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创业意向关系研究.docx
28页9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创业意向关系研究 赵延昇+周静静Summary: 文章研究9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自我认同感、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以9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作为解释变量,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为被解释变量,自我认同感为调节变量,建立理论模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使用随机抽样获得有效问卷308份采用SPSS17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9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正相关;自我认同感的高低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调节作用不显著;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有较好的正向预测作用Key: 9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自我认同感;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向: G64文献标志码: A:1009-055X(2014)01-0118-09伴随着社会对他们的质疑成长起来的90后大军也开始逐渐进入职场他们热情,开放,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但是也个性张扬、难受约束这代人在网络社会的影响下,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喜欢追求刺激和新鲜感,思维活跃,创造性强他们当中有部分人拒绝按照惯常的方式去做事,不愿意受雇于他人,不愿意委屈自己在别人手下做事。
他们有更加强烈的创新和创业的意识,有着强烈的愿望去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证明自己的能力,现在社会的各种压力和氛围也促使他们去创业现有研究基本上关注的是几个具体创业者特质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比如,成就动机、内在控制源、模糊容忍度等等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对90后大学生的创业研究基本上没有所以本文研究90后大学生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格特质如何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产生影响,可以为高校开展培养90后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等活动提供依据,也可以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提供理论价值一、文献综述(一)人格特质1.人格特质的定义和研究人格特质是个体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稳定的不易改变的心理特征,它能够影响个人的行为和思考方式国内外研究者研究均表明,人格特质与创业是存在一定的关系人格特质是创业研究的经典研究之一创新、冒险、内控性等其他创业者特质也有学者进行研究[1]其中成就动机是研究最多的人格理论[2]心理学领域的大五人格模型的出现使研究者能够将大量人格变量整合成一组简约而有意义的人格结构中,所以这有利于寻找人格特质和创业的一致关系(Zhao & Seibert, 2006)[3]但是在研究创业者特质对创业倾向的影响时,学者们在研究创业者特质时,往往集中研究几个重要具体的特质。
[4]根据陈巍在其硕士论文中的总结,创业者特质主要聚焦在以下6个维度,包括成就需求、控制源、独立性、积极性、创新性和风险承担性[4]控制源最早是由Rotter提出,它是指一个人对事件控制能力的自我感知早期实证研究的文献显示,具有模糊容忍度的创业者可能更愿意进入信息不透明的行业,以便更好地进行投机、配置资源(Huang,2008)[5]2.人格特质的界定以上所列出的成就动机、风险承担、内在控制源、模糊容忍度、创新等是学者研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几个重要的特质维度但是本文的研究主题是9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重点突出90后大学生的人格特质无论是使用大五人格模型的五个维度还是使用被学者研究最多的几个重要的创业特质都不太符合本文的研究思路杨薛雯在其硕士论文《“90后”与“8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比较研究》中使用16PF人格特质问卷测试了“90后”大学生在敢为性与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说明90后大学生做事更加冲动,冒险性比较强[6]同时平娜娜在其硕士论文中调查指出大部分的“90后”希望自己的行动和思想能够影响他人,其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性[7]还有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于理论均值,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
[8]本文在研究众多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者对“9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的研究结果,提炼出创新性、冒险性和主动性作为“90”后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以此为解释变量研究人格特质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前人研究和本文研究需要对三种人格特质做出定义:创新性是指90后大学生内在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所协调的统一构成的较为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总和,冒险性是指90后大学生在面对不确定情境时的态度和行为,主动性是指90后大学生采取主动行为影响周围环境的一种稳定倾向二)创业自我效能感1.创业自我效能感定义自从自我效能感提出之后,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自我效能的概念进行了研究,但是大致的思想都是一致的,所以本文采用Bandura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概念,自我效能感实质就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的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即自己在面临某一具体的活动任务时,是否相信自己或有多大程度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该活动任务[9]2.创业自我效能感界定和测量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 (entrepreneurial self- efficacy) 感是把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创业研究中,是指大学生相信自己能够胜任不同创业角色和任务的信念。
