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pdf
6页专项部分阅读 第 1 课 1. 重点句解析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句话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古”和“奇”,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而且是雄伟、壮丽、罕 见的景象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 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从近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作者这些有声 有色的描写,使人如身临其境,充分体现了大潮非凡的气势,真是“天下奇观” 2.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第 3 课 、词句解析: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真是一株大树” ,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一株大树”它承接课文的上一段,对大家关于榕树的 争论给出了答案,说榕树只有“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 “两株”所以在朗读的时候,重音应放在“一株”上 “不可计数” , “数”在这里读 sh ,作动词用,是“查点数目”的意思;“计数”是一个并列结 构的合成词,意思是“计算”; “不可计数”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对 榕树的具体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株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 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 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中的“应”读 y ng, “应接不暇”是指优美的风景很多,看不过来从大榕树上飞 出的鸟儿太多太多,作者眼前捕捉到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这成群的鸟儿生活在大榕树上,营造 出了热闹、活泼、自由、欢乐的环境茂盛的大榕树,吸引了如此众多的鸟儿在此栖息,真是不折 不扣的鸟的天堂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 6 课 词句解析: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 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铺”在这里读p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 的特点先概括地写出叶子绿得新鲜,看着舒服令人惊叹的却是叶子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 么均匀“叶尖一顺儿朝下”,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 一点儿空隙”,就好像是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 (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 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作者用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是怎 样的中间的长句子是对第一句的补充,更具体地说明脚是长在茎与叶柄相连之处,而且是从叶柄 的反面伸出来的,它由六七根枝状细丝组成作者又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 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仔细、认真 背诵全文 第 7 课 词句解析: 1.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是指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 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 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这是法布尔发现的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这句话也照应了课文的题目, 让读者知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 2.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在这句话中, 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 台”,让读者感到,这所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 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 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3.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用“伟大的工程”来形容蟋蟀挖掘的洞穴,似乎有些太夸张了,然而用蟋蟀挖掘洞穴的工具来 作比较,说是“伟大的工程”却一点也不为过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 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 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第 9 课 对句子的理解: 1.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凝视”是指聚精会神地看小男孩在文中是一个奇异的人物他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 开出美丽的花朵是他使巨人幡然醒悟,他用眼睛专注地看着巨人,仿佛在跟巨人说着什么,孩子 用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给巨人带来了怎样的震撼?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课文中没有 写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但从后来巨人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巨人从小男孩的 眼里,读出了温情,读出了爱 2. 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任性”是指放任自己、不加约束;“冷酷”是指待人冷淡苛刻这是巨人醒悟后说的一句话, 他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园里来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任性了一次次赶走孩子们;是因为自己太冷 酷了一次次训斥孩子们。
他想自己独享花园里的一切,结果得到的却是寒冷和荒凉这句话是 帮助学生体会童话所揭示道理的一个关键性语句 第 11 课 词句解析: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这两句话颇为传神,特别是其中的两个“看”字,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第一个“看”,是在鸟 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之时虽然只是用自己的好朋友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 儿睁大眼睛,仿佛在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第二个“看”,鸟儿实现了自 己的诺言,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朋友这两个“看”字,饱含了鸟儿 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使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跃然纸上 第 13 课 、词句解析: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高傲”是指极其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 作用, 集中概括了鹅高傲的具体表现同时, 它也是过渡句, 不仅承接了上文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 还引起了下文“鹅的叫声”,使文章表达自然,条理清楚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从容”中的“从”读 c ng,不读 c ng, “从容”是不慌不忙、镇静、沉着的意思;“大模大样” 中的“模”读 m,“大模大样”用来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颇像”就是很像; “净角”中的 “角”读 ju ,是角色的意思,“净角”是一种戏曲角色,通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
作者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出了鹅的步 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 走去吃泥,吃草 “譬如”是比如的意思;“倘若”是假如的意思;“从容不迫”是指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在这一段的前一部分,作者对鹅怎样吃饭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先写鹅需要三样东西下饭, “一样是水, 一样是泥, 一样是草”;然后举例说,“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 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再用“譬如”这句话举例,不厌其烦地描写鹅的吃相,作者就是想突出鹅吃相的可笑,可笑在 必须有三样东西下饭,可笑在一丝不苟的吃法,可笑在循规蹈矩、不会变通的做法这是下文提到 的鹅吃饭时“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的原因,鹅的高傲也就在这其中体现出来了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侍候”是指在别人身边供使唤,照料别人的饮食起居;“堂倌”在旧时用于称呼饭馆、茶馆或 酒店里的招待人员堂倌在过去地位低下,作者这样比方,是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示鹅的尊贵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窥伺”是指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机会,多含贬义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连附近的狗都知道它 的吃法,了解它吃食的规律,可见它是多么严格地遵守着吃饭的三眼一板在这里,作者还称它为 “我们这位鹅老爷” ,明贬实褒,言语间流露出来的亲昵和叙述中的煞有介事,表现出作者对鹅充满 了爱意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 21 课 句子解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句子含义深刻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 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 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第 22 课 词句解析 1、这个刚满18 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 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让我们 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 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 地躺在病床上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 “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 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 岁的小钱 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 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 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 3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 代一代传下去 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 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 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息,世代相传 第 26 课 1 、词句解析 (1) 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干净”,在这里指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嗦规范”,指语言标准、典范 (2)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拂”, 轻轻擦过, “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 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 29 课词句解析 1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 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 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 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如,本组后面的三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 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 这句话概括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曾出 现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玉帝的得力耳目孙悟空闹东海、搅地府后,事达天庭,玉帝询问“妖猴” 来历,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将“妖猴”的来历奏明。
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 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