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建筑的防火设计导则试行.doc
17页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如此〔报审稿试行〕前言为提升文物建筑消防能力,指导和规X文物建筑健全消防安全所采取的防火技术措施,根据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与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公安部《古城镇古村寨火灾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和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护工程申报审批与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制了《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导如此〔试行〕》〔以下简称《导如此》〕本《导如此》在编制过程中,以文物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为根底,通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文物建筑防火技术措施设计和实施的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对主要问题进展了专题研究,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最后经专家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本《导如此》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现场勘察与风险分析、消防总体、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灭火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范用电源、配电设计本《导如此》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某某、市城建开展集团股份某某参与编制 目 录1总如此22名词23现场勘察与风险分析34消防总体44.1消防分区44.2消防道路与其消防装备54.3安全疏散54.4消防点和消防控制室55消防给水系统65.1一般规定65.2消防水源65.3消防泵房75.4室外消火栓系统75.5室内消火栓系统96消防灭火设施96.1消防灭火设施的适用场所96.2自动灭火设施106.3灭火器116.4移动式高压水雾灭火装置11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17.1一般规定117.2系统设计117.3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128消防范用电源129配电设计139.1一般规定139.2设备和管线安装139.3接地14附录A编制依据15附录B 设计任务书171 总如此1.0.1 为加强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指导和规X文物建筑防火设计,预防文物建筑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危害,确保文物安全,制定本导如此。
本导如此的编制依据详见附录A1.0.2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宜以文物保护规划、消防安全专项规划等为根底内容包括:〔1〕文物建筑本体防火设施设备的配置与完善;〔2〕为保护文物建筑所涉与周边区域的消防根底设施的配置与完善;〔3〕文物建筑本体与周边消防安全总体1.0.3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时,应优先利用或者改造现有的消防根底设施,并防止对文物本体与其环境风貌造成影响或者破坏1.0.4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前,应对防护对象进展现场勘查和火灾风险分析1.0.5 文物建筑防火设计选择的电器设备和线缆应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条件1.0.6 本导如此适用于不可移动文物中木结构、砖木结构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文物建筑1.0.7 本导如此中未提与的内容,应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规定2 名词2.0.1 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依法划定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X围防护对象包括文物建筑本体与保护X围内与文物建筑毗邻的、不能进展防火分隔的其它建〔构〕筑物2.0.2 文物建筑防火控制区依法划定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防护对象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X围以外、建设控制地带内需要提高消防能力的建〔构〕筑物2.0.3 消防道路根据文物建筑防火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的,供一般消防车、小型消防车、消防摩托车以与手抬机动消防泵通行和人员疏散的道路。
2.0.4 消防分区为防止火灾蔓延,对集中连片文物建筑群,采用适宜措施分隔的假如干独立防火区域3 现场勘察与风险分析3.0.1类别分项勘察内容建筑防火火灾荷载建筑本体,可燃家具、装饰,商业经营产品,仓储物品等建筑参数单体建筑高度、层数、面积,区域建筑面积或占地面积耐火等级单体建筑的墙、柱、梁、楼板等主要构件的材质防火间距单体建筑之间、院落之间、建筑群间消防分区防火隔离带、消防道路、防火墙等防火分隔措施疏散条件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数量与宽度,最远疏散距离消防救援条件消防站、点设备完善情况;能否满足5分钟到达火点要求消防控制室位置、面积、设备配置能否满足使用要求救援场地消防扑救面,消防扑救场地,消防装备到达条件消防道路道路净尺寸、通行状况消防设施现状消防给水系统消防水源,已有管网供水压力、流量、管道埋深等,管材,室内外消火栓数量、栓口压力、使用完好度;水带、水枪、轻便消防水龙等完整情况,必要时调研极端条件下管网压力、流量等消防灭火设施自动喷淋系统,移动水喷雾灭火装置,消防水炮,气体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自动报警系统是否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消防广播、火灾声光报警器等设备选型与设置是否合理,自动报警系统能否可靠工作配电系统消防电源可靠性,备用电源设置;消防配电线路选型与敷设、消防设备的控制或保护电器等是否满足规X要求;消防联动控制的设置是否可靠;整体消防配电系统能否满足文物消防安全的需要 应急照明备用照明、疏散照明、疏散指示灯具或标识的设置情况;应急照明灯具自带电源的完好情况火灾危险源可燃物易燃易爆场所和设施;炊事明火;烟囱设置;可燃物堆放;可燃液体的种类和储量燃气燃气使用和存放场所;燃气钢瓶的容量,与灶具安全距离;进入建筑物内的燃气管道;沼气使用情况电气火灾隐患配电箱材质与安装方式、配电线缆的敷设、配电系统绝缘、配电保护措施,终端用电设备是否满足电气火灾防X要求雷击有无防直击雷保护装置;保护装置是否完整有效注:现场勘察情况应附有相应现场照片与说明。