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及创业行为密切相关,因而可以用来预测创业意向以及创业行为的选择、维持和结果等由于创业者面临的环境和任务的特殊性,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导致创业意向的重要前提(Boyd等,1994)[10]后来的许多研究也证明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正面影响创业意向研究在国内也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如范巍和王重鸣 (2004)[11]但是他们将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特质变量进行研究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方法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测量的计分方法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加总计算总分,另外一种是主成分分析法[12]在实证研究中,引用得比较多的是Chen(1998)[13]对140名本科生和MBA学生和175名小型企业的经理和创始人测量其创业自我效能的研究中,提出了创业自我效能的五个维度:营销、风险管理、创新、决策和财务控制Barbosa(2007)基于特定创业任务而划分出的四个创业效能维度:关系效能(relationship self-efficacy)、新企业管理效能(managerial self-efficacy)、不确定性容忍效能(tolerance self-efficacy)和机会识别效能(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self-efficacy)。
[14] 本文基于以上几种维度分类和考虑文章的研究需要,将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量表的题项进行设置:机会识别效能、风险容忍效能和关系效能其中本文机会识别效能是90后大学生在识别创业市场机会能力上的自信,具体体现为是否能够准确感知到消费者没有被满足的需要,能够识别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风险容忍效能是指90后大学生在面对不确定性情况下对自我处理事务能力的自信关系效能主要指90后大学生在自身关系建立,特别是与潜在投资者等有重要关系的人之间建立关系的信心[15](三)自我认同感自我认同[16](self-identity,又译自我同一性)作为Erikson自我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具有丰富多样的涵义,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自我认同的确立,意味着个体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思考自我认同感是与他人交往时,个体把信念和价值观融合到自己人格中去并对自我价值进行评价的过程认同的形成是青少年时期不断探索和承诺的结果。
通过探索和承诺,个体可以在以后重要的认同领域中获得承诺和决策能力如果个体不能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就会出现自我认同危机[17]国内学者研究显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认同感显著相关[18]所以本文认为具有良好自我认同感的大学生能够理智的看待并且接受自己以及外界,能够精力充沛,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积极而独立,能坚定的信任自己能够克服所有困难本文对奥克斯(Ochse)和普拉格(Plug)编制的自我认同感量表[19]进行相应的修改得到含有13个题目项,包含自我角色认同、自我价值认同、自我认同改变和自我动机认同4个维度的自我认同感量表反向题目经反向计分后,计算均值,均值高于平均水平,表明自我认同感发展良好;均值低于平均水平,表明还没有形成一个积极的自我认同感四)创业意向Icek Ajzen提出计划行为理论(TPB)[20],该理论认为通过行为意向可以预测行为而外在因素通过态度影响行为意向该模型确定了影响行为意向的三个态度变量:一是源之于个人本身的态度,即个体对行为的喜好和对行为结果的期望和信念,二是源自于外在的“主观规范”,个体采取行动时的社会压力知觉,最后源自于“知觉行为控制”,即采取行动难易程度的知觉。
Krueger等(2000)[21]对TPB进行修正,提出三个态度变量相应的前因变量分别为:价值期望(expected values)、规范信念(normative beliefs)和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Krueger 等(2000)[21]、Gird和Bagraim (2008)[22]都发现TPB对创业意向具有很好的预测效力[23]Autio等(2001)得出三个态度变量都对创业意向产生影响, 其中行为控制知觉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最大[24]行为控制知觉的前因变量是自我效能感,所以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意向具有很好的预测效力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意向是一个心理过程,个体和其他外部的变量通过创业意向可以影响创业行为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创业意向指向特定的目标行为创业意向被认为是创业行为最直接的前导因素,以及创业行为最简单直接的前兆因此,以创业意向为基础研究潜在创业者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研究方法PhilipHPhan(2002)[25]指出学生创业意向是指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可能性Krueger(1994)[26]认为只有具有相当创业意向的潜在创业者才真正有可能从事创业活动。
二、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一)理论模型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以往学者研究,在与老师和同学的讨论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构建出本文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90后人格特质的三个变量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X3表示;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使用Z和Y表示,其中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三个维度机会识别、风险容忍和关系管理分别用Z1、Z2、Z3表示;创业自我效能感是人格特质与创业意向的中介变量;自我认同感为调节变量,用M表示图1理论模型(二)研究假设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的人,其行为和思考模式往往不同,做事情的态度和自信心的差异也很大,所以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同结合本文具体的研究思路,提出如下假设:H1a:90后大学生的创新性对其创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H1b:90后大学生的冒险性对其创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H1c:90后大学生的主动性对其创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根据计划行为理论,把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影响创业意向的变量在一系列行为影响因素中,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Boyd和Vozikis(1994)研究表明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决定创业意向和最终采取创业行动可能性的一个重要变量。
[10]范巍、王重鸣(2005)[11]采用创业意向量表及“大五”(big five)人格量表共调查210名大学生发现,个性特征中,具有高外向性,责任认真性,经验开放性的个体具有较高的创业意向,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2a:90后大学生的创新性和创业意向显著正相关H2b:90后大学生的冒险性和创业意向有显著正相关H2c:90后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业意向有显著正相关H3:90后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其创业意向H3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