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科学新课堂》上册参考答案.doc
9页七年级《科学新课堂》上册参考答案 水的世界 1.l 水与人类生活 第 1 课时 一、1.B.2.B 3.A 二、1.对 2.错 三、1.生存 2 水 3 重要组成部分 四、材料和仪器:酒精灯、试管、试管夹、干燥的绿豆、火柴 步骤;(1)在试管里装上适量的绿豆 (2)点燃酒精灯;(3)给绿豆加热;(4)观察现象 现象:试管口有小水珠 结论;干燥的绿豆里含有水分 第 2 课时 一、1.A 2B 3B 二、1.升高 降低 2 快 3.热,清凉,凉,温暖温度 三、1.水和砂石,在相同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 沿海地区水量丰富,内陆地区以山地为主,夏季白天,在吸收相同太阳辐射的情况下,沿海地区气温升高慢, 较凉爽;内陆地区温度升高快,炎热冬季,在放热相同的情况下,内陆地区温度降低快,更觉寒冷,沿海地 区降温慢 2 沙子热得快些 与自然界大部分等质量的常见物质相比,水在吸收和放出相等的热量时,温度变化小得多 第 3 课时 一、1.能量 ,电 2 葛洲坝,三峡大坝 3 物资 4 灾害 二、1 对 2 对 3 错 4 错 四、流动的水具有巨大的能量水可以帮助人类运送物资。
从很早的时候起,水上运输就一直是人类重要的交 通运输方式但水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巨大的水能可以掀翻船只 1.2 蓝色的“水球” 第 1 课时 一、1.D 2.A 3.C 二、1.错 2 对 3 错 4 错 5 对 三、1.29.1 360000000,150000000,2 淡水 咸水 咸水 3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水 0.3% 四 l.下雨和下雪、霜、露等2.虽然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人类生产生活利用的水并不多,并且分布极 不均衡 第 2 课时 一、1.A 2D 3D 4D 二、1.对 2 错 3 对 4 对 三、1.多 少 多 少 2 干旱的沙漠地区 赤道附近和距海较近的地区 3.长江流域的 水 华北 西北 1.3 研究水的性质 第 1 课时 一、1.A 2B 3D 二、1.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 千克(kg) 吨(t) 克(g) 毫克(mg) 2.500 0.42 450 500 00005,00005,25 3.千克 吨 千克 克 4 不变,变大 三、通过降低压强的方法,使水的沸点降低来蒸发水,这样才不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 第 2 课时 一、1.D 2C 3B 4C 二、BACEDF 三、水的沸点会因大气压强的不同而不同,因当时大气压强不是一个标准大气压强,所以水的沸点不是 100℃。
第 3 课时 一、1.C 2D 二、1.冷热程度热胀冷缩 2 酒在地上的水会蒸发,而水的蒸发会带走热量 3.快 快 吸收 降低 三 探究与实验 1. 问题 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沸腾? 问题 2:水在开始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是否会变化? 假设 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在 100 度温度时,开始沸腾 假设 2:不会变化 2.提出问题:相等质量的水和食油,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谁蒸发快? 进行假设:在相同的条件下,水蒸发快 实验验证:各取 50g 水和食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谁剩下的质量少, 谁蒸发就快 第 4 课时 一、1.C 2B 3D 4B 二、1.水平桌面 零刻度 平衡螺母,左 镊子 右 游码 天平 右 游码 游码 2.将平衡螺母向内旋转 向左端拨动游码 3. 178. 8 g 4.质量 体积 温度 加热 量程 三、由表得知锡的熔点为 232℃,而油的沸点为 300℃,当油温达到 232℃时,锡开始熔化,油会漏出,造成 危险 四、略 科学素质评价 A 卷 一、1.A 2B 3A 4D 5D 6C 7A 8A 9D 10C 二 1 错 2 对 3 错 4 错 5 错 三、1.水 2 陆地 海洋 大气 海洋水 咸 淡 河流 淡水湖泊 浅层地表水 0.3 3.蒸发 沸腾 4 多 少 多 少 5 立方米 0. 01 10 000 四、略 五、1.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总量较大的国家之一。
