林志鹏 200830960313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我国大豆贸易现状及比较优势中文摘要中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当今大豆生产、贸易的现状,揭示了我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的原因并通过对我国的大豆竞争力水平、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因素 以及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的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大豆问题的对策和建 议正文正文引言引言: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经超过了 5000 年,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净出口国然而自我国于 1996 年全面开放大豆市场以 来,大豆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国外的大豆大量涌入我国,进口量呈现出逐年增 加的趋势,使得我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尤其是转基因大豆的大量进口,不但损害了占农业人口 4.66 % 的 大豆生产者的根本利益,还使得我国油脂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 大豆交易过程中,少数跨国公司已经实质上控制了大豆的生产、流通,并通过 基金买卖等方式,间接影响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CBOT)的价格,并使得我国 大豆加工企业最终成为“大豆风波”(2004 年 3 月份,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集中 采购的美国大豆升贴水期货价格为 1064 美分/蒲式耳,但 5-6 月份,大豆价格 竟突然直线下落,至 7 月已跌至 590.4 美分/蒲式耳 1 )的直接受害者。
随后 ADM 等跨国公司对我国油脂压榨企业的地价收购,加强了其对我国大豆消费市 场的控制在我国大豆产业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只有认真审视我国大豆的竞争优势,才能 更好地为我国的大豆振兴计划出谋划策,才能使我国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激烈的 国际市场中面对挑战一、一、 我国大豆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我国大豆生产与贸易状况分析(一)、大豆生产与贸易概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含优质蛋白的大豆日益成为人民健康饮食的 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迅速扩大然而在我国大豆呈现刚性增长之际,本土大 豆的产量却始终维持在 1500 万吨左右的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大豆需求 的缺口主要靠进口来补充,到 2003 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总量更是突破了 2000 万吨,超过了我国国产大豆的生产规模(见表 1),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 的大豆进口国表 1 1981-2004 年中国大豆生产及进出口状况(万吨)年份 产量 进口 进口价格(美元/ 吨) 出口 出口价格(美元/ 吨) 出口额 (百万美元) 贸易竞争力指数TCij 需求量 产量/需求量1994 1600 5.2 265.17 83.2 268.00 222.98 0.8835 1522 1.051995 1350 29.4 256.82 37.5 262.29 98.36 0.1314 1341.9 1.01经济学(3)班 林志鹏 2008309603131996 1322 111.4 288.60 19.2 348.32 66.88 -0.6556 1414.2 0.931997 1473 280.1 292.68 18.6 385.53 71.71 -0.8391 1734.5 0.851998 1515 319.7 252.28 17 372.88 63.39 -0.8543 1817.7 0.831999 1425 431.7 206.09 20.4 309.45 63.13 -0.8675 1836.3 0.782000 1541 1041.6 217.87 21.1 305.43 64.45 -0.9448 2561.5 0.62001 1541 1394 201.54 26.2 308.52 80.83 -0.9440 2908.8 0.532002 1651 1131 219.45 30.5 277.82 84.74 -0.9340 2751.5 0.62003 1539 2074 261.16 29.5 335.9 99.09 -0.9641 3583.5 0.43 2004 1800 2023 345.01 34.86 437.75 152.60 -0.9572 - -2005 1880 2659 292.55 41.3 430.85 177.94 -0.9553 - -2006* 1634 2800 262.6 - - - - 432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 2006 年数据为中国农业部、中国海关、USDA 预测数据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996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出现井喷式的增长,原因在于 该年度,我国大豆进口的壁垒大幅度降低,关税税率仅维持在 3 %的低水平, 增强了进口大豆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同时也是转基因技术最发达、应用最 广泛的国家此外,巴西、阿根廷等土地密集型国家大豆的产量以及出口规模 也呈迅速上升的趋势, 上述三国成为我国主要的大豆供应国但由于巴西、阿 根廷的大豆生产以及流通受到美国嘉吉、ADM 等跨国公司的控制,因而,美国 已经成为全球大豆生产、流通的主宰者,其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价格成为世界 大豆贸易以及大豆价格变动的晴雨表因而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豆 的国际贸易将逐步演变为中美两国的博弈二)、我国大豆大量进口的原因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大豆需求之所以呈现出刚性增长,与大豆加工业的 快速发展以及豆制品生产、需求的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见表 2)表 2 中国豆制品生产、需求表 (万吨)年度 豆 油 豆粕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国内消费量 产 量 进口量 出口量 国内 消费量1996 123 144.5 6.1 217.8 596.3 360 2.4 953.91997 132.9 114.4 48.5 236 671.7 419.8 1.8 1089.71998 153.8 