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解读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 龙源期刊网 解读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 :葛继红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22年第02期 明代张潮在其《幽梦影》一书中曾谈到外界事物感化人心的四种物象:“物之能感化者,在天莫若月,在乐莫若琴,在动物莫若鹃,在植物莫若柳确实,中国古典诗词中,吟咏杜鹃的句子比比皆是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布谷等杜鹃这一意象最早展现在《诗经》中的《曹风· 鸤鸠》,其诗云:“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这首诗中的“鸤鸠”就是杜鹃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有人认为是一首赞美君子的诗,梦想现实中的统治者能像君子那样爱民如子,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写淑人君子的爱情,杜鹃化作了爱情的象征之物这种最早展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最原始的一种创作题材或对象,我们把它叫作原型意象之所以说它是原型,主要由于这种意象是不断蜕变的,经过不同作家之手,在不断的重复中参与作家的情感体验和创造,从而生成大量以之为根基的意象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是杜鹃的悲情意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借杜鹃来抒发亡国之痛、爱国之情 杜鹃的悲情意象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闻有关。
按照《李膺蜀志》的说法:望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至春那么啼,闻者凄恻”望帝因化为杜鹃后依旧思念故国,哀鸣不已,这就使杜鹃鸟成为思念故国之情的寄托者,被赋予国破家亡后飘流在外、无家可归的游子对故国的刻骨铭心的耿耿之情的意蕴反映在古诗词中,如李煜的《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这首词写于金陵被宋军包围之时,外观上是写伤春,其实写的是亡国之恨、社稷之悲樱桃落尽”纵然是晚春的风景,但樱桃在古代常用来祭祀宗庙,那么“樱桃落尽”何尝不是国家将亡的写照?在这样的暮春节令,听到子规的叫声,联想到子规又是杜宇的化身,又想到自身的遇到,亡国之恨、家国之思不由得一起涌上心头 杜甫的《杜鹃》:“鸿雁及羔羊,有礼太古前行飞鱼跪乳,识序如之恩圣贤古法那么,付与后世传君看禽鸟情,犹解事杜鹃这八句诗直接反映了杜甫在儒家伦理道德上的奉守孝道,隐含了玄宗肃宗父子失和,对玄宗的境遇深感不平之愤《杜鹃行》中“骨肉满眼身羁孤”和“羞带羽翮伤形愚”两句,写出了玄宗在安史之乱后的凄凉情况这两首诗中的杜鹃都被涂上了浓重的政治色调,再现的是一个哀伤的爱国者形象。
南宋末年,文天祥被金兵俘虏,在解送大都的途中,文天祥和邓剡诀别,写了一首《酹江月》,词的末尾写道:“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与《金陵驿》中“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的意思一致当故人挂念我的时候,听听月夜杜鹃的悲啼吧,那就是我的魂魄归来了生为民族奋斗,死后魂魄依故国,的一片真诚,满腔血泪,都凝结在“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这句话中了而与文天祥同时代的另一位词人刘辰翁的一首《金缕曲·闻杜鹃》,更把杜鹃这一悲情意象发挥到极致:“少日都门路听 龙源期刊网 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十八年间来往断,白首人间今古又惊绝,五更一句道是流离蜀天子,甚开初,一似吴儿语臣再拜,泪如雨这首词题为“闻杜鹃”,全篇词意都从“闻杜鹃”生发开去在羁旅者的耳中,杜鹃声声,犹如家人“不如归去”的催促声,而在亡国的遗民心灵上,杜鹃声声,却唤起了对旧帝,对抗元英雄,对苦难人民的深深追忆和可怜 二.借杜鹃表达伤春、惜时之情 杜鹃是一种留鸟,每到暮春都要从南洋飞入我国,遍布大半神州,鸣啼不已春天是万物复苏、草木葱翠的季节,但暮春也是残花败絮、烟雨迷茫的季节。
人们出游春游,离家远行,当看到料峭的春风中,凋零花瓣随流水,和风残絮满天飞,悲凉之情顿生,伤春之情突至,再听到杜鹃的啼叫,人们难免会触景伤情,杜鹃也就自然而然飞入大量伤春悲情诗词中对比有代表性的是朱淑真的《蝶恋花·送春》:“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旦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她以柳条系春而留春,柳絮随春而送春的生动想象,把春来春去的脉络写得生动活泼,以示意人生短促,来去匆促下片写待到春深,绿满山川,传来杜鹃的哀鸣鸟儿虽无情,尚知人的愁苦,叫出人的悲伤心声词人用杜鹃的啼叫来陪衬春天已逝,青春不再的感伤之情斗转春归不自由,韶华已逐水东流子规独抱区区意,血泪交零晓未休陆游《三月三十夜闻杜宇》)子规声声,血泪交零,很轻易引发文人雅士的感伤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往往最轻易失去,未曾流连就已经青春过鬓,红颜白发子规之叫声,声声催人老身世之感,家国之痛岂是“伤春”二字能容得下 三.借杜鹃抒写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历来是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重大主题《华阳国志》中说:“子规鸣声凄厉,最轻易勾起人们的别恨乡愁。
古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漂泊在外的游子听到杜鹃的叫声“不如归去”时,很轻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园何处此登楼落花飞絮成春梦,剩水残山异惜游—戴叔伦《春夜感怀》 “近寒食雨草萋萋,暮麦苗风柳映堤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无名氏《杂诗》 这两首诗都是写暮春节令,芳草萋萋、柳絮飘动的风景;都表达了他乡游子有家难归的悲苦愁郁其次首诗的末句写的更有深意,貌似游子在埋怨杜鹃不该在诗人耳边发出哀鸣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国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两句诗写得极为精辟,是传诵的名句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更思乡,子规啼叫,愁上加愁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而且彼此陪衬衬托,构成一种清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