但是,由于人口多,我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 水平的四分之一,并且在分布上具有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 2.水的密度最大,水蒸气的密度最小 因为同体积的水、冰和水蒸气,水的质量最大,水蒸气的质量最小 六、材料和仪器:天平(附砝码) 、量简、小石块、蒸馏水、细绳 步骤: (1)用天平称出小石块的质量 (2)用量筒装 100 mL 的蒸馏水 (3)把细绳系住小石块慢慢放入量简中,完全没入水里 (4)读出量简的总体积,小石块的体积等于总体积减去 100 mL 蒸馏水的体积 (5)小石块的密度为小石块的质量除以小石块的体积 密度表达式为 P=m/v 科学素质评价 B 卷 一、1.C 2B 3D 4C 5A 6C 7D.8B 9D 10C 二、1.错 2 对 3 错 4 错 5 错 三、1.固,南极洲 2.升高 降低 3 升高 0℃ 冰水 0℃ 熔点 凝固点 100oC 4.g mL 5.三分之一 三分之二 酒精灯 灯帽 外焰部分 湿抹布扑盖 四、1.水平桌面 镊子 游码中央(0 刻度) 78.2 2.升高 BC 段 不变 加 99 oC 五、1. 0. 000 18 180 000 2. 42 000 42 000 000 3.0.000 485 0。
485 4.355 0.355 5. 0. 064 0. 000 064 六、本题的主要考查点: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以及信息综合能力、节约能源的观念 小张应将火力开关调节到 2 档,因为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加大火力也无济于事,因此只需将火力开到能 保持水沸腾的档位即可,这样,在保证同样的速度煮熟面条的同时,节约了用电 2.阳光 空气 土壤 2.1 阳光 第 1 课时 一、1.对、2、对 3 错 4 错 5 错 6 对 二、1.无机物、光合作用 有机物 能量 2、无法 3、阳光 第 1 课时 一、1 对 2 对 3 错 4 对 二、1、光 热 2、光源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不是 3、白 黑 脏雪 深 浅 第 3 课时 一、1 B 2A 3A 二、1 对 2 对 3 对 4 对 5 错 三、1、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2、色散 3、蓝色光 4、公元 1666 英 牛顿 5、光的色散 四(1)答案:在暗处把红色透明薄膜挡在手电筒前, “彩虹”中蓝色和绿色看起来都是黑色因为不透明的物 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红色透明薄膜只让红色光通过,而蓝色颜料只反射蓝色光,吸收其它色光, 它会吸收透过的红光,所以蓝色颜料呈黑色。
同样绿色颜料也会吸收红光呈黑色在暗处把绿色透明薄膜挡在 手电筒前, “彩虹”中蓝色呈黑色,原因同上但“彩虹”中绿色呈绿色,因为绿色透明薄膜只会让绿色光 通过,而“彩虹”中绿色只反射绿色,所以呈绿色 (2)在暗处把红色透明薄膜挡在手电筒前, “彩虹”中红色呈红色, “彩虹”中黄色呈黑色 在暗处把绿色透明薄膜挡在手电筒前, “彩虹”中红色呈黑色, “彩虹”中黄色呈黑色原因同上 第 4 课时 一、1.B 2 B 3.C 4A 5.C 二、1 对 2 错 3.错 4 错 5 错 三、1.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四、1.AO OB ON , 第 5 课时 一、1.错 2 错 3 错 4 对 二 1.同一平面内 法线两侧 等于 2 有光线进入眼睛 有反射光线进入眼睛 光路可逆 3.凸面 平面 4.30 5 三、略 2.2 空气 第 1 课时 一、1.B 2 C 3.C 4.D 二、1.大气层 2 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 3 杯子里的空气变凉后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盖子压得更紧了 4 塑料挂钩吸盘 中医的拔火罐等 三、暖水瓶内的水温度较高,水不断变成水蒸汽,水蒸汽增多,压强增大,当大于外界大气压时,将瓶塞冲开。
