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母亲的搓衣板.docx
3页散文| 母亲的搓衣板 清明前夕,回乡,站在屋檐下,水井旁水泥板下搓衣板映入眼帘,勾起我尘封的思念,这是母亲生前用过的一块搓衣板据说,住在水边的女人们洗衣服,往往使用棒槌捣衣清洗,李白在《秋歌》中定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海宁城乡大抵是用洗衣桶搓衣板清洗衣服,一幅"回波尔腾木板,素练绕指揉浣"的景象如今,有了洗衣机,女人们慢慢地疏远了搓衣板,抑或穿着多日,衣领袖口处较脏时才加用手搓或用搓板擦洗 走近她,轻轻拿起,一手紧握,一手摩娑着一沟一棱,思绪的闸门慢慢打开,往事出现目前,无法抹去我的手不由自主地摩挲着,它显得非常苍老,搓衣板上每一条的齿痕凹凸不平,月痕日迹斑驳,参差着,凹凸上下,如若屋檐上的瓦楞,又如我用笔书写于笺页间那一行行罗列的文字篇章,或是沙石马路上车轮作用下的搓板道,无不显示着岁月的年轮,诉说艰辛的日子,久远的往事,那是岁月磨平的崎岖,深深浅浅,还有那节俭持家勤劳朴素的品行 搓衣板是什么时候开头来到家中,我无法考证母亲曾说是娘家的嫁妆,抑或是父亲所买,母亲上世纪八十年月初便离我们远去,已如今有40余年,父亲去得更早算来,那陪同母亲的搓衣板约莫已有上百年之时日了 搓衣板是由一块木板制作,长约60厘米,宽约20厘米。
中间由20左右道沟棱组成;上下两端分离有16和10厘米左右的平坦部分;下部为直角边,而上端两边成梯形;认真察看其板则为樟木,经久耐用,至今搓板中间的齿痕在时柔日搓的作用下断断续续,如同起伏之群山,仍然发挥着洗衣保洁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妻常说:"这是母亲的传家宝,传到我手里,虽用途没有当年那样大,却依旧如故,有着她不行磨灭的作用""衣领袖口处那些顽皮处,用它搓搓再放入洗衣机中,恰到益处,忍俊不禁"妻补充道珍藏着和使用着但见每日一洗衣脚桶的大人小孩的衣服,放入洗衣粉或洗衣液,浸透使其匀称妻坐于洗衣脚桶一侧,将搓板置于桶中,一手撩起一件衣服,和着搓衣板,搓洗着,水从搓板的两侧横向流淌,如同大雨从屋檐流下的雨帘,滂沱着,又如一道道雨瀑 是的,记得母亲生育子女较多,早晨,为他们洗涤,夜晚,为他们缝补,一日三餐,衣食住行,非常不易经常是老大的衣服老二老三接着穿,破损的缝缝补补,接着穿洗涤时,如同包裹着一个个鸡蛋,轻轻地揉搓,生怕把衣服搓坏了母亲搓着似乎不是衣服,是岁月;揉着的也不是衣服,是亲情,是一片片爱心,给全家人一个干净清新、舒服风光的环境到上世纪六七十年月,母亲年迈,妻从今接过搓衣板,和母亲一样,轻揉少搓,承载着母亲的衣钵,勤劳节俭过日子。
直至九十年月,有了洗衣机,还少不了手洗,仍没淡忘用搓衣板搓揉,节电省水,削减支出搓洗污垢,揉出一个和顺的家风,搓出一个和美清风,洗出是一片蓝天白云世间清明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搓衣板与棒槌慢慢退隐日常生活舞台,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心中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