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包括哪些.docx
4页功名包括哪些 1.古人的功名是指什么 古人的功名是指考科举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起自于隋朝,科举是由分科取士而得名,为隋朝以后各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两晋时,朝廷已对所举孝廉、秀才采取考试录用的方法隋文帝即位后,废除魏晋时期由世家大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两科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唐因隋制,分常举和制举两种,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来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 明清的科举考试分为四个级别,最低的一级叫院试,由府、州、县的长官监考,考试通过后为秀才,然后是乡试,这是省一级的考试,考中的就成了举人再高一级的是会试,由礼部主持,考取的叫贡士,如果能考过这一关,就有资格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也就是殿试殿试又叫廷试,由皇上亲自主持凡能通过殿试的,最起码也能捞个进士如果哪位有幸考中了第一名状元,不仅能得到高官厚禄,还可以名扬天下不过,他们的名利地位都是从八股文里抠出来的,至于有没有真才实学,可就不一定了 2.功名指的是什么意思 (1).功业和名声。
《庄子·山木》:“削迹损势,不为功名 成玄英 疏:“削除圣迹,损弃权势,岂存情於功绩,以留意於名誉!”《史记·管晏列传》:“吾幽囚受辱, 鲍叔 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宋 岳飞 《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续范亭 《莫干山》诗:“寳剑不存池水沸,三十功名赋等闲 (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巴金 《家》十三:“他从前怎样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 (1)指功绩和名声;官爵《庄子·山木》:“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2)科举时代称科第为功名《儒林外史》第二回:“(王举人)道:‘可见梦做得不准,况且功名大事,总以文章为主,那里有什么鬼神!’” 3.功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么 功名,汉语词汇 拼音:gōng míng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泛指功业和名声 见《史记·管晏列传》:“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引证解释编辑功业和名声 ①《庄子·山木》:“削迹损势,不为功名 成玄英 疏:“削除圣迹,损弃权势,岂存情于功绩,以留意於名誉!”②宋 岳飞 《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③ 续范亭 《莫干山》诗:“寳剑不存池水沸,三十功名赋等闲④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董先生(董其昌)曰:‘ 公(袁可立)护名节,胜于功名 善刀而藏,见机勇退’”⑤《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六回:“司马尚曰:‘将军称兵犯阙,知者以为忠,不知者反以为叛,适令谗人借为口实,以将军之才,随处可立功名,何必赵也’”⑥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二表》:“﹝臣﹞虽无功名报国,常以畏慎周身 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①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 ②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③ 巴金《家》十三:“他从前怎样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 第 4 页 共 4 页。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