第 2 课时 一 1.C 2.A 3.A 4.A 5.C 二、l.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氮 氧 氮 氧 2 二氧化碳 3.km 4.氦 氖 氩 氙 氡 十分稳定 少 5 .78% 0.94% 0.03% 三、电风扇转动时,加速空气流动,也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而蒸发会带走人体的热量,使人体的温度降低, 所以人感到凉快 四、夏天,空调一般安装在高处,而冬天暖气片安装在低处这是因为热空气向上运动,而冷空气向下沉 第 3 课时 一、1.D 2C 3.A 二、1.地面附近 水 土壤 岩石空隙中 有 5x1018 不均匀 稠密 大 2.热胀冷缩 变大 变小 变小 上 变小 变大 变大 下 三、略 2.3 土壤 第 1 课时 一、D D C D B 二、1 矿物质 有机物 水分 空气 2 矿物质 45% 3 矿物质 矿物质 矿物质 有机物 有机物 4 出现小水滴 5 水变浑浊,发生明显的分层现象,大的土壤颗粒沉在下面,最下面是很细的沙,大颗粒上面是稍微小一点的颗 粒,漂浮在水中或沉淀层最上面的可能是植物的碎屑或没有完全分解的有机物 三、1、 (1)土壤中含有水分(2)略 2 、(l)干燥潮湿的土壤中有许多空间已经被水分占据,空气含量就会 变少。
含空气越多,实验效果就会越明显 (2)土样中空气的体积土样的体积 V/V1(3)土壤中非空气部分 的体积土样的体积(V1 一 V)/V1 四、略 第 2 课时 一、1D 2B 3A 4C 5B 二、1.砂土 壤土 黏土 2.20%左右 大于 40% 小于 30% 3.黏土 砂土 黏土 砂粒 5、用放大镜观察 触摸 干燥的土壤 揉搓潮湿的土壤 在白纸上涂抹土壤把土壤放到水里(任选三种) 三、1(1)水变得很浑浊,呈土黄色,颗粒沉降很慢发生明显的分层现象,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沉降的速度不 同,分布在沉淀的不同层次,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水越来越清 变浑浊的水很快变清,颗粒沉降速度很快 (2)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沉淀现象和水色的变化现象都不相同,我们可根据这些现象判断土壤的不同类型2、壤土这些地方植被都比较茂密,土壤保水的能力强,植物为土壤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质,土壤动物较多,土 壤的通气性能加强,土壤风化的程度较小,各种颗粒比例恰当,是适合植物土壤动物生存的好环境 砂土 黏土 裸露的地表由于没有植物的保护,风化的程度比较厉害,砂土保水保肥的能力差,不适合大多数植 物生存,黏土透气透水性能差,但保肥能力较强,不适合普通的植物生长。
砂土 受水浸泡和侵蚀的作用,砂粒较多 第 3 课时 一、1.B 2 B 3.C 4C 5.A 二、1、组成土壤的物质比例 2、砂土 砂土 砂土 3、强 强 差 差 4、保持土壤的通气性,为植物生长提供充 足氧气 三、1(1)干燥潮湿的土壤中有许多空间已经被水分占据,空气含量就会变少,这些因素都会干扰实验现象, 含空气越多,实验效果就会越明显 (2)盛土样盛放要加到土样中的水 盛接从土样中流处的水(3)砂土 最 少;好 较多:黏土 差好(4)花生的果实结在地下,要求土壤疏松,植物根系容易伸展,因而适于种植在砂 土中水稻需水需肥多,黏土后期肥力充足 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 三、略 第 4 课时 一、1A 2D 3D 4A 5D 二、1、⑴围绕下面几个方面发挥:支持植物生长 ,生物栖息地;土壤可以储水及净化水;建筑物地基自然界 无机物有机质的循环场所之一 (2)土壤越来越贫瘠了,庄稼产量变低了;有的地方沙化了,砂粒相对增多了,结构变坏了,风一吹就黄沙满天了;有的地方盐碱化了,作物种子不能发芽了,有的就是发芽也长不好了,等 等我们把这些变化都叫做“土壤退化” ,再加上土壤污染的问题,其实我国的土壤现状十分不容乐观,不像 我们形容的那样“地大物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