现场勘察时,没有消防设施或者缺少某类消防设施的,应在勘察报告中予以说明3.0.2类别内容图纸与说明书文物消防安全专项规划图文物保护规划图与说明书已有的消防设施施工图文物建筑测绘图自然地理位置、地形、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区域定位、区域内人口、企业数量、经济开展水平区域易燃易爆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等重点场所的数量、分布火灾历史数据文物建筑所在行政区域近五年的火灾数量致火原因与其分析消防管理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文物建筑管理单位和使用人的专业与业余消防组织的根本情况消防安全培训工作3.0.3 根据现场勘察与资料收集情况,客观科学地分析火灾风险,明确需防护的对象和X围,提出有针对性的火灾危险源控制措施和防火技术措施4 消防总体4.1 消防分区4.1.1 设置消防分区,应保持文物建筑与其环境风貌的性、完整性,单个消防分区的占地面积宜为3000m2~5000 m24.1.2 消防分区宜根据地形特点,采用既有的防火墙、道路、水系、广场、绿地等措施划分确有困难时,可采取其它增强措施在不影响文物建筑环境风貌的根底上,可拆除个别阻碍消防分区设置的非文物建筑,以便于消防分区的划分4.1.3 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与控制区之间,宜采取道路、水系、广场、绿地等防火隔离带或其它有效的防火措施进展分隔。
4.2 消防道路与其消防装备4.2.1 消防道路应满足消防装备安全、快捷通行的要求,宜设置环状消防道路供一般消防车通行的尽端路应设置回车场地 4.2.2消防道路净宽度(m)消防装备≥4一般消防车3~4小型消防车2~3消防摩托车<2手抬机动消防泵4.3 安全疏散4.3.1 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内安全出口或安全疏散通道不宜少于两个;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满足前述要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限制文物建筑的使用方式和同时在内的人数4.3.2 安全疏散通道均应在明显位置设置疏散指示标识4.4 消防点和消防控制室4.4.1 距离最近的消防站接到出动指令后5分钟内不能到达的文物建筑所在区域,应合理设定消防点消防点的设定应满足以下要求:1 结合消防道路现状、消防救援装备配置情况,以 5分钟内到达火点为标准选址、布置2 优先利用原有建筑与场地设置,建筑面积不宜小于15 m2;严寒、寒冷地区应采取保温措施3 设有明显标识4消防车配备数量手抬机动消防泵移动式水带卷盘或水带槽水带水枪灭火器人员配备数量消防员配套装备1辆〔小型消防车、洒水车、消防摩托车〕2台2个50~300m2套≥2个≥2人手持移动式对讲机、呼吸器、头盔、面罩等4.4.2 消防控制室宜设于消防点内。
5 消防给水系统5.1 一般规定5.1.1 消防给水系统的设置应根据文物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火灾特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5.1.2 寒冷和严寒地区与其它有结冻可能的地区,消防给水系统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5.2 消防水源5.2.1 消防水源可由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应5.2.2 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应充分利用给水管网条件设置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可与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合用,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生产、生活用水污染,且满足消防供水的要求 不具备给水管网条件或给水管网条件不符合消防供水要求的,应利用天然水源或者设置消防水池5.2.3 当利用江河、湖泊、水塘、水井、水窖等天然水源作为消防水源时,应符合如下要求:1 能保证枯水期的消防用水量,其保证率应为90%-97%2 防止被可燃液体污染3 采取防止冰凌、漂浮物、悬浮物等物质堵塞消防水泵的技术措施,并应采取确保安全取水的措施4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应有取水码头与通向取水码头的消防车道;当天然水源在最低水位时,消防车吸水高度不应超过6m5.2.4 当设置消防水池时,应符合如下要求:1灭火系统火灾延续时间〔h〕室内、外消火栓灭火系统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其它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文物建筑2自动喷淋灭火系统1消防水炮灭火系统22 消防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合并的水池,应采取确保消防用水不作它用的技术措施。
3 供消防车或手抬机动消防泵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吸水口,且不宜少于2处,并宜设在建筑物外墙倒塌X围以外;当消防水池在最低水位时,消防车吸水高度不应大于6m4 寒冷和严寒地区与其它有结冻可能的地区,消防水池应采取防冻措施5.2.5 有条件的地区,宜结合地势设置高位水池作为消防水池5.3 消防泵房5.3.1 消防泵房的设置应使消防水泵能自灌吸水,泵组的吸水管不应少于2 条,当其中一条损坏或检修时,其余吸水管应仍能满足全部消防给水设计流量5.3.2 消防泵房应有不少于2条的出水管直接与消防给水管网连接当其中一条出水管关闭时,其余的出水管应仍能通过全部用水量5.4 室外消火栓系统5.4.1 室外消火栓给水管应布置成环状其埋深应根据气候条件、外部荷载、管材性能等因素确定5.4.2 埋地管道宜采用球墨铸铁管、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或加强防腐的钢管等管材,室内、外架空管道应采用热浸锌镀锌钢管等金属管材,并应按如下因素对管道的综合影响选择管材和设计管道:1 系统工作压力;2 覆土深度;3 土壤的性质;4 管道的耐腐蚀能力;5 可能受到土壤、建筑根底、机动车和铁路等其他附加荷载的影响;6 管道穿越伸缩缝和沉降缝。
5.4.3 向室外消火栓环状管网输水的进水管不应少于2 条,当其中1 条发生故障时,其余进水管应能满足消防用水总量的供应要求环状管道应用阀门分成假如干独立段,文物建筑防火保护区内,每段内消火栓数量不宜超过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