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没有任何借口与“十思疏”.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菲***
  • 文档编号:209341836
  • 上传时间:2021-11-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2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没有任何借口与“十思疏” 企业管理者常常为没有抱负的执行力而苦恼,员工则常常报怨管理者缺乏好的决策,只要马儿跑不让马儿吃好草如何做到让员工既能无条件的执行又心悦诚服,没有任何借口呢?唐代政治家魏征给出的答案是劝君“十思”,他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请管理者要躬身自责 “疏”是一种文体,“十思”的内容主要对唐太宗的规谏,分为十个方面这些规谏虽然是依据唐代之前的历史经验有感而发,但是对于今日的管理者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这十个方面是:对于个人的既得利益,“思知足而自戒”;在铺摊子上项目时,“思知止以安人”;在权力不受约束时,“思谦冲而自牧”;需要更新学问时,“思江海下百川”;对于职务消费,“思三驱以为度”;对于认定的事业,“思慎始以敬终”;在信息模糊难以定夺时,“思虚心以纳下”;在听不到真话时,“思身正以黜恶”;实施正激励时,“思无因喜以谬赏”;实施负激励时,“思无因怒以滥刑”根据魏征的疏义来理解,管理者假如能经常思索这十个问题,就不必担忧没有良好的执行力:“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将这样的道理用在企业管理上则是说,只要管理者能够严格坚持“十思”,员工在执行中自然能够做到“没有任何借口”,可以使管理进入“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的抱负境界。

      十思”的内容涉及面较宽,但也难以穷尽全部的问题,不过已足以使我们从中看出管理者慎思和躬身自责精神的重要性 “没有任何借口”是对执行者、员工的要求,增加执行力为什么要苛求决策者、管理者“十思”呢?这和所谓的中国式管理有关,是由管理环境中传统文化的积淀打算的在封建意识的影响下,管理者与执行者相比较后者始终处于弱势的地位,他们在执行中的价值很少能够得到充分的确定,而管理者的正统地位则是不容怀疑的只要管理者还处在名过言顺的管理位置上,既使出现管理失误也总是有理管理者一般不会引火烧身,让人们怀疑自己的管理能力,因而他们宁愿相信一切失败源于下属的无能和阳奉阴违,以便更好地巩固自己的管理地位在这种状况下要求管理者“十思”,正是对管理者与执行者双方力气对比不平衡的一种自我校正 管理者与执行者力气对比不平衡,在双方的个性上往往也有扭曲的反映在西方管理环境的文化背景中,人们的个性颜色普遍较浓,管理者与执行者的关系可以简洁化为“个性—个性”的关系在商业行为中执行者可以选择不执行,而他一旦选择执行,必需做到“没有任何借口”,这既是对决策者个性的承认,也可以使执行者在另一个价值取向中实现自己的个性。

      而在我国的管理环境中,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使得决策者的个性可以极度放大,而整体思维颜色对执行者则是一种制约力气,执行者也很看重自己在整体中的位置,因而在执行者的个性中存在着较强的整体性思维颜色这种整体性思维的表现是,执行者虽然往往无法选择不执行(在官本位所构筑的金字塔中别无选择),但是在执行中却并非没有任何借口,而是你对我怎么样我对你怎么样你对我怎么样又是在整体中加以比较得出的主观看法,比如你要给我在众人面前留足“面子”,不患寡而患不均,要求得到更为公正的待遇等等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关系可以简洁的看作“个性—整体性”的关系,其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都可以成为执行者衡量如何执行的“借口”例如发“红包”,根据西方管理者与员工“个性—个性”的模式,发红包应当是一对一的,员工之间相互不知情但是在我国的管理环境中却做不到这一点,一对一的发“红包”终会“真相”大白因为员工拿到“红包”之后并非算完事,总要打听别人是否都拿到了“红包”,别人的“红包”里有多少钱实际上也不难知道相关信息,总会有人主动向你传播和透露,相互沟通,于是老板背靠背所发“红包”总会成为公开的隐秘那些自觉所拿“红包”份量不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员工心中不服,老板再支配工作时,他就有了种种借口。