150 32 260 1002.3 140 0.7 1141.61999 184 113 4.9 284.6 1197.5 63.3 2.9 1257.92000 263 55.7 4.8 302 1505 10 11 15042001 321.8 20 4 334 1625 2 105 15222002 318 30 7 369.2 1867 0 100 17672003 508 210 1 721 2162 5 60 2106 2004 525 252 1.9 - 2387 5.5 65.7 -经济学(3)班 林志鹏 2008309603132005 621 169.4- 6.3 - 2870 20.3 55.3 -2006 - 68.6 2.8 - - - -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官方统计数据(FAS)2006 年数据为中国农业部网站数 据 大豆加工业尤其是大豆油脂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蛋白饲料需求的刚性增长,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大豆需求量。
但是由于国产大豆的含油量相对于美洲大豆低(国产大豆干基含油率仅为 国产大豆的出油率为 16%~17%,而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一般在 19%~22% 如加工 10 万吨大豆,大豆干基出油率每差 1 个百分点,其效益就相差 1500 万 元 因而使得我国大豆油脂加工企业普遍倾向于使用进口大豆,进而使得我国 大豆加工中心已经转移到了东南沿海,偏离了我国大豆主产区(东北),进一 步减弱了我国大豆的市场竞争力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掌握大豆生产、流通、消费渠道的粮油跨国公司也开始 大举进入我国的油脂加工领域目前,ADM、嘉吉、邦吉、路易达孚四家公司在 中国华东、华南、华北等区域,通过参股或建立新厂的方式,已经拥有了我国 40%以上的大豆压榨能力,并垄断了中国 80%的进口大豆货源此外,跨国公司 还在继续渗透到我国的大豆压榨领域,至 2006 年 4 月底,新开工的 97 家企业 中,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企业占到 64 家 ,可见我国的大豆加工企业还将受 到更加严峻的考验外资大量涌入我国大豆压榨业,一方面,直接刺激了大豆尤其是进口大豆的需 求;另一方面,本土大豆加工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也迅速走到了 增加产能, 以获得规模效益的老路。
从而在两个方面刺激了我国大豆的需求二、二、 中国大豆及竞争力及影响大豆生产因素分析中国大豆及竞争力及影响大豆生产因素分析(一)、大豆国际竞争力分析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水平从 1994 年开始快速下降,并迅速达到很低的竞争 力水平,而我国大豆出口总额在经历了快速下滑之后,尽管出口价格较高,但 出口总额还是出现了较大的反弹,并使得我国近年来大豆的 TC 水平缓慢提高 这是由于我国大豆虽然整体上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我国大豆的非转基因特性 逐步被国际市场所认同,出口额在逐渐加大我国大豆 TC 水平降低主要是由大 豆进口额快速增加导致的,因而提高我国大豆的自产率,对于提高我国大豆的 TC 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二)、影响我国大豆生产的因素1、我国大豆产量价格敏感性价格是影响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大豆国 内销售价格远远低于中国(在 1998~2004 年,中美两国大豆收获时的年平均价 格分别是 2.09 元/千克和 1.43 元/千克,美国仅为中国的 68% )据此部分 国际粮食专家甚至预言,我国的大豆生产将会在 2010 年面临着毁灭性的打击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大豆的价格构成与美国大豆的差异较大:由于 我国大豆生产规模很小,种植品种为需要人工除草的非转基因品种,因而生产 成本中劳动费用较高。
据对黑龙江省拜泉县永勤乡民安村 50 户豆农调查数据来经济学(3)班 林志鹏 200830960313看,农村在计算生产盈亏时,很少考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例如,虽然黑龙江 省大豆 2006 年收购价达到了近年来的新低,但豆农仍然认为自己处于盈利的状 况由于国际市场当前的大豆价格已经接近于南美大豆的种植成本 ,因而,可 以断定近期内价格水平并不会成为我国遭遇毁灭性打击的因素2、国际大豆格局对我国大豆生产的影响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这却没能使得我国获得国际大豆 的主导低位,进一步影响到我国大豆生产者的利益目前大豆的格局不利于我 国大豆的生产首先,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起具有影响力的大豆期货市场,大豆交易 价格受到芝加哥大豆期货市场(CBOT)的控制,并使得大豆的价格朝着有利于 美国的方向发展价格的扭曲以及信息的不对称,不仅“套牢”了中国企业的 进口权,增加了其经营风险,也大大增加了我国豆农生产的不确定性其次,美国跨国企业通过向南美大豆主产国提供贷款、投资大豆产区道路、港 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控制了南美大豆的销售,进而掌握了世界大豆的实 际贸易权,加强了对大豆价格的控制力度,使得国产大豆在国际市场中更加被 动。
最后,国际粮油跨国公司通过收购或参股的形式,控制了我国 50 %以上的大 豆压榨能力 ,并恶化了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开工率这使得国内大豆加工产品的 分摊固定成本增加,使得国内企业流通资金更加紧张,因而普遍使用流通成本 更加低廉的进口大豆而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的困境,恰恰降低了跨国公司的收 购费用,加速了国外粮油巨头的收购力度在跨国公司实现了在中国大豆压榨 市场的垄断地位之后,对中国消费市场的控制力度大大增强,降低了从生产到 消费过程的交易费用,使得进口大豆的价格优势更加突出,并达到了其通过中 国市场来实现国际贸易环节上所赚取利润以及销售国外大豆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外资企业对我国大豆加工行业的垄断力量,对我国大豆生产影 响巨大我国应当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监管力度,以维护大豆加工行业和豆农的 根本利益三、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及利用三、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及利用1、大豆品质优势:美国是最大的转基因大豆生产大国,也是转基因大豆技术的 持有国,因而极力倡导转基因农产品的贸易,欧盟、日本、韩国则相反,设置 “绿色壁垒”阻止转基因农产品进口在大豆生产大国中,只有中国实行完全 的非转基因政策,因而国产大豆在取得原产地证书之后,在欧盟、日本、韩国 更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
此外我国大豆蛋白质、异黄酮、膳食纤维含量。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