      在执行者整体性思难特性一时难以转变的状况下,管理者必需通过慎思消退其中的负面影响这不仅是应当的,而且是必需的在“个性—整体性”的关系中,执行者与管理者在一对一的状况下虽然处于弱势,但是他不难找到与自己同样处于弱势地位的同类,产生“同病相怜”之类的共鸣而在管理活功中,管理者又不可能事事身体力行,总要依靠别人去执行权力范围越大,所要依靠的执行者也就越多而他所要依靠的执行者们一旦联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股巨大的力气,不仅会使他顾此失彼,而且可能由及丢失掌握整体的能力这就是魏征在《十思疏》中指出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现象,魏征由此提示管理者不可个性膨胀,忘乎所以因此决策者必需收敛自己的个性,将管理者与执行者“个性—整体性”的关系变为“整体性—整体性”的关系,这就是魏征提出“十思”的规律基础管理者违背了这个规律,在实践中必将会碰钉子,就会使自己的事业被自己所依靠、所亲自培植起来的执行者葬送 要求管理者从个性动身转变为从整体性动身,就是要求管理者对自己的个性有所约束,当涉及个人意气时必需兼顾全局这原来也符合管理者驾驭全局的愿望,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也并非易事当执行、执行力、没有任何借口的管理理念被介绍到国内企业界之后,之所以受到管理者的重视,极力推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符合管理者发挥个性的潜意识。

      它在实践中收效甚微,受到员工们私下的非议也就不难理解了管理者执意实行有利于自己个性单方面发挥的管理理念,既使表面上没有遭到抵制,实际上也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最终将使管理者陷入孤掌难鸣的状态假如管理者籍此一意孤行,为所欲为,那就等于站在了执行力的对立面,就可能成为古人所说的“独夫”,没有不垮台的而且这种垮台还怪不得别人,只能怪他自己正所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表现在企业管理上就是管理者背离了执行力,而不是执行力背离了管理者,不存在没有任何借口的问题,这就足以让“后人哀之”由此也可以看出,执行不力从表面上看问题出在执行者身上,而根子却在管理者身上 为了避免复让“后人哀之”的现象出现,管理者在强调执行力的时候就要专心地进行“十思”,在体现自己的个性时坚持整体性思维,即从自身做起,从长计议,听从大局管理者严格进行自我约束,而不是视执行者为草芥,把他们当作随便驱使的活工具,本身就可以激励执行者假如管理者在“十思”过后不仅能领先垂范,而且能为执行者办实事,执行者也就会更加专注于执行这也符合新的时代要求,现代科学认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仅强调执行这一个方面,应当综合治理。

      魏征所列举的“十思”的内容,也是一个综合治理的单子欲将取之,必先予之”,能够这样坚持“十思”而不懈怠,得到“没有任何借口”的执行也就指日可待只不过那是决策者、管理者管理有方的结果,而不是强加于人的前提,也不是更深的权谋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者的“十思”,并不仅局限于得出一个个正确的决策,而是要纠正执行者对管理者的种种成见,形成一种健康的企业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管理者与执行者人格是公平的,执行者只要自已努力,其作用与管理者相比毫不逊色通过管理者的“十思”,双方不仅要形成一种信任关系,而且要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在共同的目标驱动下,执行就是彼此共同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任何借口”也就会内化为执行者的潜意识 当然,在健康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之前,并非说应当彻底摈弃“没有任何借口”的管理理念在处理详细事务,尤其在状况紧急时执行者理应如此但这和要求管理者的慎思并不矛盾,相反,只有当管理者平常通过慎思,躬尽自责,赢得了执行者信任之后,执行者在关键时候才不会对管理者的决策及其动机产生怀疑,义无反顾地去执行假如把“没有任何借口”当做解决企业问题马上见效的诊治方式,那么通过管理者的“十思”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则是一种辩证施治。

      从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来看,后者更为重要在眼前要求执行者“没有任何借口”或许并非做不到,然而“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笑到最终者并不多见因此魏征指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管理者要想把企业办成百年老店与不沉的航空母舰,专心的“十思”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十思”的内容应当赋予新的时代内容,需要与时促进,通过管理者的“十思”来培育不竭而又健康的执行力这样的因果关系并没有过时 - 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